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寶,徐 鴻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 公共基礎教學部,安徽 合肥 230039)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創新的重要成果,為我國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促進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1]作為新興的民辦本科教育,擴大了高等教育資源,增加了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已經成為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當前,獨立學院正處于“轉設”的關鍵時期,隨著獨立學院的轉型和學生數的不斷增加,必將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在新形勢下,如何根據獨立學院院情以及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個性特點,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促進獨立學院健康、和諧、穩定地發展,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十分重要的任務。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分析并掌握影響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的因素,對今后建設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提高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均具有重要意義。
2013年本課題組對安徽省11所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載體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從調研的總體情況看,各校重視思想政治教育,4門政治課都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開展,課時量滿足要求,經費有預算,設有專項資金,有專門的院級領導分管,教學效果良好。其中有5所獨立學院設有專門負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部、室或教學中心。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總體情況較好,特別是傳統載體,如課堂教學、個別談心、黨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均具有一定的水平,能夠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但其它載體的建設略顯不足,主要是受到場地、經費和師資等各方面的限制。比如,校園文化載體建設雖然業已開展,但由于獨立學院起步晚、歷史短,文化底蘊還不夠,因此文化載體的效果不是太好,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管理載體也普遍建立,但還不夠完善,有待改進。網絡載體的建設嚴重缺失,各獨立學院雖然都建有院級主網站,非常注重對外宣傳,但是建立思政部門及思政課專門網站的的目前還沒有。另外,從總體上看,“顯性載體”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基礎和規模,對“隱性載體”的開發和建設還遠遠不足。
總體來看,獨立學院在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績,達到一定的水平,但由于獨立學院本身的特殊性,造成其離一本和二本院校還有很大的差距,勢必影響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通過分析,影響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的因素主要有主體因素、客體因素[2]和學校因素三個方面。
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的主體是教師,教師的能力和水平決定著載體建設水平的高低。而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可以說普遍是“雜牌軍”,存在“專業出生的少,改行的多,中堅力量少,老(退休教師)青(年輕教師)人員多,優秀人才留得住的少,流掉的多”的特點,且思想政治學習意識不強,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獨立學院的“民辦”屬性決定了其辦學以營利為目的,無論管理還是教學,以實用為原則,機構設置從簡,對教師是重使用、輕培養,以追求利益最大化,加之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使不少教師疲于應付,沒有時間和精力參加學習和培訓,導致教師水平難以提升。
其次,獨立學院的教師構成具有特殊性,以兼職為主、專職為輔。通常由三部分構成:母體高校委派的在職教師、學院自主招聘的專職教師、退休返聘或外聘的兼職教師。這種結構造成獨立學院的教師缺少集體感,不穩定因素增加。在年齡結構上,獨立學院教師普遍存在“非老即青”的斷層現象。剛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和返聘老教師居多,中年骨干教師緊缺,老、中、青教師比例嚴重失衡,青黃不接。
最后,獨立學院普遍采用聘任制度(人事代理或人才派遣),這種人事關系相對比較松散,教師缺乏安全感,缺乏精氣神。再加上從各方面感覺都不如公立高校教師,如社會地位不高、職稱評定困難、個人發展迷茫、福利待遇有限,導致獨立學院教師缺乏歸屬感,流動性很大,一有機會便會另謀高就。可以說是“成熟一批,走掉一批。”獨立學院實際上成為“為公立高校培養教師的實訓基地”、“培養公務員的搖籃”。這樣的教師隊伍嚴重制約著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
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是學生,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和態度對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起著很大的作用。獨立學院的學生為本科第三批次錄取,比二本線一般低40分左右,比一本線低100分左右,因此,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較差,偏科現象嚴重,缺乏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自律性較差,不喜歡學校各種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的約束,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嚴重的偏見和抵觸情緒。具體表現在:
首先,由于高考考分低,不少學生來讀獨立學院被迫的。不少學生所學的專業并非自己所填或所喜愛的專業,而是被調劑的,被迫無奈,專業思想不牢固,由此催生了厭學情緒和逃學現象。
其次,不少學生學習動機不純,學習的目的不端正,學習態度消極,對思政課存在偏見。他們不是為了掌握知識和技能而學習,而是為了4年后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找到一份理想的好工作。錯誤的認為自己是自費上大學,自己找工作,當前就業競爭這么激烈,只要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就行了,學習思政課沒有多大意義,既浪費時間,又分散精力,對找工作不管用。
最后,不少學生“上帝”意識嚴重,不能虛心聆聽教師教誨。[3]不少學生是帶著嚴重的思想情緒和包袱進入獨立學院的,自卑感強,對學校各方面不滿意。認為自己是繳費上大學,是顧客,“顧客就是上帝”,學校理應給予優質的服務,所以對學校的一切都非常挑剔,要求也非常高,稍不滿意就牢騷滿腹。當學生以“上帝”自居時,就不可能虛心聆聽教師教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將受到影響。
由于獨立學院辦學機制和運行模式的特殊性,一直面臨著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學校更多關注的是經濟效益,對辦學條件的改善重視不夠,軟件建設更是跟不上。最終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口頭上重視,落實上弱化,經費有預算,實際不能用,載體建設處于困難重重的境地。
首先,管理者不重視。當前,獨立學院基本上都把學校定位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口號和目標。把質量定位于多拿英語四、六級、計算機等級、司法考試等各種證書,把特色定位于英語教學、計算機教學等方面,把應用型人才定位于多開實驗課和技能課、多拿相關的專業技能證書和參加各種競賽。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既影響了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感,也影響學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
其次,教師隊伍不健全。由于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普遍是“雜牌軍”,具有“非老即青”的斷層特點,總體水平不高。加之獨立學院普遍采用聘任制度,教師沒有安全感和凝聚力,缺乏敬業精神、探究精神,不能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理論和實踐藝術,不能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再次,課程建設不到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不到位,造成課堂教學不能達s到預期效果。具體表現在:第一,課程建設的目標定位低。獨立學院目前基本沒有“精品課程”建設,教師一般是只教學或重教學,輕科研和教研,因此無法提升教學和科研水平,難以增強教學效果;第二,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獨立學院學生的思想狀況具有特殊性,而由于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不健全,無法對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調查和研究,因此無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教師基本上是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知識講授,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第三,教學方法過于簡單。由于教師責任意識不夠,沒有時間或者不愿花精力去研究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大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法,不善于使用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學生積極性不高,嚴重削弱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最后,硬件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屬于軟工程,但其開展需要一定的硬件設施作為載體。獨立學院由于經費來源為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辦學經費短缺。因此,管理者首先把經費用于培養應用型人才急需的實驗室和專業建設上,通常忽略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致使相關硬件設備嚴重缺乏。
針對以上各種影響因素,在建設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時,必須予以克服,這樣才能保證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的順利進行,才能切實提高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注:本文系安徽大學江淮學院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2SK0010)
[1]魯昕.規范管理、科學發展、促進獨立學院創新發展[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3.
[2]賀才樂.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2.
[3]陳向芳.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