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樹田,張 英
(1.黑龍江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50)
(2.黑龍江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80)
根據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國將有600多所本科高校將要轉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的職業教育,對于高校轉型,學校須致力于技術技能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扭轉人才培養與市場不對接的格局,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高校教育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改革現行教育課程模式、內容和結構,構建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符合學生實際的、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教學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而這種轉型的中心問題就是課改,應該強化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而“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作為工程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對工程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起到關鍵性作用,基于此進行“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作為工程管理專業核心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編制依據及相關規范,熟悉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首先必須使學生了解本課程的知識點和學習的重要性,確定學習目標,使學生具備建筑工程預決算、招標控制價格、投標報價等的編制能力。適應“造價員”崗位并具備從業的基本素質,達到“注冊造價工程師”的初步訓練。其主要特點是:該課程需要學生掌握工程量計算規則及計價方法,并能熟練使用廣聯達軟件,與前期課程關聯性較大,并要結合行業新規范及圖集,不斷更新課程內容,為“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改革提出較大挑戰。
目前,“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主要在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和工程造價專業開設。由于該課程的實踐性應用較強,因此,許多高校相關專業都正在積極探索該課程改革的教學改革,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創新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采用填鴨式教學[1],傳統的“黑板+粉筆”式的教學方法。因為課程是以教師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單一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課程教學效果。
(2)教材滯后,地區適應性差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是一門政策性、系統性、專業性強的實踐型課程。課程知識更新較快、具有較強的地域性、時效性。而該課程的主要內容包含了建筑工程的工程量計算與建筑工程計價,工程量計算要依據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及相關圖集等,建筑工程計價要結合當地定額及現行工程造價制度等,到目前黑龍江省還沒有結合該省定額及新平法圖集等編制的能夠全面適應高校教學的應用型教材。
(3)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是工程管理專業核心課程,是學生就業立足社會基本專業技能,該門課程綜合性較強,涉及很多專業知識,但學生卻往往認為只要掌握工程量計算與計價相關知識,忽視了與以前所學課程的關聯性,致使與課程培養目標相脫離。
(4)軟件應用能力不足
隨著科技發展,建筑工程造價已經進入電算時代,工程造價須使用專業軟件來完成,而由于學時限制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生此方面能力較欠缺。
為培養工程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根據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擬定如下改革措施:
課程目標的設置是課程教學改革及教學活動的方向,為教學工作提供指導,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是衡量課程最終質量的標準。[2]“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作為工程管理專業核心課程,設置目標時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以“造價員”等職業崗位能力和“注冊造價工程師”的初步訓練培養為導向,通過該課程學習使學生具備造價編制及投標報價的能力。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內容要面向工程造價的職業和實踐,及時增加建筑行業領域的新內容,做到“社會需要什么,學校就教什么”。教學內容保證“基”“精”“新”“深”。“基”,即指所講授內容緊緊圍繞“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訓練學生工程造價的基本技能技巧。“精”,要精講,講授該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遇到學習難點要講透。“新”即不斷補充新的教學內容,以開拓學生視野。如講授內容時做到緊密貼合工程造價職業,要結合黑龍江省2010年定額、2013年清單計價規范、11G101-1、11G101-2、11G101-3等圖集,使學生所學內容和建筑行業能夠緊密聯系,避免造成所學內容滯后,與工程造價的市場相脫節現象。“深”,講課內容有一定深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材是教師上課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對該課程進一步深化學習的重要基礎。[3]“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材根據2013年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編寫的較少,且沒有結合黑龍江省2010年定額以及省市造價管理部門新頒發的有關計量和計價文件,使講課時不得不補充大量的信息,造成講課時講授內容與教材脫節。鑒于此我們要編寫出符合現行建筑工程造價執業情況的教材,以及專業老師自編的軟件應用講義和《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習題集》,并且制作了多媒體教學課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教材使用和配套建設的系統。為學生更好掌握所學知識奠定基礎。
傳統講課以講授為主,單一講授方法貫穿始終,難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故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采用多種媒介教學、實踐教學、課堂討論、案例教學、現場教學和專題講座等多元化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
(1)課堂講授法
教師對基本理論知識和重點采用課堂講授的方法,并借助多媒體課件、啟發式教學方法等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全面、系統掌握本課程基本理論知識。
(2)情景教學法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與前面課程關聯性較大。學生要具備建筑工程造價執業能力,須了解相應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工藝等,而該部分內容課堂講授較為抽象,可以結合施工現場錄像,借助網絡資源等將所學知識與工程實際緊密聯系,使學生快速達到對基本知識的掌握。
(3)案例教學法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實踐性較強,為使學生具備基本執業技能,以實際工程施工圖紙為載體,根據工程計量計價程序在授課時結合案例講解,最終使學生具備編制工程量清單計價文件的能力,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理論知識,還要具備熟練操作軟件能力。以軟件應用實訓室為課堂,按該課程教學目標,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學中練,練中學,強化學習能力,培養其造價員的職業素質。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我們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高度融合。采用真實工程項目施工圖紙,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實踐,使學生達到動手能力強、適應崗位快、踏實肯干。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畢業即能頂崗就業,能夠適應“造價員”崗位要求且達到“注冊造價工程師”初步訓練,成為一名合格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同時,進一步促進教育思想觀念、教育教學體系、教育教學方法,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顯著的提高。
[1]郭丹.職業能力培養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
[2]季誠鈞.大學課程概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魏麗香.新形勢下高校體育課程評價內容與功能的探析[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