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十九醫院(261021)鹿艷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現正處于三甲評審的最后備戰階段,結合三甲評審對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要求,結合現行的法律法規,結合基層綜合醫院的實際,現將遇到的一些問題探討如下。
1.1 查毒、麻、精、放藥品管理制度,無管理制度扣0.5分。
1.2 現場查3個科室毒、麻、精類藥品的使用和領取登記,查一個醫技科室(放射、檢查、核醫學、放療)放類藥物的存放情況。1個科室不規范扣0.25分,最多扣0.5。
1.3 現場查內外各一個科室藥品存放位置及標示。一個標示不清晰扣0.25分,最多扣0.5分。
2.1 法規解讀存在模糊和偏差
2.1.1 《醫療機構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管理規定》(衛醫發[2005] 438號)保存在藥品有效期滿后不少于2年[1];2005年國務院頒布《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規定出入庫專用賬冊不少于5年[2]。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知道賬本保存是不少于5年還是有效期滿后不少于2年,而且在同一個賬本里,登記數個品種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同一種麻醉藥品又可能有數個效期,這給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確定賬本的保存期限帶來了困惑。
2.1.2 《2007年處方管理辦法》第五十一條規定“醫療機構應當根據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處方開具情況,按照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品種、規格對其消耗量進行專冊登記,登記內容包括發藥日期、患者姓名、用藥數量。”[3]與《醫療機構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管理規定》(衛醫發[2005]438號)第二十條“醫療機構應當對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進行專冊登記,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方面:患者(代辦人)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明編號、病歷號、疾病名稱、藥品名稱、規格、數量、處方醫師、處方編號、處方日期、發藥人、復核人。”要求的登記項目有差別。
2.1.3 五專管理中的專柜加鎖(雙人雙鎖),有的科室理解成為一把實體鎖,一把密碼鎖,也有的科室理解成為兩把實體鎖[4]。
2.2 可追溯性差 根據國務院令第442號《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各藥房對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逐年逐月逐日統一編號,計數管理,按日做消耗統計,處方單獨存放,按月匯總。”我院麻醉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進行了統一編號,然后發放給科室,僅在專冊登記中進行登記,而對寫錯的、毀壞的處方沒有進行管理或登記。結合三甲評審標準來看,這次三甲評審最注重的就是可追溯性和后期的持續改進,這是我醫院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需要加強的地方。
3.1 多參加學術交流,多與臨床科室溝通進行干預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可以走出去多聽聽專家對法律法規的解讀,多與專家進行溝通加深對法律法規的理解,虛心向兄弟醫院請教,借鑒兄弟醫院的做法。深入臨床,監測、干預臨床用藥,使藥劑科的工作不僅僅是審核處方,拿藥,而是確保藥品能夠合理安全有效地用到患者的身上。
3.2 加強臨床醫務人員的培訓,倡導合理用藥 加強臨床醫生的日常培訓和考核,確保每一位醫生能夠熟悉并掌握現行的關于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法律法規,安全地應用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同時也要求做好各項監管工作,防止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流入非法渠道。
總之,借著三甲評審的鍥機,一定要重新審視我院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不斷提高我院的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需要,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和疾病痛苦,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