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玲,程 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北京100038)
法學實踐教學的比較與借鑒
張小玲,程 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北京100038)
法學實踐教學是法學教育的重要一環。西方兩大法系國家雖法律傳統與現實國情存在差異,但對法學實踐教學均給予了高度重視,只是具體模式和做法又有不同。借鑒西方兩大法系國家的有益經驗,我國應在充分認識法學實踐教學意義的基礎上,完善實務課程設置、充實實踐教學的內容、豐富和改進實踐教學的方式、規范評估和考核的方式。
法學教育;實踐教學;實務技能課;教學實習
(一)英美法系國家法學實踐教學的基本模式
1.美國
在美國,法學教育在性質上屬于職業教育,以培養合格的執業律師為目標。在教學中,較之于學生學術能力的培養,更受關注的是學生法律實務操作技能的訓練和職業理念的樹立。而法學實踐教學因其在此方面所具有的為其他教學模式所不可比擬的優勢而受到普遍和廣泛的重視。一般來說,法學院的學生在第一年必須學習法律基礎課,對包括刑法、合同法、財產法、侵權法、憲法、國際法等在內的各個主要部門法進行學習,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各部門法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在法律基礎課的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是普遍采用的教學方式。教師將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并歸納和總結出一般的法律知識和原則。在修完法律基礎課的基礎上,法學院會要求學生選修專門的實務技能課。這一類課程主要包括:會見當事人、法律咨詢、民事預審、刑事預審、庭審前的準備、庭審中的抗辯、上訴、談判與和解、仲裁、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等等。從內容上看,這些課程涵蓋了律師執業的主要環節,其目的不僅是讓學生了解律師實務,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律師職業技能和技巧的培訓,培養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在實務技能課上,除了講授和討論之外,更多采用的是角色扮演、模擬法庭等實訓教學方法。此外,在20世紀60年代之后,診所式法律教育在美國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并被各個法學院設置成專門的課程。通常,學生們會在修完相關的法律基礎課與實務技能課之后,參加法律診所的學習。在法律診所中,學生們將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法律的規定和程序為相關當事人,特別是窮人或其他弱勢群體提供法律上的幫助。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親歷案件的各個環節,包括會見、咨詢、起草法律文書等,其法律知識和實務技能將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升。當然,在美國,學生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擇業傾向參加校外實習,如在政府部門、法院、檢察院以及公司、企業的法務部門進行實習。
2.英國
英國的法學教育在傳統上非常注重系統的法學理論灌輸,但由于大量的學生在畢業后將從事法律實務工作,如何使其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就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此情形下,現代英國法學教育的目標與美國相類似,即培養合格的法律實務工作者——律師,而非理論研究人員。相應地,法學實踐教學受到的重視程度絲毫不亞于理論教學。在英國,首先由法學院對學生進行為期3~4年的基礎法學教育,課程主要包括:法律基礎、歐盟法、普通法、衡平法、契約法、信托法、公司法、土地法、侵權行為法、刑法、憲法與行政法等。在教學中,主要采用問答式或者案例教學法等方法。學生在完成基礎法學教育之后,需要通過考試進入大律師公會所屬的四大律師學院之一完成一系列法律實踐課的學習,主要包括:訴訟法、證據法、法律文書寫作、會見當事人、交叉詢問技巧、談判技巧、辯護技巧等。完成了上述課程的學習并通過考試,學生們即可獲得大律師資格。但此后,他們還要參加為期一年的見習,即所謂“學徒期”方可執業。在見習期的前6個月,“學徒”不能出庭,只能為“師傅”準備出庭所需的文件和材料,后6個月則可以在“師傅”的指導和監管下出庭,更直接地參與司法實務。
(二)大陸法系國家法學實踐教學的基本模式
1.德國
作為大陸法系國家的代表,德國較之于英、美,更加重視系統的學術教育,但德國大學法學院的學生在畢業后大多會從事法官、檢察官、律師、公務員、企業或公司的法律顧問等職業,因此其對實踐教學也給予了較大的重視。德國的法學教育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大學學習。主要涉及羅馬法、法制史、法哲學、憲法、行政法、物權法、債權法、親屬法、刑法、商法、公司法、訴訟法等課程。在教學方法上,雖然主要采用課堂講授的方式,但也設有練習課(Uebung),其形式包括閉卷考試和家庭作業,而內容全部是案例分析。“‘練習’是德國特有的方法,它讓學生運用在講義中獲得的理論知識,對教師布置的案例進行分析,是一種從理論知識到實踐操作的思維訓練。”[1]此外,根據德國《法官法》第5a條第3款的規定,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還須在假期完成至少三個月的實踐學習。因此,學生們在學習理論知識之余,還會積極參加法律咨詢、庭審等實踐活動,以便對司法實踐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學生們完成第一階段的學習之后,將參加第一次國家司法考試。通過考試的人被稱為“見習法官(Referendar)”。第二階段是見習階段,見習期為兩年。在見習期間,見習法官將被要求在民事法庭、刑事法庭、檢察官辦公室,行政機構以及律師事務所等五種不同的機關或部門從事實務工作。一般由見習法官從經過批準的法律行業或政府部門清單上挑選出5個地點,在每個地點,大致需要花3到9個月的時間實習[2]。通過見習,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也能提升實務技能水平,同時逐步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在實習結束時,見習法官將參加第二次國家司法考試。通過第二次司法考試的人被稱為候補法官(Assessor)。候補法官可以在德國從事任何法律職業。
2.法國
在法國,學術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分野在研究生階段才會有明確體現,而在本科階段則無明顯的傾向性。這也決定了法學實踐教學在法國法學本科教學中的地位并不如英美。根據法國的教育體制,法學本科階段的學習為期3年,其間學生主要學習法律基礎知識。但在課程設置上,除了通常的必修課、選修課之外,還設有專門的“練習指導課”(Travaux dirigés)。在授課方式上,前者以教授講授為主,并穿插經典案例或最新案例;而后者則主要是案例教學,指導教師既可以由本校在讀的博士生擔任,也可以由校外的律師擔任。在研究生2年級,根據不同的人生職業規劃,學生可以選擇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Master recherche)和職業方向的研究生(Master professionnel)。前者是為攻讀博士學位做準備的,以培養理論研究人才為目標,一般沒有實習;而后者則是以畢業后從事實務工作為目標的,學生必須參加實習,時間不少于3個月,而且很多課程將會由實務部門的專業人士,如法官或行政部門的負責人等進行講授。需要指出的是,在研究生階段,所有專業的研究生均必須學習“方法論”(Méthodologie)。這一課程主要是由教師指導學生撰寫判決綜述(la fiche d’arrêt)以及對案件或法條的評論 (commentaire)。其中,撰寫判決綜述旨在培養學生梳理法律關系、發現法律問題并適用法條的能力。而撰寫案件或者法條的評論,需要學生從法官或者立法者的角度,對某個案件或者法條提出自己的意見,相當于判決書或立法建議。①參見《理性與感性之旅——法國的法學碩士教育》,http://hnyycc.blog.sohu.com/164098608.html,最后訪問時間:2013年3月10日。
3.日本
在日本,傳統上實行大學法學部法學教育與司法研修所實習的培養模式。在這種體制下,大學法學部的學習主要是一種大眾教育,以培養和提高全體國民的法律素質為目標。相應地,法學部的學生在校前兩年主要接受通識教育,而后兩年才接受專業教育。在教學方法上,以教師講授為主,但同時也開設了研討課,采用案例研討、模擬法庭等方式。此外,學生也會在課余時間參加法律咨詢等實踐活動。從法學部畢業之后,學生們需要參加第一次國家司法考試,通過考試的學生將進入最高裁判所隸屬下的司法研修所進行為期兩年的研修。在此期間,除了在研修所接受相關職業倫理教育與實務技能培訓之外,學生們絕大部分時間須在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參加實習。研修期滿,學生們將參加第二次司法考試,通過考試的人即可以從事“法曹”的工作。2002年日本在臨時國會上通過了《法科大學院教育與司法考試關系法》等法案。據此,日本在保留法學部與司法研修制度的基礎上,設立了法科大學院。法科大學院的目標旨在培養未來的“法曹”,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課程設置上,不僅有法律基礎課、法律主干課與法律前沿課,而且還有法律實務基礎課,主要包括《法曹職業倫理與道德》、《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實務》、《法律信息檢索》、《文書寫作》、《模擬法庭》、《法律診所》、《法律實務實習》等具體課程。
(一)法學實踐教學的地位
從上述兩大法系代表性國家的法學教育模式來看,法學實踐教學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普遍重視,但由于傳統和現實國情的不同,重視的程度又存在差異,盡管如此,加強實踐法學教育已經成為很多國家未來法學教育的發展趨勢。具體而言,在總體上,英美法系國家較之于大陸法系國家更加重視法學實踐教學。這一方面是因為,在傳統上英美的法學教育是由律師事務所進行的,采用所謂“學徒制”;另一方面也是由英美國家的現實國情所決定的。如在美國,由于法治化程度和水平較高,社會對法律專業人才的需求旺盛,不僅要求其絕對數量以及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較高,而且要求其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服務,如何讓法學專業的學生盡快地成為滿足社會需要的法律實務工作者,必然要求加強法學實踐教學。另外,根據其現行的法學教育體制,進入法學院學習的學生多為非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的優秀學生,已經接受了通識教育與相關的專業教育,在此基礎上,著重對其進行職業倫理和職業技能的培訓,不僅不會影響法律人才的基本素質,反而有助于迅速、有效地培養其專業素質。
相比之下,大陸法系國家有著深厚的學術傳統,較重視法學概念和原理的系統講授與剖析,因此,長期以來,由大學承擔的法學教育以法學知識和法學理論的傳授為主,并不重視法學實踐教學。然而,對于大陸法系國家而言,其同樣面臨著社會對法律實務人才的現實需求,特別是在德國兩次司法考試的設置,使得大陸法系國家不得不在傳統法學理論教育之外,附加較長時間的實習。而日本法科大學院的設立更是集中反映了大陸法系國家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趨勢。
(二)法學實踐教學的階段
從兩大法系國家法學教育的現狀來看,集中的法學實踐教學一般是在基礎法學教學階段之后,而且基礎法學教學階段的時間普遍較長,最短的是美國,需要一年,而英國、德國日本等國長達3~4年。這說明,法學實踐教學的實施需要學生們具備比較全面和扎實的法學專業功底。如果沒有掌握好基本的法律知識和基礎理論,法學實踐教學的效果必然將大打折扣。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盡管集中進行法學實踐教學往往是在基礎法學教育之后,但這并不是說在基礎法學教育階段兩大法系國家就不再進行法學實踐教學。事實上,在基礎法學教學階段,各國也不同程度地展開法學實踐教學。英美國家尤甚。這是因為,英美國家實行判例法,法律的精神和原則主要來自于在先的判例。因此,案例成為課堂講授的重點內容,這也是案例教學法之所以在英美國家盛行的主要原因。而在大陸法系國家,奉行制定法傳統,即使在課堂講授中涉及案例,也主要是借助案例來闡釋法律原理或相關法條的規定。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在大陸法系國家,司法判例在實踐中獲得越來越多的重視,這也使得在課堂講授中穿插案例的做法越來越普及。
(三)法學實踐教學的內容
從兩大法系國家法學教育的現狀來看,法學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是比較豐富的,而英美法系國家較之于大陸法系國家則更為系統和全面。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學實踐教學主要是在學生們于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事務部門或機構集中實習、見習階段或司法研修階段,所以實踐教學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習機構處理的案件數量的多寡以及案件類型是否足夠多樣,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另外,由于學生的實習期有限,而案件辦理的時間往往較長,也極有可能導致學生們在實習結束時,尚未熟練掌握全部實務環節的運作。
而在英美國家,在學生進入集中的實習或見習以前,就開設了大量的實務技能課,例如訴訟法、證據法、法律文書寫作、會見當事人、交叉詢問技巧、談判技巧、辯護技巧等。這些課程是按照律師執業流程預先設計的,涵蓋了律師實務的各個主要環節,即使在集中見習或實習階段學生沒有接觸到其中的某個環節,也不影響實踐教學內容上的完整性。從而對學生從業后更為從容地適應實務工作奠定了基礎。當然,在集中的實習或見習之前,預先對學生進行單個或轉向的實務技能訓練,也促進了實習或見習階段的實踐教學效果。
(四)法學實踐教學的方式
從兩大法系實踐教學的現狀來看,法學實踐教學的方式十分豐富、多樣,特別是對法學實踐教學更為偏中的英美法系國家。主要有:案例教學、角色扮演、模擬演練、模擬法庭、見習、實習,等等。其中,案例教學法,主要是由教師指導學生從具體案例進行解析、研討,從中獲知法律的一般原則和精神。角色扮演,是指由教師安排學生在模擬的場景中,即特定的實務操作場合,扮演特定的法律角色,按照法定的程序進行訴訟或者非訟活動,借此學習和掌握特定的實務技能。例如在會見當事人的技能課上,教師指定學生分別扮演律師與被告人或被害人,并指導學生按照法定程序會見和交流,以促使學生了解并掌握會見當事人的程序和技巧。模擬法庭,是指在由學生扮演法官、檢察官、被告人、被害人、證人等角色,進行模擬的法庭審判,以使學生了解法庭審判的程序,并掌握在庭審中法官居中裁判,控辯雙方積極抗辯等一系列技巧和能力。而法律診所,主要是指學生在具有律師執業資格的法學教師的指導下,在相關機構中為公眾提供公益性的法律服務,包括提供法律咨詢、代書訴訟文書、調查取證,等等。①關于美國法學院實踐教學的多種方式,可參見杜碧玉:《美國法學院實踐教學模式的經驗和啟示》,載《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第62~63頁。由于這種教學方式客觀上成為對社會弱勢群體的一種法律援助,因此,不但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也收到較好的社會效果。
(五)法學實踐教學的評估與考核
從兩大法系國家法學實踐教學的現狀來看,對法學實踐教學的評估與考核是十分規范和嚴謹的,而且這一點在兩大法系國家是一個共同點。在英美法系國家,由于各項實務技能的訓練,包括法律診所的實習都被課程化了,有學分要求,因此教師會根據學生在課程中的表現,嚴格考評,給學生打分。大陸法系的練習課也有類似的地方,按照規定,既有課堂練習,也有家庭作業,并且有次數限制,教師會根據每次練習和作業的情況給學生打分。這些作法無疑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加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
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陸法系國家的司法研修或實習與司法考試緊密相連,在研修或實習結束后,學生需要參加第二次國家司法考試,只有通過了國家統一組織的這一考試,學生才能獲得從事法律實務工作的資格。就此而言,學生實踐教學學習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其今后能否從事法律職業,這顯然比學分更為重要。在此情形下,學生必然會更積極地投入到研修或實習中,切實提高自身的實務操作能力。
(一)充分重視法學實踐教學的作用和意義
在我國法學高等教育中,法學理論教學長期占據主導地位,而法學實踐教學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與西方兩大法系國家相比,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法律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們較少運用案例教學、角色扮演等實踐教學手段;第二,我國絕大多數高校未開設法律實務技能課,在學生就業前對其進行相關技能培訓;第三,盡管要求法學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前進行見習與實習,但這是一個短期和粗放的環節,教學效果有限。
法學實踐教學在我國受到輕視固然有學術傳統的原因,如我國屬于制定法而非判例法國家,與大陸法系國家相似,注重理論推演而非既成判例。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大陸法系國家,在基礎法律教育環節,也會有所謂的“練習課”,專門對案例進行解析和討論;同時,學生實習或司法研修的規范與嚴格程度也為我國所不及。問題的關鍵還在于我國對法學實踐教學作用和意義的認識不到位。
法學本身即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正如美國聯邦法院大法官霍姆斯所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驗。”[3]因此,單純地專注于書本的學習和研究方式注定無法探求法學的真諦。然而,對廣大的法學專業學生而言,在理論學習與真正的實務操作之間還有一條鴻溝,不可自然逾越。這就要求在我們的法學教育中,除了必要的理論教學之外,還要開展大量的實踐教學,為學生從理論走向實踐架設橋梁。此外,從我國現實國情來看,隨著民主、法治國家的建立與發展,我國對法學專門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長,其中固然包括高級理論研究人員,但更多的是能在公、檢、法機關、律師事務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國內外公司的法務部門從事實際工作的專門人才。因此,如何使法學專業的畢業生滿足社會的這種需求,必然要求加強法學實踐教學。
(二)完善實務課程設置,充實實踐教學的內容
從我國相關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來看,在我國法學專業各層次學生的課程設置中,幾乎沒有專門的實務技能課,即使是晚近借鑒美國法學教育模式增設的法律碩士教育中,也沒有在課程設置上增加相關的實踐教學課程。而既有的學生見習或實習,缺乏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管理和考核方式的精細設計,大多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幾乎很難說是一門規范的課程。此外,在法學基礎課的講授過程中,盡管部分教師也會采用案例教學法等實踐教學方式,但與大陸法系國家相似,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闡明相關法律概念或原理,而不是闡述相關實務如何操作。這導致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在從事法律實務工作以前,幾乎沒有受到系統的、規范的法律實務方面的訓練。由此,也引發了實務部門甚至社會上對法學教育理論與實踐相脫離以及法學畢業生“眼高手低”的批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國應當借鑒西方兩大法系國家的有益經驗,一方面,對現有法學專業,特別是法學本科以及法律碩士等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調整,適當增開法律實務技能課,對學生進行專項實務技能的培訓;另一方面,對現有的見習、實習環節進行改造和完善,使之課程化,對學生綜合運用法學知識和實務操作的能力和技巧進行鍛煉,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可喜的是,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已經著手這方面的工作,設立了負責實訓的專門系部,并開設了相關實訓課程。這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對于完善實踐教學,彌補現有法學教育的缺失大有裨益。
(三)豐富和完善實踐教學的方式
與西方兩大法系國家相比,我國法學實踐教學在教學方式上存在兩方面不足,有待完善。一方面,我國法學實踐教學的方式還有待拓展。目前,我國法學實踐教學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實習、見習等。一些在其他國家比較成熟而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方式,如案例教學法、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等在我國雖然也有采用,但還不夠普及。今后,還應進一步加以推廣。
另一方面,我國目前采用的實習、見習等實踐教學方式還較粗放,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我國高校普遍要求學生參加見習,在畢業前還要進行實習,但對這一關鍵的實踐教學環節卻并沒有進行科學的、合理的規范,以致出現一系列問題:一是,在認識上,部分教師和學生把實習、見習僅僅理解為去司法實務部門“看一看”、“了解了解”,而沒有認識到在實習、見習中需要掌握哪些實務操作技能。二是,在指導教師的選任上,一般是由學校派出帶隊老師,負責全體實習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實習活動的協調組織,由實習單位指派工作人員指導實習生的業務活動。而上述教師往往存在著人數有限、本職工作繁忙、受專業所限等不足,導致無法給予學生全面的、專業的指導。三是,實習的期限一般為十二周,相對于西方兩大法系國家動輒一年甚至兩年的期限,顯然過短。另外,實習一般安排在第七學期或第八學期,與學生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司法考試、公務員考試的時間交叉,使得學生很難專注于實習。有鑒于此,我國應當對實習、見習進一步規范,對其教學目標、指導教師的選任、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等進行具體規定,適當延長實習的期限,調整實習時間。
(四)規范評估與考核的方式
在實踐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與考核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由于我國尚未設置相關的實務技能課,不存在對學生的專項實務技能進行考核,目前唯一的考核是對學生畢業實習的考核。一般要求學生在實習結束時提交實習報告,并由教師評分或者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等評出等級。然而,如前所述,我國目前法學專業學生實習存在著種種問題,這導致學生往往提供不出高質量的實習報告,而教師們為了不影響本校學生的畢業和就業,也予以通過了事。這反過來又使本就受到忽視的實習環節進一步被忽視。
如何規范和強化對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德國、日本等國家將統一司法考試與司法研修相結合的做法值得借鑒。與上述國家不同,雖然在我國,法學專業畢業生進入司法實務部門也需要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但該考試與學生的畢業實習并無關聯。實習中學生掌握了哪些實務技能、其熟練程度如何,并不會影響其司法考試成績,與其今后能否進入司法界,從事法律實務工作毫不相關。這種只重知識、不重技能的做法,也是當前司法考試存在的不足。為此,在司法考試中增加實務技能考核的內容,不僅使國家司法考試本身更加科學、合理,同時也會對包括實習在內的法學實踐教學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1]何勤華.當代德國的法學教育[J].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00,(4):66.
[2]宋冰.讀本:美國與德國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156.
[3](美)小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普通法[M].冉昊,姚中秋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1.
Comparison and Reference about Practical Teaching of Law
ZHANG Xiao-ling,CHENG Hua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China 100038)
Practical teaching of law is one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w education.Although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differ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of two legal systems,practical teaching of law has been equally paid high attention besides some differences of teaching mode and methods.Learning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from western countries,our country shall perfect the practical course installation,enrich the contents of practice teaching,diversify and 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and standardize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teaching significan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law.
Law education;Practical teaching;Practical skill class;Teaching practice
G642
:A
:1008-2433(2014)04-0077-06
2014-03-28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3年教學研究項目“公安法學實踐教學研究”(2013jx04-4)的成果。
張小玲(1976—),女,安徽銅陵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刑事訴訟法;程 華(1971—),男,黑龍江雙鴨山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教授、院長,研究方向為憲法學、警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