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瑜
高職院校職業導向型學生學業成就評價初探
王慶瑜
(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佳木斯157000)
文章通過對現有的學生學業成就評價體系的重新構建,依據職業教育以及人才職業素質的需求,將職業教育的學業成就評價分為三大部分進行評價:行動導向評價、技能導向評價和素質導向評價。通過新構建的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評價并促進學生在學業以及職業素質等方面的發展。
學業成就;職業導向;行動導向;技能導向;素質導向
職業導向型學生學業成就評價體系是我們在進行高職院校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根據教學改革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學習、能力、素質評價的需要,通過問卷調查設定指標需求以及量化指標比重,再根據不同的指標進行評價的過程、以期能夠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素質的提高。
1.高職院校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高職院校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導向的項目化教學以及在教學活動中實施的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的教學改革,其目的就是希望打破目前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單純模式,轉變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使學生由“被動地聽”轉變為“主動地學”,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也改變了過去的單純期末筆試考試評價,而是通過預先對評價內容設定某幾項指標,并給每個指標賦予一定分值,通過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和學生互評等方式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在實施過程中如何使評價的過程和結果能夠更趨于客觀、公正,是我們在教學改革中須要面對的問題之一。
2.高職院校教學改革評價的需要
近幾年高職教育一直在倡導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對這種教學方式學習與運用過程中,我們發現行動導向教學方式重點進行的是通過某一門課程在整體設計以及單元設計中的不同任務的實施過程來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知識能力和社會能力,同時通過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單科的素質能力、知識能力和社會能力的評價。而且其素質能力、社會能力和知識能力的評價,主要依賴于老師評價、同學互評、小組評價的得分,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如何將行動導向教學方式的考核思想擴展到更廣闊的學生三年學業成就的考核評價上,使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的過程與結果更客觀一些,使行動導向教學的成果更真實、全面地體現到學生的學業成就中。
3.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
隨著用人單位對人才素質要求的與日俱增,學生的職業素質綜合評價也是用人單位參考的重要指標。我們高職院校進行的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使學生在求職以及晉升過程中因為突出的職業道德而更具有競爭力。因此我們在職業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將學生的職業素質評價引入到了教學過程評價中,表面上我們的目的是通過職業素質評價獲取學業分數,其實質是通過進行評價是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因此在進行學業成就評價的過程中引入素質導向的指標,就是期望學生能夠在評價過程中既得到技能的進步,也得到職業素質的提升。
職業導向型學業成就評價體系是在高職院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中以學生的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化為目的、以職業情景模擬教學為手段的背景下,將學業成就評價“職業化”的產物。學業成就評價的“職業導向型”主要包括行動導向型、技能導向型、素質導向型三大方面,通過構建出職業導向型的學生學業成就評價體系,打破傳統的學習成績考核辦法,使考核方式更全面、更適合于高職院校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評價體系具有教導作用,可以引導學生朝行動、技能、素質三方面努力提升自己,對學生進行更全面的考核與評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1)職業導向型:依據職業特色以及其對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素質的要求,從素質、行動、技能三個方面對職業綜合素質的各項指標進行研究,使學業成就評價指標適應職業綜合素質需求。
(2)行動導向型:從專業技術人員的操作能力、學習能力、社會能力、個性能力等方面對職業綜合素質的各項指標進行研究,以實現對學業成就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等指標的評價。
(3)技能導向型:依據職業特色以及其對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水平的要求,著重從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職業綜合素質中相應的各項指標進行研究,以實現對學業成就的專業能力、技術能力等指標的評價。
(4)素質導向型:從專業技術人員可后天培養的職業修養、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對職業綜合素質中相應的各項指標進行研究,以實現對學業成就的職業道德等指標的評價。
2.職業導向型學業成就評價體系的主要內容
“職業導向型”學業成就評價體系的構建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學業成就評價體系進行重新的解構與重構,打破現行教學改革中常用的按主體劃分的企業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家長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重新按照職業需求劃分為:行動、技能、素質三大方面進行構建學業成就的評價體系,以期達到對學生整體學業成就給予更全面、客觀的評價,同時為學業成就與學生素質相結合進行評價提供可行性依據。
(1)對象范圍:限于高職類院校的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的研究。
(2)研究視角:從主體評價轉移到客觀指標評價,以職業導向為指引對學生從行動、素質、技能三方面確定相應的評價指標進行評價。而其中每項指標的確定通過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就業企業進行學生職業素質需求調查,問卷包括了行動、技能和素質三大方面,每個方向預先設定10個左右的指標,通過問卷收集分析選出每個方面較為突出的5~6項指標作為學業成就評價指標,并分別確定每個指標的評價標準,從而進行學業成就的評價。
(3)主要內容:職業導向型學業成就評價體系重點研究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如何根據學生職業綜合素質需求來設定學生學業成就評價指標,并根據指標完成學生學業成就評價體系的構建問題。包括學生單科學業成就以及學生高職三年的整體學業成就評價。通過設計職業導向型評價的行動導向、技能導向以及素質導向的指標,對學生的學業成就進行指標式評價,并最終將單科學業成就評價匯總成最后的學業成就評價。
1.對學生學業成就評價體系進行解構與重構,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創造,摒棄一刀切的標準答案。最終的學業成就評價效果不但是3年評價的最終得分,還通過餅狀圖具體明確該學生在整體學業成就中3個方面的突出于薄弱環節,以更明晰的評價效果來評價學生的學業成就。
2.以職業綜合素質需求為出發點,逆向推導學業成就評價指標。通過逆向推導出的評價指標再進行正向評價學生的學業成就,則更能突顯出企業所關注的素質情況,便于企業的選拔與任用,達到教育、就業相結合的評價效果。
3.將學業成就評價體系從現行的按照企業、學校、個人、家長分別評價,轉變成按照行動導向、技能導向、素質導向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這種全新的評價體系,對學生所進行的較為全面的客觀評價,在高職院校的學業成就評價中會獲得更實用的效果。
4.改善現行評價體系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的問題,使評價效果更客觀。
這種新的評價體系的構建,將學生整個3年的學習過程視為一個整體存在,學業成就的取得評價結果同樣是一個整體評價結果,在后期的試驗與完善過程中,希望能夠更系統地評價學生的學業成就。
王慶瑜(1983-),女,黑龍江牡丹江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課題:高職院校“職業導向型”學業成就評價體系的構建(課題編號:GZD121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