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冬芹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 思政部,安徽 淮南 232001)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召開的大會,黨的十八大報告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指南,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因為如此,十八大報告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濃縮版的教科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學習領會十八大精神的主渠道。實現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是當前高校一個重要而緊迫的政治任務。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1]青年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后繼有人、興衰成敗。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兩個百年目標的實現,以及之后習主席多次提到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都需要通過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學習貫徹,統一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凝聚青年力量。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指出:“要抓好黨的十八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工作,把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2]學習和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鄧小平同志也曾明確強調:“學校永遠把堅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3]黨的十八大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黨的理論政策的宣講者和傳播者,應當充分認識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工作的重要意義,樹立自己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其中進教材是前提,進課堂是關鍵,進學生頭腦是目的。為了推動黨的十八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教育部社科司印發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學建議”,以供教師教學時使用。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本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也是緊密跟隨中國的實踐和黨的理論創新,教育部組織專家編寫2013年修訂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融入了黨的十八大精神,實現了黨的十八大精神“進教材”的目的。進教材這只是第一步,進了教材,教師會不會教授,教授的如何,有沒有效果,所以還得進教案進課件,進教師頭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實現“三進”的主導力量,只有先進教師頭腦才可能進入學生頭腦。怎樣進教師頭腦,需要教師下功夫,學習研究吃透黨的十八大精神。
黨的十八大報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學建議”,這些是“三進”的本本,需要思政教師一字一字的深鉆細研,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能發現黨的理論創新點,能領會到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重難點。
黨的十八大報告的理論創新點和亮點主要有:確立科學發展觀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黨的指導思想的豐富和發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了科學的概括,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布局進一步拓展為五位一體。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要求。提出從三個層面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推進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提出了新思路。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了新突破,豐富了黨的建設理論。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重難點有對科學發展觀的論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論述以及對五位一體的建設布局的論述等。在教學中,要對重難點深度講解,加強思想指引,讓學生真正理解認同。
各個思政教師的理論水平、理論學習自覺性、教學水平不同,個人力量也有限,而黨的十八大報告內容豐富,要使所有思政教師都能領會吃透黨的十八大精神,各高校黨委和思政教學部高度重視、通力合作,制定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學習培訓。一是通過講座、報告、座談、競賽、考試等形式,集中統一安排所有思政教師進行強化學習培訓。二是鼓勵做教科研。形成以教研帶動科研,以科研支撐教學的態勢。作為高校思政教師對十八大精神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層面,而應當上升到研究的層面和學術的層面。可以對黨的十八大報告新思想新觀點做科研課題研究,也可以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教研課題研究。三是分專題進行主講式集體備課。將十八大報告和教材內容的結合點作為選題范圍,由一人主講,集體點評,集體研討,相互學習、交流、探討十八大報告融入教學中的思路、方法、手段、案例等。這種備課的最大價值就是集思廣益,資源共享,共同進步,是一種直接便捷、經濟有效的校本培訓方式。通過這三種形式,力求學深學透,融會貫通,入心入腦。
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黨的十八大精神進課堂的主渠道。要使黨的十八大精神入學生頭腦,關鍵是把握住課堂教學。
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和深刻地邏輯思維能力,教學中才能做到以理服人。教師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學生才能信服,只有讓學生信服,學生才能愿意接受你的課。理論的說服力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理論本身的科學性,即理論自身的魅力。馬克思說過:“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二是重在說理,即說“為什么”。恩格斯指出:“每一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5]任何一種理論的產生都是離不開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的。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提法都是與當前時代特征、國際形勢、國內發展的現實需要緊密相連的,所以對黨的十八大理論的解讀,不能只說理論本身,要講清來龍去脈,運用邏輯的力量,進行深刻論證,做到有理有據,有力有節,讓學生對我們黨的十八大精神產生共鳴,達成共識,深入到心里。如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一個新的提法“海洋強國”,可以從我國的基本國情(海洋大國,海岸線,海洋資源、海上軍事力量),從釣魚島事件和黃巖島事件,從國家權益和國家安全等方面論證。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而理論要起作用,就必須通俗易懂,才能被人民大眾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轉化為物質力量。黨的十八大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綱領和行動指南,要融入教學中,使大學生廣泛接受、理解和認同,這本身就是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只有通俗,才能人人都懂,黨的十八大精神要實現大眾化必然要通俗化。通俗易懂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是文件語言,思想政治理論課本文字是教材語言,二者應當轉化為教學語言、學生語言,同時配以現實生活的鮮活事例,形象生動的比喻來講課。黨的十八大報告是樸實的理論,是大眾的理論,不是少數人的理論,應當以普通大眾(大學生)喜聞樂聽、喜聞樂見的方式存在。了解大學生這個大眾群體,貼近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用學生語言,學生強調,通俗易懂地教學,讓看似高高在上的理論大眾化,才能真正走進大學生的心里。
在如今的信息時代、網絡時代,教師相對于學生不再享有知識霸權、話語霸權,教師也絕不能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更不能是知識的灌輸者。要打破教師的“一言堂”、“滿堂灌”教學模式,打破教師的壟斷課堂、壟斷講臺的霸主地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適當的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從臺上走到臺下,學生從臺下走到臺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愛上這個講臺,愛上思政課。90后大學生,思想活躍,個性張揚,自我意識比較強,喜歡展示自我,同時也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所以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表達自己想法,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來反駁學生,讓問題越辯越明。當然教師必須積極地引導。大學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應該是能力的培養,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應當是大學生具備的能力。通過課堂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不僅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膽識,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鍛煉了學生的思辨能力,也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也就無暇開小差了,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
實踐教學和網絡平臺也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的重要途徑,是對課堂教學主渠道主陣地的延伸和拓展。多管齊下,合力協作,才能更好地扎實推進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工作,提高“三進”的實效性。
在校園內開展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實踐教學,院黨委、團委、學生處、教務處、思政部等部門要相互協作,積極配合,制定方案,同時要認真落實,務求實效,避免形式主義。通過開展專家講座、校園征文、主題演講、知識競賽等活動;通過營造濃厚的氛圍,做到廣播有聲音、校園有標語、櫥窗有板報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地推進黨的十八大精神進學生頭腦。社會實踐教學,要避免生搬硬套,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挖掘本土資源,充分利用本土優秀的實踐教學資源,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實事求的把十八大精神落實到學生頭腦中。淮南大通濕地公園和老龍眼水庫改造前后,舊貌換新顏,通過親身游覽和對比,讓學生感受到黨的十八大中提到的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迪溝鎮是淮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范,通過實地考察調研,讓學生欣賞美麗鄉村,勾畫美麗中國的藍圖。淮南礦業集團有著綠色能源基地之稱,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企業發展理念是“一先進、三保護”:發展先進生產力、保護生命,保護資源,保護環境,通過實地參觀訪問調研,可以讓學生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網絡是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便捷、高效、廣泛的現代工具,也是馬克思主義必須占領的巨大空間領域。網絡教學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網絡是敵對勢力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和我們爭奪青年的重要領域,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要占據統領和指導地位。提高黨的十八大精神宣傳貫徹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必須占領網絡陣地,加強網絡輿論引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網站,應當開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專題,通過領導論述、專家解讀、評論文章、在線訪談、教學論壇、網上測驗等欄目,有文字稿件、有視頻音頻,有圖片有動漫等形式呈現,積極開展網上宣傳。此外,還可以通過微博客、校園論壇、校園貼吧、移動多媒體等,充分利用一切網絡渠道,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注:本文系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論課建設工程省級立項建設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22013SZKJSGC9—21)
[1]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人民出版社,2012.57.
[2]黨的十八大精神學習專輯: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J].前進,2012,(12):57.
[3]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