天津市黃河醫院(300110)車靜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簡稱哮喘病,支氣管哮喘病因與發病機制特別復雜,發病因素可涉及到心理、行為、環境、遺傳及機體免疫等多方面[1]。目前,全世界患有哮喘病的患者約1億人,在我國大約有1000萬,其中兒童哮喘患病人數占0.5~2.0%,部分地區高至5.0%。支氣管哮喘可在任何年齡發生,但大多數始發于5歲之前。哮喘病情反復發作,需長期系統治療,以免影響兒童生長發育、身心健康和學習而降低患兒生命質量。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1月~2013年4月小兒支氣管哮喘患兒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1~3歲患兒21例,4~6歲患兒15例,7~10歲患兒6例,10~12歲患兒4例。伴小兒濕疹8例,過敏性鼻炎5例,其余患兒無過敏史記錄。發病誘因:食魚蝦11例,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發作者27例,懷疑接觸花粉者8例。病程最短1年,最長10年。臨床癥狀均出現咳嗽氣喘、胸悶氣短,晨起或運動后加劇而入睡后減輕,經肺部聽診有喘鳴音和濕性啰音。
1.2 效果 經過有效治療和精心護理,46例患兒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其中顯著39例,有效7例,無效0例。
2.1 病情觀察 首先要充分了解引起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誘發因素,是否對生物、植物、物理或化學等因素有過敏史,叮囑哮喘患兒要盡可能避免或遠離過敏源。時刻觀察其生命體征和呼吸變化,留意患兒是否有胸悶、咳嗽、噴嚏、鼻咽發癢或呼吸不暢等哮喘病發作的先兆特征,一旦發現應及時通報醫生,并積極配合救治。
2.2 一般護理 患兒需要一個安靜舒適、清潔衛生的病室環境,以利于集中治療、護理和休息。因此病室內要空氣新鮮,通風防潮,室內溫濕度適宜,一般溫度在24~26℃左右,濕度小于50%。
2.3 飲食護理 應與患兒家長多溝通,囑其準備食物應以清淡為宜;患兒要進行適量的水分補充;避免暴飲暴食;忌食海鮮及其他可誘發哮喘發作的食物;少飲或不飲含興奮劑飲料。多吃含VitC高的新鮮水果和蔬菜,避免刺激性食物與冷飲。
2.4 心理護理 緊張是誘發小兒哮喘的因素之一,而心理護理是小兒支氣管哮喘護理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因此對首次哮喘發作的患兒要耐心解釋以緩解其緊張心理。除了對患兒本身進行心理護理外,也要與患兒家屬合作,通過普及支氣管哮喘的一般知識,讓家長充分認識疾病的特點,共同幫助患兒學會放松,消除不良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多去戶外呼吸新鮮空氣,保持愉悅心情,進而有效控制病情。2.5 用藥護理 由于吸入療法具有起效快、用量小、副作用小等優點,全球哮喘防治會議也將吸入療法作為支氣管哮喘治療的最佳給藥途徑,教會患兒使用必可酮、萬托林氣霧劑等,并在用藥后立即清水漱口。靜脈滴注一般使用氨茶堿,在應用該藥物之前,要了解患兒氨茶堿的用藥史,小兒對該藥比較敏感,毒性反應的發生率也較高[2],因此對患兒必須要謹慎使用,滴注速度不應過快,用藥量不應過高,應該在30min之內緩緩注射。對于重癥患兒采用的是大劑量激素注射方法(甲基強的松),使用時按照患兒的體重定量,哮喘癥狀減輕后改用口服強的松。藥物治療對于緩解哮喘患兒的呼吸困難和缺氧狀況有重要意義,常用支氣管擴張劑如擬腎上腺素類、抗膽堿類和茶堿類藥物。服用抗生素、鎮咳藥和祛痰藥時,注意全面觀察療效及不良反應。
2.6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大多數家長對哮喘的發生及預防知識缺乏了解,因此必須指導患兒及家長確認哮喘發作的原因,避免接觸過敏源,去除各種誘發因素,介紹用藥方法及預防知識,教會家長對病情進行監測,及時發現發作先兆,及時就醫。指導家長給患兒適當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經常隨訪病人,對其健康狀況、治療效果進行監測,發現不良行為及時干預,預防復發。
總之,哮喘病情復雜,發病迅速,并能導致多種嚴重并發癥,同時小兒不善表達,給護理帶來難度,但其發作也有一定的時間性和規律性。此外,還要加強各種基礎護理和心理護理,才能使患兒心理和病情治療達到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