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武
(方正縣松南中學,黑龍江方正150800)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以合作探究這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能力,根據這一教學模式,在初中課程教學中,我們把傳統的“教案”改為師生共用的“導學案”,把“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疑難點撥——鞏固提高”這一課堂教學模式真正用到課堂教學中。
導學案的特點是:倡導學生自學為主,教師指導為輔。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經驗來編寫。導學案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在教學的各環節中,做到讓學生通過練習、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給學生更多的自學時間,使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導學案”放開了教師的手腳,以前的教案教師總是先看教參、教輔用書然后照搬,是以講為主。而導學案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活動。導學案不要求統一格式,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設計。這樣教師就免去了格式化的煩惱。
2.“導學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味地聽老師講,然后練習,考試,枯燥乏味。有些學生的學習是在老師和父母的逼迫下進行的,導學案給了他們自己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3.“導學案”豐富了教學實踐。導學案的編寫和使用雖然靈活但卻需要教師有扎實的基本功做基礎,需要學生充分的預習。這都需要師生認真研究、琢磨。在這過程中教師提高了業務能力,學生豐富了知識,而這些都是在師生自愿的前提下完成的。也因此達到了老師和學生共同進步的目的。教師準備不充分會被學生問倒,學生不預習會被別人比下去,是導學案給我們師生提供了豐富自己的機會。
任何的教學模式都不一定適合每一名學生。因此,導學案的設計必須貼近學生學習實際,這才是導學案的主要優勢所在。
導學案設計要讓學生通過導學案進行自學。學生的自學包括自己閱讀教材、查找資料、思考問題、總結規律等在內的由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有的學年某一學科是由幾名教師共同教學,因此導學案的編寫就要求同學科教師之間合作交流,做到了解同年級所有學生的學情,否則導學案就會產生只關注自己所教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忽視其他班級的學生。集體備課或者同年級教師共同備課就尤為重要了。我校為資源優勢最大化,要求導學案要循環使用。每個設計教師備有電子稿,轉給下一學年教師根據不同學情進行修改、補充。使導學案這一教學模式更加成熟。編寫導學案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設計人性化。目標的制訂要明確,要與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相對應。學習目標設置的數量以2~3個為宜,語言精練易懂,可根據學情分層設置,設置內容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可在目標中將重、難知識點等內容作出標注,以便引起學生高度重視;目標內容應明確具體,鼓勵學生通過努力完成更高的目標。在教材中,一些章節的內容用一節課不能完成的,教師根據實際課時安排,分課時設計目標,使學生的每一節課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有計劃地完成學習任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教學方法設計靈活化。學生通過預習學會了一些知識。所以導學案的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要讓學生知道哪些知識學的還不到位,哪些問題想偏了。導學案中應體現教師必要的指導和要求。教師指導既要有學習內容的指導,又要有學習方法的指導。如學生使用導學案自主學習時,教師要明確、具體地告訴學生看什么,用多長時間,達到什么要求,自學完成后教師將采取什么方式進行檢查等。讓學生有目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隨時解決,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方法逐步走向成熟。
3.教學問題設計層次化。導學案的問題的設計要層次化,可根據學情分為必答題,選答題。中等學生知道選答題難度大,就會激發斗志用心思考。問題設計還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要使優秀生從問題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獲得成功的喜悅。要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問題的設計還要充分體現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問題不要太多、太雜,問題的設計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敘述應簡潔明了。通過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明確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認真看書,獨立思考。讓學生通過教師設計的問題去學習,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鍛煉學生自己尋找問題,最終達到自學的目的。
4.學習小結設計經常化。每節課后的小結非常重要,小結要歸納出知識的線索,具體的知識點要留出空間由學生自主探究來完成。與其他章節知識銜接緊密,在歸納出本節知識內容的基礎上要體現出與其他章節知識的聯系。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進行自我歸納與總結,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
1.課前:
上課前一天我們把“導學案”發給學生,學生根據導學案進行預習,解答預習題,寫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惑。以便在課堂探究中討論解決。授課教師也要在課前再次閱讀導學案,補充導學案,使導學案能更貼近學生學習實際。
2.課堂:
(1)明確這節課我們要學會什么,哪些問題學起來有困難。
(2)檢查提問。檢查學生問題完成情況,可采取巡視、抽查、提問等方式。教師抽查學生完成情況后,要盡快調整教學思路,哪些問題可以點撥,哪些問題須詳解,做到心中有數。
(3)課堂探究。
獨立學習:學生根據導學案進行自學,然后教師將導學案上設計的課堂研討問題與學習任務分配到小組,使小組任務明確化。學生要結合學習指導在導學案上寫出自己的探究結果,完成教師分配任務。
合作探究:小組交流,小組成員在組長的組織下,根據導學案上的問題,交流自學成果,達成一致意見后,推選同學進行展示講解,這個環節要求中等生和學困生都要參與。這個環節最容易流于形式,因此教師的調控就尤為重要了。
分析展示:以小組為單位講解,小組代表分析問題、具體講出解題思路,允許多種形式出現。這一環節教師要讓其他小組的同學一道思考、分析。展示講解完后,其他組同學要及時質疑和補充,這個環節要讓全體同學參與,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允許他們說的不好,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
鞏固提高:鞏固練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重點檢查學困生的學習情況,收集學生答題信息,提升訓練應主要針對優秀生。在導學案使用各個環節中教師都不能放手不管。要點撥精準,既要解決學生的困惑又不能打斷學生的思路。
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要寫學習心得、學習收獲等內容。這一環節不要求字數,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同學間可進行交流互相學習。教師課后也要填寫教后記,使經驗得以積累,對于教學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之處加以推廣和改進,涉及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得以解決。學生要把用過的導學案裝訂成冊以備今后的復習和鞏固使用。
總之,無論哪種教學方法的最終目的都是讓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因此我們不能用統一的模式來要求導學案的整個過程。要根據教師自己的教學風格設計使用,教師要有足夠課堂駕馭能力,這樣才能讓這種教學方式達到優勢最大化。以上環節不要每節課都機械照搬,應根據實際學情進行靈活取舍。不斷收集最新的資源充實導學案,不能一次準備,終身使用。
[1]覃偉合.關于學案設計的幾點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1,(10).
[2]林芳.學案的特征及編寫原則[J].教育評論,2003,(2).
[3]徐惠仁.案設計應把握的四個“關注點”[J].江西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