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雷鳴 謝貝貝 谷 康*
(1.無錫南長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無錫 214000;2.山東建筑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3.南京林業大學,江蘇 南京 210037)
小城鎮分布廣、數量多,是我國城鎮體系的基礎,大力發展小城鎮一直是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戰略思想。隨其快速的建設發展,小城鎮的園林建設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然而,由于對小城鎮景觀特色的研究不足,小城鎮景觀建設盲目套用大中城市的模式方法,破壞了小城鎮的景觀特色風貌。城市街旁綠地具有公共性、多樣性和時代性的特征[3],小城鎮由于自身具有不同于大中城市的特征,從而街旁綠地也具有不同于大中城市街旁綠地的特征。筆者總結概括如下:1)主體性。在我國,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小城鎮的綠地系統發展的并不完善,一般沒有進行單獨的針對其自身的規劃,多數一般附屬于其上級城市的綠地系統規劃,略作簡單的說明。城鎮公園綠地很缺乏,大多數城鎮只有一個公園,有的甚至沒有像樣的城鎮公園。在這種以城鎮公園為“面”,街道綠化為“線”,小型綠地為“點”的典型城鎮綠地系統布局中,布局靈活、方便可達的街旁綠地便構成了城鎮綠地系統中數量眾多和占主體地位的綠地。2)功能性?;A綠化差是小城鎮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一味的追求經濟發展,城鎮的景觀建設沒有跟上。所以,對城鎮街旁綠地的景觀要求性弱于功能性,在保證基本綠化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使急需提高生活質量的居民有場所可以休閑、娛樂。3)鄉土性。小城鎮景觀區別于大中城市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鄉土氣息,它既不同于城市的現代感,又不同于農村的自然美景,是本土特征最好的體現。歷史人文、當地文化、民風民俗都可以作為鄉土性的載體,是當地居民或者城市游客在小城鎮景觀中最期待并最感興趣的方面。
由于小城鎮的特殊性產生的制約因素,影響著小城鎮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小城鎮發展建設的幾十年之中,產生了很多問題,總結如下:
1)基礎差,現狀綠化指標低。小城鎮園林景觀建設基礎比較差,與國家所確定衡量城鎮綠化水平的指標相比相差甚遠。綠地率低,綠化覆蓋率也低,人均公共綠地更少。不少小城鎮甚至無一處公共綠地,無論是質還是量,都遠不能滿足人們物質文化水平提高的需求。
2)投資少,限制園林景觀建設的發展。園林景觀建設在我國普遍存在著投資少,缺口大的問題。而小城鎮由于經濟發展所限,其資金不足的矛盾尤為突出,“先繁榮,后環境”的思想根深蒂固,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影響了小城鎮園林景觀建設的發展。
3)缺特色,園林景觀風格單調。對小城鎮特色研究不足,無論對于哪個小城鎮,都生搬硬套大中城市的模式。再加上對景觀忽略設計,單純以為景觀建設就是“種樹”,盲目追求短期效果,致使生態性較差,效果難以維持,使得“千鎮一面”的現象愈演愈烈。小城鎮之間相互模仿,歐陸風、樣板街、噴泉廣場等一哄而上。建筑形式千篇一律,毫無特色[4]。
4)少人才,技術型和管理型人才嚴重不足。領導意志在地方上隨處可見,對于設計方案缺乏科學的論證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參與。又由于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嚴重不足,景觀建設的后期維護不到位,養護水平很低,而且居民素質偏低,環境保護意識薄弱,使得景觀后期維護更加不到位。
5)系統失衡,自身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小城鎮一味追求經濟發展,不考慮自身生態系統的承載力。很多小城鎮面貌呈現著“臟、亂、差”的表現,以路為市,以街為市,車流、人流混亂雜陳,毫無秩序可言。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城鎮的排污系統又不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導致整個城鎮街道污水滿地,臭氣熏天。使原本該呈現出自然之美的小城鎮變得破亂不堪,垃圾滿街。路邊的街市,隨意停放著小買賣車,行人的交通受到嚴重阻礙,車流、人流混雜,雜亂無章。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隨意排放,環境設施嚴重不足,衛生管理也很不到位,垃圾滿地,無人問津。
6)景觀無序,人工景觀雜亂無章。許多小城鎮中人工景觀的建造往往是地盡其用,而不考慮與周圍環境的協調,造成人工景觀雜亂無章。一些建筑只考慮單體造型,不在乎是否與整個街區整體相統一;開發商只追求經濟利益,對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置若罔聞,有地就建,見縫插針,使城鎮景觀雜亂無章,景觀功能紊亂。
7)定位錯誤,園林景觀缺乏正確定位。對小城鎮園林景觀建設中,缺乏對小城鎮性質、功能的正確定位,導致盲目模仿,求大求全的景觀建造,模仿大城市的大廣場、大草皮、寬馬路,與小城鎮的空間形態格格不入,嚴重損壞了小城鎮的形象。特別是一些小城鎮在園林景觀建設中,南北盲目模仿,而不考慮自然環境的差異,選用不適宜的綠化樹種和花卉,造成極大浪費,小城鎮風貌出現嚴重危機。
1)景觀構成——接近自然,融于自然,利于創造優美宜居的城鎮環境。由于受自身地域環境的影響,小城鎮與鄉村的聯系比外界更為密切,不像大中城市與外界的交流頻繁,自然景觀絢麗,環境污染少,田園風光近在咫尺有良好的山水城市骨架,利于創造優美舒適的環境。與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鎮生態環境具有先天的優越性:充足的生態開敞空間,用地規模小,比較接近自然生態環境,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田園風光近在咫尺,這也就奠定了“小”城鎮的生態建設的“大”優勢。
2)景觀尺度——規模較小,尺度宜人,促進建設功能齊全、交叉、互補的園林綠地。小城鎮人口規模小,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也有限,綠地多以小型綠地為主,并且體現集中、交叉、互補的特點,既滿足了城鎮居民的需求,又避免造成資源的浪費,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所以,小城鎮綠地并不宜一味追求大城市的大尺度、大氣派,且各種功能并不像大中城市那樣界定明確、獨立性強,應根據自身的特殊性,建設符合自身特點的小型、多功能綠地。
3)景觀內涵——鄉土氣息,地方特色,加強構建極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城鎮形象與環境。小城鎮較大中城市,受外來的影響較小,從而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景觀就具有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小城鎮所擁有的悠久的歷史人文景觀,彰顯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利于為城鎮風貌樹立品牌,營造自身特色。
1)位置與尺度。小城鎮由于地域范圍(鎮區)相對較小的原因,中心區、工業區和居住區界限劃分相對模糊,往往是用一條街道加一排綠樹隔離,作為防護綠帶。小城鎮中的轉盤、花園、廣場均為街頭綠地,典型的位置有:街角落、街道內部和跨街區。街角落位置的綠地開放性強,人們方便到達,在設計時,要特別注意其兩邊向街道開敞的特點;街道內部的綠地一般呈帶狀,長寬比為2.5∶1~4∶1比較合適,這種綠地雖然較深的一端利用率不高,但是由于環境安靜優雅,常受到老年人的青睞,對于兒童來說,也是一處安全的游戲之處。
小城鎮街旁綠地的尺度相對大中城市比較靈活,屬于見縫插綠的類型,對于尺度沒有明確的劃定,但由于小城鎮自身的地域范圍就有限,我們認為其尺度一般小于1 hm2。
2)使用人群。由于小城鎮的各區域相互交叉,人們能很方便到達鎮區的各位置,街旁綠地的使用人群往往是整個鎮區的居民,家長會帶著孩子出來游玩,老年人會一起聊天交友下棋,青少年會和小伙伴一起打球、做游戲,上班族會路過短暫停留放松,購物者也可能在此短暫休息等等,所以,在小城鎮街旁綠地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各種類型使用者的使用需求,首要體現其功能性,其次才是追求藝術效果。
3)主要活動。小城鎮居民一般由原住居民和農村轉移人口構成,其休閑行為具有向大中城市過渡的趨勢,具有很明顯的從農村向城市的過渡性。筆者通過分析小城鎮居民休閑行為與農村和大中城市居民休閑行為的差異,認為小城鎮街旁綠地中使用者的活動具有社區交往性、方式單調隨意,向大中城市發展的趨勢和潛力的特點。
4)場地設施。小城鎮的特殊性影響著其街旁綠地硬質景觀設施的設計,一般情況下,小城鎮街旁綠地景觀設施的設計需要遵循的原則有:經濟適用、尺度宜人、鄉土氣息、引導活動。
具體來說,道路設施要保證道路系統的可達性,鋪裝材料要耐踐踏;休息設施要滿足各類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使用率,座椅的材料要堅固、造型體現鄉土性,并且合理安排位置和朝向、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游樂健身設施不可或缺,既要保證安全性又要考慮活動中的舒適性;景觀構筑小品在保證體量和尺度適宜的前提下,充分展現地域文化,使其成為綠地甚至整個鎮區景觀的“點睛之筆”;照明設施的合理設計可以有效的提高綠地的使用率,減少安全隱患;服務設施、衛生設施、信息系統的設置能對小城鎮居民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向居民們進行環保意識的宣傳,同時,注意這些設施的造型、色彩要與整體環境相協調,能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
5)植物配置。小城鎮并不能一味的照搬大城市植物配置的方式,設計者要結合自然條件、歷史文化、人文因素、經濟條件等各方面因素,對小城鎮街旁綠地植物配置進行合理的設計。一般宜采用自然式種植方式,與小城鎮周邊秀麗的自然風光相協調;要能夠體現鄉土景觀風貌,營造大城市中見不到的鄉野景觀,打造小城鎮的品牌,體現當地的地域風光;盡量運用鄉土植物,結合引入適應本地氣候條件的外來樹種,豐富生物資源。以耐踐踏、抗逆性強的樹種為主,突出樹木的功能性,適當考慮觀賞性,盡量營造四季有景、步移景異的植物景觀。充分考慮小城鎮的現實情況,草坪的養護成本高又不耐踐踏,所以在城鎮街旁綠地中,可以用地被、灌木植物來代替草坪,保證其綠地率和生態效益。
6)維護。由于小城鎮的整體居民素質的影響,為景觀的后期維護造成了很多的困難。公眾參與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使環境得到好的維護的方法。要培養小城鎮居民的主人翁意識,最好的方法就是公眾參與,從前期設計到后期施工,再到后期的監管維護都可以參與進來。居民自己幫助建設起來的公園,會自然對其產生認同感,并會更愿意去使用和愛護它。在小城鎮中,公眾參與似乎是更好的宣傳環保思想,提高居民思想覺悟的好方法,并且能使綠地得到更好的維護。
1)功能優先。小城鎮地域范圍小,用于建設休閑綠地的土地更是難得,人們對綠地也更加渴望,滿足綠地的功能是首要要求,包括使用功能、生態功能、社會功能。要充分考慮人們的行為心理需求,以滿足人的需求和舒適性為出發點,進而提高綠地的利用率和價值;科學合理的植物配置,充分考慮不同形態、種類的植物的生態習性,嚴格遵循適地適樹和合理引種相結合,使植物充分達到其生態功能,不浪費一棵樹和一片綠地;通過城鎮綠化建設,引導居民共同參與,增強大家的環境意識和綠化意識。綠地在滿足使用和生態的功能的同時,還要起到寓教于樂和美化城市形象的功能。
2)鄉土特色。廣大的農村包圍著小城鎮的周邊,小城鎮最具地域特色的就是其在廣大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產生的結晶——鄉土景觀。它反映了當地人的生活特點、習慣,是大自然的產物。景觀的鄉土特色體現在極具地域差異的自然環境中,或山環水抱,或一馬平川,或高山巍峨,這些富有變化的自然環境,是鄉土特色最佳的體現。另外,還體現在當地的歷史文化中,它的內涵豐富,古跡遺址、古樹名木、歷史人物、名人典故、民間傳說、民風民俗、風俗習慣等眾多因素都可以挖掘提煉,展現鄉土氣息。再者,最鄉土的景觀就是最大眾的景觀,它接近于廣大人們的日常生活,或者可以說是他們日常生活的產物,它貼近人們生活,適宜的尺度,親切的氛圍,都讓人們更容易駐足。
3)便于維護。小城鎮由于使用者素質不高,資金不足,管理部門不重視,缺乏技術和管理型人才等原因,為景觀的后期維護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所以,小城鎮景觀建設的另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相對于城市而言,便于后期的維護管理,使景觀即使在缺乏養護管理的情況下,也會是宜人的可持續觀賞的景觀。
在小城鎮快速建設發展的30年間,其景觀建設存在著眾多的問題,小城鎮風貌也一直被貼著“臟、亂、差”的標簽,“千鎮一面”的現象愈演愈烈,街旁綠地作為綠地系統中利用率最廣、設置最靈活、使用率最高的綠地類型,是改善小城鎮面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絕佳途徑。小城鎮街旁綠地景觀設計方法是區別于大中城市的,具有自身的特點。對于我們景觀設計師而言,要因地制宜,充分了解小城鎮的特殊性,建設獨具小城鎮氣質的景觀,為小城鎮樹立自己的品牌,充分展現其獨具特色的景觀形象。
[1]杜娟萍.關于小城鎮園林綠地系統規劃的幾點看法[J].廣西園藝,2005,15(15):18.
[2]周彥峰.小城鎮園林綠地系統規劃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7:1.
[3]王 浩.園林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4]朱容皋.綠色小城鎮:中國小城鎮建設的新理念[J].郴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24(4):45-48.
[5]李廣全,崔 庫.旅游的研究方法及旅游本質的探討[J].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旅游學科建設與旅游教育,1999(S2):32-34.
[6]祝 璟,王愛民.小城鎮景觀環境特色的再思考[J].長江建設,2003(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