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彪
(平頂山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對于學校來說,它的作用就是教書育人,這個作用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看:一個是教書,“教書”就是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可以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去認識世界;[1]另一個就是育人,正所謂“學做事,必須先學做人”,育人主要是對學生思想政治修養的一個培養過程。
為此,高校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該主動對學生進行黨建、德育工作的引導。此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知識經濟已經成為未來發展了一個趨勢,社會分工的細致化、和社會工作的協同化、學科分類的精細化和科學研究的綜合化對未來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使學生能夠從學校中走出后快速融入社會,對高校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只有加強專業技能的培養并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使學生適應社會的要求。[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教育界的自我認識以及社會的需求促使在學生中推進素質教育,摒棄傳統教育中只看重升學率和就業技能的弊端,通過加強對學生黨建、德育以及思想政治的教育,培養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作為最重要的目標。但是在我國高校中,基于此出發點的一些工作開展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使得素質教育理念的真正實現還存在一段距離。雖然就經濟實力來講,我國處于世界的前列,但是從社會文化弘揚的角度來看,我國與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還是存在一定差距,我國有幾千年的文明的沉淀,但是在我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急功近利和浮躁造成了忽略了對我國傳統民族優良精神的發揚,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環境下,各種不道德、不誠信的現象十分普遍,這對于社會良性發展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可能導致出現很多社會問題。
在我國,高校對于黨建、德育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教育與現實實踐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的。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教育造成了國內傳統教育相對保守,它主要是將上一代人思維、生活和工作方式傳遞給下一代,并不注重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3]雖然素質教育在國內已經推行了很久,但是我們還沒有徹底走出傳統教育的影子,同時我國尚且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是對社會主義的一個探索階段,我國對于這一時期教育理論研究并不徹底,從而導致了高校在開展黨建、德育以及思想政治理論相關工作的方法并不是非常合理。
在我國各高校內,雖然在長期工作中簡歷了黨委書記領導黨建工作,通過在各院系中建立一些黨支部,吸收學生黨員,為黨組織的基層建設貢獻了巨大的力量。但是這一過程中很多高校都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由于高校的黨建工作和實際的教學工作的分離使得對學生在思想上的培養和在專業技能的鍛煉沒有形成統一,其次由于在如今大多數高校中入黨候選人的思想考察程度并不嚴格,很多候選人對于入黨動機不純,把入黨當成一種成績,功利性較強,沒有真正意識到一個黨員的真正含義。最后由于這些基層黨員尤其是學生黨員在畢業后,由于工作等各方面的原因導致其與黨組織溝通交流過少,很多甚至與當組織失去了聯系。
如今在我國高校內,思想政治工作被日益重視,各高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如對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校內的法律講堂、就業指導等等活動,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較好的反響。[6]整個工作推進的過程中依然存在各種問題:
首先,現在很多高校實現導師負責制,要求導師對學生去進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很多導師他們就是學校的任課老師,他們有自己的教學任務,可能并沒有太多精力去開展這項工作,同時由于不同的導師對這項工作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一樣也導致了工作最后的結果不同;其次,對學生一些思想政治的教育主要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對學生來說沒有互動,沒有交流,同時這種方式也限制了對學生個性的發展;最后,對于一些學生來說,由于年齡、缺乏生活閱歷等原因,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將思想政治的學習當作是一種任務,一種負擔,進而對該項工作可能產生厭煩的情緒。
1.發揮黨組織的示范作用
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示范作用,首先建立一套合理的基層黨組織的體系結構,對高校內實行“一把手”責任制,只有高校的“一把手”真正重視這項工作,才能使這項工作順利推進。[7]其次,對基層黨組織如(院系黨支)建立合理的問責制度,黨的很多重要方針政策的落實、思想的貫徹執行真正還是依靠一些基層的黨組織,所以必須督促他們對黨建德育思想政治一體化工作的推進;再次要充分發揮黨內的民主,將更多優秀的人選吸納成為黨組織的一員,并在黨組織中樹立一些黨員模范,讓這些模范黨員去影響其他一些黨員進行提高黨組織整體的先進性。事實上,對于發揮黨組織的帶頭作用還應該加強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都是黨建工作中重要的內容。當今,黨組織內還存在一批人由于自身修養、思想認識不夠,導致在工作和生活作風出現各種問題,這些人不僅未能幫助黨建德育思想政治一體化工作的推進,體現黨員的先進性,發揮黨組織的示范作用,反而對整個工作推進造成各種阻礙,并在群眾中形成不良影響,甚至使群眾失去了對我黨的信心,這對我國總體的現代化建設都是十分不利的。
為此,我們必須大力推進預防和懲治腐敗體系建設,加強黨內作風問題的整頓,把這兩項工作真正貫穿于學校建設、改革、發展的全過程,體現在工作、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
2.加強黨委當對高校的領導
由于在高校內部,黨建德育思想政治一體化工作都是通過各個職能部門進行推進的,為此必須使這些職能部門的領導堅定的站在黨組織這邊,這樣黨建、德育等相關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落實。對于如何提高黨對高校的領導我們一方面要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引導高校按照黨的指引的方向前進,另一方面當黨組織要做好切實為高校服務的工作,通過對高校資金等各方面的投入,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促進高校健康快速發展,使得高校能夠不斷為社會提供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
1.優化組織結構,實現民主集中制
要從根本上加強當的思想教育工作,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織思想的好壞一定要從干部抓起,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干部隊伍的引導那么就不可能干好事干實事。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實踐過程中,一定要強化領導和干部的思想工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帶頭人,高校整個思想教育工作都將會是失敗的。既然要加強干部隊伍的建設,就一定要將一些不好思想進行糾正和剔除,優化組織結構,從一個正確全面的角度在高校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是就是黨員的作用,黨員在正確思想的傳播中一定要起到引導作用。
2.加強學習,提高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質
只有對干部隊伍的思想素質進行提升,才能在全校范圍內順利的開展一體化的工作。社會實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的,思想也會不斷的進步,因此對于黨的思想的學習和培訓也是要引起足夠重視的。同時在參加了培訓和學習后要對干部進行一定的考核,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對干部思想政治素質提升的監督,同時也可以作為評價領導工作的一個標準。
高校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領導和干部思想素質等綜合水平的提升,以及學校能夠在正確的價值觀下對各種校內和校外事務進行處理。
1.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全校師生
要在高校全面的實現黨建、德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體化,就要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全校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黨員在教師和學生中都廣泛的存在著,而他們也是構成高校的一個重要的主體。
從當前社會對高校的要求來看,切實加強對全校師生的思想建設和指導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對全校師生思想教育的重視,不僅可以促進干部隊伍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同時還在全校范圍內提升了思想政治素養,為一體化工作的進行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高校的發展不僅需要在學術上有所建樹,更應該從思想上進行提升,思想是指導一切行動的標準,如果沒有形成好的思想高校在處理學校事務和社會事務是就沒有一個指導思想最為決策的標準和原則。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學習是高校加強黨建德語思想政治工作一體化的基石。[7]
2.牢牢抓住高校培養人才這一重要目標
高校建立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把在校的學生培養成對社會能有所貢獻的人。而一個合格的社會工作者首先就要從思想上對自身有著較高的要求,而這一任務的完成就必須要靠高校的德育以及思想教育工作。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對于符合條件的師生進行培養,人才的培養是促進這一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沒有一個人才隊伍的建設,任何工作的順利進行都將成為空談。
3.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的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都可能會影響他們對社會價值的判斷,因此在大學一般都會開設思想政治課,同時也會在優秀的學生中發展大批的黨員。對于大學生思想的正確培養不僅有利于高校各種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對于社會來說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高校的干部隊伍也應該多創造一定的條件讓學生更清楚更加深刻的對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進行認識和實踐。
對于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不僅要靠學校所設的相關課程和安排的各項實踐活動,同時也要靠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時,不能只是被動的、簡單的進行各種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要想課堂的各種理論知識在校園中的各種實踐活動中得到切實地檢測與踐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更好地促進大學生思想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要想在高校內進行黨建、德育以及政治思想工作的結合,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要將這三者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有效結合,就必須要在各方面進行協調和配合,同時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領導組織一體化,即發揮黨委在學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與監督作用;領導機制一體化,即從思想政治建設入手,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指導思想一體化,即始終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效果跟蹤一體化,即提高服務意識,確保效果到位。
[1]周紅.論基于協同理念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9):51.
[2]付八軍.新時期我國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發展路徑探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2,(3):12-13,35-36.
[3]紀玉超,林海濤.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J].教學與管理,2011,(27):39-40.
[4]溫多紅,潘華泉.高校輔導員博客團隊建設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6):26-27.
[5]張斌,韓立新.構建和諧校園視域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路徑選擇[J].高等農業教育,2011,(1):11-12,51-52.
[6]陳華洲,金瑤.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研究述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9):21-22.
[7]王洪秋.哈貝馬斯與馬爾庫塞的晚期資本主義理論比較[J].學習與探索,2011,(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