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東,鄭崛村
(成都醫學院檢驗醫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多媒體技術在檢驗核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周小東,鄭崛村
(成都醫學院檢驗醫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
目的 在檢驗核醫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質量。方法 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核物理基礎知識等章節,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將抽象、深奧的知識生動化、趣味化,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結果 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及時掌握本學科知識。結論 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檢驗核醫學教學,可突出專業特點、重點、難點,優化教學效果,快速更新教學內容,促進教師提高綜合素質。
多媒體技術;檢驗核醫學;課件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像、視頻、動畫等多種信息媒體融合在一起,把抽象的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創造出身臨其境的效果,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1]。檢驗核醫學是實驗核醫學和醫學檢驗學交叉的邊緣學科,涉及大量核物理知識,對于醫學生難度較大。我校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檢驗核醫學教學中,取得一定效果,現介紹如下。
1.1核衰變
核衰變的種類很多,有α、β和γ衰變,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它們,使用動畫一步步顯示原子的衰變、釋放射線、產生能量、形成新核過程。用彩色文字突出重點、難點內容,配上表格,比較3種衰變產生射線的不同。電子俘獲是衰變的一種,難度較高、理解困難,可繪圖描述:當內層電子被原子核俘獲后,外層電子向內補充,釋放多余能量,產生特征X射線或俄歇電子。通過圖示,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電子俘獲的原理。
1.2 γ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
γ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主要有3種反應,分別是光電效應、康普頓-吳有訓效應和電子對生成。使用動態吸收曲線表征隨著γ射線能級強度增加,物質厚度變化,產生不同作用的函數變化。使用動畫技術,顯示γ射線與原子核外層電子的相互作用,以及這3種反應產生的過程、結果。
1.3電離輻射的生物學效應
射線照射到生物上,將發生復雜變化,大致分為4個階段,即物理階段、物理-化學階段、化學階段和生物學階段。繪制動作按鈕,用鼠標點擊按鈕一步步展示生物學變化過程,當射線照射到機體上,機體發生電離、激發,化學鍵斷裂、產生自由基等。通過動作按鈕,可依次展示效應過程,加深學生印象,從而更好地理解生物學效應發生過程。
1.4放射性測量儀器
講解氣體電離探測器和半導體探測器時,可應用動畫顯示這一過程:射線照射到物體上,物體受激電離,產生出正負離子對,在電場的作用下,離子到達電極,電路由斷變通,通過電流邊指針擺動變化反應射線的強度,形象地展示了這兩種放射性測量儀器的工作原理。
1.5閃爍型探測儀
閃爍型探測儀是講解的重點,用不同顏色的圖示、文字闡述各類部件,如閃爍體、光導、光點倍增管、放大器、后續電子線路等。通過箭頭圖標,展示射線一步步的變化,從射線能變為光能,再變為電能,再為儀器捕捉,放大、分析、甄別。
1.6常用測量儀器簡介
應用于體外放射分析常用的測量儀器很多,可將一些國產的射線探測儀的實物圖片展示給學生,如γ放射免疫計數儀、液體閃爍計數儀,同時配以文字說明,分別介紹各類儀器的基本性能、適用特點,并對比各類儀器的優、缺點。
1.7放射性碘標記化合物
該章節需要介紹氯胺T法、乳過氧化物酶法等標記法,采用圖標化學反應方程式展示碘標記到蛋白質上的過程,配以彩色文字說明,把艱深晦澀、難以理解的反應步驟簡單明了地表示出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同時,用醒目的標志,提示標記時的注意事項,避免放射性污染。
1.8放射自顯影
使用彩色文字介紹各類感光材料,如原子核乳膠、氚片、X線片等。用動畫流程講解自顯影的過程,如曝光、顯影、停影、定影等流程。用彩色截圖展示各類自顯影標本,如宏觀自顯影、光鏡自顯影和電鏡自顯影。
2.1突出了專業特點
檢驗核醫學是醫學檢驗學和實驗核醫學交叉的邊緣學科,涉及核物理、放射化學、電子學、檢驗醫學等,內容抽象、知識龐雜、理論深奧、重點難點多,僅僅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如掛圖、板書、幻燈片等),難以滿足現代檢驗核醫學教學的需要。采用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動畫等視聽內容生動逼真地融于教學之中,創造一個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相結合的平臺,把多學科知識串聯起來,利用圖像講解抽象深奧的知識,可以成功解決檢驗核醫學的教學難題。
2.2突出重點、難點,優化教學效果
檢驗核醫學中,有一些專業特有概念,如契倫科夫輻射、康普頓-吳有訓效應、俄歇電子等都是重點、難點,由于醫學生缺乏足夠的理工科知識,即便教師費力地講解,學生依然如聽天書。而應用多媒體技術后,能很好地揭示原子內外的奧秘,展示各種核反應時原子的變化過程,給學生以三維、立體的概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過去采用傳統方法講解契倫科夫輻射和俄歇電子,授課結束后,仍有近1/3的學生表示未理解?,F在應用多媒體技術后,90%以上的學生表示理解了。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檢驗核醫學非常深奧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掌握,突出了教學重點,優化了教學效果。
2.3有助于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現代檢驗核醫學發展迅猛,新知識、新內容層出不窮,需要適時介紹給學生。多媒體技術具有信息量大的特點,可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通過結合網絡資源,能及時快速地更新、補充檢驗核醫學知識,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F在涌現出的并得到廣泛使用的新技術,如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穩定同位素分析等,都可在第一時間介紹給學生。
2.4促進教師提高綜合素質
應用多媒體技術后,不僅要求教師牢固掌握檢驗核醫學基礎知識,而且也要求教師熟悉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優質的多媒體課件。這就需要教師熟悉電腦技術、軟件操作,具有一定的美工技能、藝術水平。通過多媒體教學提高了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2]。
實施多媒體教學后,大多數學生反映良好,為了系統科學地評價多媒體教學效果,筆者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244份,收回241分,回收率98.77%。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對多媒體教學評價很高,希望今后繼續使用;大多數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能激發學習興趣,增加知識量、教學內容;但對突出重點、難點及針對性、啟發性還有所欠缺。說明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檢驗核醫學教學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學生所接受。
表1 多媒體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結果[n(%)]
4.1課件質量有待提高
課件制作水平影響著教學效果,優質的課件是上好一堂課的必要條件,所以課件質量直接影響教學質量[3]?,F代大多數課件以PowerPoint為主,需要準備優質的腳本和素材,搭好框架,明確層次結構。利用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有機結合起來,注意人機互動以及幻燈片的連貫性。目前有些教師制作的課件過于簡單,文字多、圖片少,內容單一,僅僅是板書的“電子化”,導致課件質量不高,無法充分施展多媒體技術所帶來的表現形式和豐富內容。同時,也有一些教師制作的課件過度追求形式花哨,增添了過多的視頻、圖片、聲音等,導致喧賓奪主,使學生僅注意到花哨的動畫和圖像,而忽略了應學習的知識,反而影響了教學效果[4]。
4.2多媒體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不夠
多媒體技術僅僅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只起到強化教學效果的作用,而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往往出現課堂跟著課件走的現象,教師成了放映員,全部精力集中在課件上,成了操作員、解說員,無暇顧及學生,缺乏師生互動,降低了教師的主導性。學生思路也為課件所左右,難以調動其主動性。這樣依據課件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完全偏離了初衷,又走向了“填鴨式”的老路,失去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教師授課時,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應把握課堂節奏,調動課堂氣氛,隨時觀察學生的狀況、表情、語言等信息,做到有張有弛。一堂優質課是一個師生互動過程,師生之間不僅有知識交流,還要有情感交流。
4.3過多依賴課件,忽視基本功
相較傳統教學手段,多媒體是新技術,但新技術必須根植于傳統教學手段上。如過多強調多媒體的應用,忽視教師教學基本功,缺乏生動、形象的講解,教學將枯燥乏味。因此,在開展多媒體教學的同時,教師必須練好教學基本功,練好板書、講解的藝術,學會處理各種緊急情況,在不同環境中能正常教學[5]。
近幾年,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檢驗核醫學教學中,取得了巨大成效,顯著提高了教學質量,但在教學過程中需注意把多媒體課件應用得適時、適量、適度、恰到好處,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而不是取代傳統教學手段,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饒國輝,李潔明,李緯明,等.淺談多媒體在核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8):17-18.
[2]薛建軍,楊愛民,張芬茹,等.多媒體技術在核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5,19(2):112-113.
[3]黃付春,劉書田.多媒體用于醫學教學的利與弊[J].中國科技信息,2010(2):214-225.
[4]劉靖,孟小茜,于紅,等.多媒體技術在臨床核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71-73.
[5]段東,李建國,雷成明.《影像核醫學》多媒體教學的利弊探討[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6,20(3):200-202.
G434
A
1671-1246(2014)17-0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