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本蓉
從知識測試到能力測試
——關于拔尖創新實驗班考核方式的思考
蔣本蓉
(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在俄語拔尖創新實驗班的教學活動中,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對于學生能否公平地競爭、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并最終實現我們的目標——培養“精品”人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探討了俄語拔尖創新實驗班現行的及未來可實施的考核方式,我們希望能夠建立更加科學的考核體系,考核的不只是知識,而是運用知識的能力。
實驗班;考核;知識;能力
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以及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都迫切要求高校培養出越來越多的“高精尖型”人才。為了適應這一要求,黑龍江大學于2012年開始在個別專業設立拔尖創新實驗班,這是我校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個大膽嘗試。
在拔尖創新實驗班的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配備優良的師資隊伍,提供先進的教學設備,更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不能只用一次筆試或口試的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能力與水平,更何況也無法衡量學生的真正水平,這對于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俄語拔尖創新班的考核宗旨是“考核的不是知識,而是綜合技能”。對于拔尖創新班的學生來說,考試并不是期末那一份測試主要知識點的試卷,而是貫穿平日教學過程中考察語言綜合運用技能的多份試卷。俄語學院教授委員會在拔尖創新班的規章中明確規定,對拔尖創新班所開設的專業課程要單獨命題、單獨考試。所有考試成績要做記錄,試卷要統一保存。
在一二年級階段應重點測試學生的基礎知識,包括讀、聽、寫、背、譯等各方面,目前我們實施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聽寫。任課教師通過聽寫,既能檢查學生掌握單詞、句子的書寫能力,又能考量學生的聽力水平,可謂一舉兩得。在學習初期,教師的聽寫內容以單詞為主,兩三個月以后,聽寫的內容以句子、短文為主。
2.背誦。在背誦課文的過程中學生很自然、很輕松地就記住了新學的語法要點和單詞用法,天長日久,學生就會在需要表達的時候不假思索地、流利地說出正確的句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俄語思維習慣。
3.翻譯。翻譯主要分為兩種:口譯和筆譯。口譯既能幫助學生復習語法、單詞、短語和句式,又能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筆譯由學生書面完成課后的翻譯作業,教師批改作業后講評。
4.課堂測試。每學完一課之后,要對學生進行課堂測試。課堂測試能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梳理學過的知識,溫故知新。
5.語音測試。語音測試已成為俄語學院的一個傳統。學生經過一個多月的語音學習之后,全院教師對一年級學生的語音、語調等情況進行全面考核。拔尖創新班語音測試的主考教師是教授委員會全體成員。
6.期中考試。期中考試為筆試,共考核8個題型:聽寫、選擇、把括號里的詞變成適當形式、漢譯俄、俄譯漢、閱讀理解、續對話、回答擴展性問題等。考試后教師對試卷進行講評,強化學生對知識要點的認識。
7.期末考試。期末考試分為筆試和口試。口試的主考教師為俄語學院教授委員會全體成員。與普通班級的口試評分不同,實驗班口試的評分項目更加細化、標準化。口試的題型為:朗讀、回答問題、翻譯等。教授委員會的每個成員都要為學生打分,其總成績的平均分為學生的最后得分。這種新的考核方式能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的俄語水平和綜合素質。
8.滾動升級考核。為了保證留在拔尖創新班的學生始終都是學年最優秀的學生,我們每年都要進行滾動升級考試。升級考試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俄語和漢語。俄語測試的題目是回答連貫性問題,意在考察學生的聽、說及應變等綜合能力;漢語考核的內容是寫作。為了保證評價更加客觀,我們采取三位教師評一篇作文的辦法,減少評分的主觀性。
在三四年級階段學生已經通過了全國俄語專業四級的測試,掌握了較扎實的基礎知識,教師的任務就是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表達、寫作等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高年級學生測試的重點應轉向能力的測試。未來拔尖創新班的考核方式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課堂教學評價與課外學習評價相結合
隨著學生們知識量的增長,考核方式要注重過程性學習成績考查和學生能力綜合評價相結合。在高年級階段,除了課堂教學活動,教師會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活動。例如,閱讀俄文原著,查閱、翻譯資料,課堂討論,俄文歌曲演唱,俄文電影賞析,演講,俄語沙龍,同聲傳譯,模擬法庭等。此外,教師會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全國性的俄語大賽以及俄羅斯舉辦的國際性俄語競賽,課外活動既能提高學生的俄語水平、開拓他們的眼界,又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他們學習俄語的興趣和熱情。
任課教師對以上活動建立學生學業情況檔案,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質性評價和非學業性評價,并對不同學生給予個性化指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情況將作為獎勵表彰學生和推薦保研的參考因素。
2.多樣化考試方式
在高年級教學階段,我們將嘗試多樣化的考試方式,具體包括口試、筆試、口筆試結合、開卷考試、論文、讀書筆記、文獻綜述、研究項目報告等多種考試形式。俄語言語技能類課程的考核主要以口試為主、筆試為輔,俄羅斯文化國情等知識類課程以開卷、讀書筆記、課程論文等形式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拔尖創新班的學生除了流利的口語,還應具備良好的俄語寫作技能,為他們今后從事俄語研究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拔尖創新班的學生都要寫學年論文,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某一題目不斷研究、補充和修改,直到結束畢業論文的撰寫。在這個持續研究的過程中,學生的研究視野不斷拓寬,積累的材料日益豐富,寫作能力自然不斷提高,最后畢業論文的質量一定是很高的。
3.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過程性評價占70%,終結性評價占30%。過程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展開的,便于考核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終結性評價是每個學期期末進行的課程考試成績,據此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過程性評價要重于終結性評價,因為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夠客觀地顯現出學生學習的狀態和俄語的真實水平。因此我們鼓勵任課教師大膽革新考試模式,可以結合所授課程的特點勇于創新考試題型,打破傳統,加大平時測試的力度,重在考核學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對于平時學習成績一貫優異的學生,在期末考試時甚至可以免試。
記得一位美國教育評價專家曾指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我們對拔尖創新實驗班考核方式的探索尚處于起步階段,隨著經驗的增多,我們會不斷摸索、不斷研究,補充、完善我們現在的考核方式,制訂出符合實驗班發展需要的科學的考核制度。
[1]陳穎杰,考試效度視閾中的現行中國俄語測試[J].中國俄語教學,2012(4).
[2]戴曼純,外語測試中的幾個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1).
[3]劉龍根,孫懷慶,外語測試學導論[M].吉林大學出版社,1997.
[4]劉潤清,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5]徐東輝,專業俄語水平測試的體系[J].俄語教學與研究論叢第十二輯.
[6]王守仁,研究外語測試促進外語教學[J].外語測試與教學,2011(1).
[7]吳紹春,再談美國大學如何進行課程考試——方法的多樣性與課程教學的適應性[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09(2).
[8]楊繼昌,改革考試模式促進學風建設[J].高教論壇,2007(6).
[9]張敏強,劉昕,標準化考試[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0.
蔣本蓉((1973-),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俄語語言學。
本文系黑龍江大學2012年新世紀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2012B2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