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彥飛
(望奎縣東郊中學,黑龍江望奎152100)
淺談多媒體教學對初中數學課的意義
于彥飛
(望奎縣東郊中學,黑龍江望奎152100)
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化解重點,突破難點。教師要在教學中深入研究教學媒體的基本性質,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運用,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數學課;興趣
對于初中數學課,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基本需要,簡單的黑板板書更不能達到正常的知識傳授的要求。如何打破傳統,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已經成為每一位教師須要解決的問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就及時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互動性強等特點,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傳統,優化課堂教學,改變教學內容與方法,更新教學觀念,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素質。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通過教學設計,合理地選擇所需媒體技術并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方式。多媒體教學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多優越之處,例如,圖文并茂,能夠創設出一個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信息容量大,利用互聯網等手段選取的各類信息能夠覆蓋整個教學過程;還具有直觀性、互動性等優勢,可以很輕松地幫助師生突出、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出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以栩栩如生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來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直觀化,讓學生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并且多媒體技術可以使課堂信息量加大,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教學的重點、難點。提出能夠逐步深入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所設置的數學問題情境中主動探索、發現。促進學生的思維活躍,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充分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更多地觀察,增加直觀教學效果,擴展學生思維想象的空間,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多給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和自主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課堂教學內容枯燥無味,學生學習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課堂思維活動緊張,極易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
初中數學課有許多做圖的過程,這些做圖有的重復復雜,會占用大量的授課時間,并且有時做圖本身對本節課的教學意義并不大。這就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如果用計算機代替老師、學生做這些工作,既徹底減輕了負擔,節省了大量的寶貴時間,又讓教師、學生把精力用到更重要的教學和學習環節中去,同時也有助于師生了解和熟悉信息技術,使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缺乏直觀、動態和立體效果差等方面的不足,而多媒體動態的演示,緊緊抓住教材重點,突破難點,注重知識的發現過程,能夠把被感知的對象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直接彌補了這些不足。計算機多媒體的動態變化將圖形與數字有機結合起來,把圖形的運動和變化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提供豐富而動感的圖像、圖形,利用這個特點可以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解決的問題,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并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輕易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在教學“正方體、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時,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目睹長方體或正方體都有6條棱并且每兩條對邊的棱可以完全重合,而這個教學難點的突破如果只是靠教師的語言描述就會十分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會很困難,但如果我們利用媒體動畫演示完全重合的過程,從而得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相對的棱平行且相等”這一結論。就能形象直觀的使學生理解,既強化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利用電教媒體的動畫演示將抽象的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學習的難點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化解。
多媒體設備的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的使用能夠影響學生的行為,刺激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數學,利用多媒體提供的新鮮方式和直觀效果,能夠使學生能學得更好,增強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思考。而教師在使用了多媒體技術以后,教學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既可以將多媒體作為教師的輔助工具,使傳統的課堂形式更加豐富多彩。還可以和學生共同使用計算機,共同展開學習。這同時也要求教師不再限于講解、布置作業和評分,不僅要獲得新知識、技能和使用多媒體設備的信心,而且還應當改變現在的地位更加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
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是當代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任何學科課堂教學都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拓展思維的環境,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數學學科更是如此,教學中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環境和條件,喚起學生的創新興趣,以促進學生思維積極地開展,產生創新的火花。如在進行立體圖形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模擬演示圖形的形成過程和一些基本特征,使學生很快在大腦中形成圖形的空間印象,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圖形想象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雖然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確實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教師也要看到它只是為教學服務的,是輔助性的。因此在教學中也要特別注意不能用電腦代替教師,不能讓學生脫離教師而單純與機器展開學習。多媒體教學必須充分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真正意義。也不可盲目使用多媒體教學,不能以錯誤的趕時髦、擺花架子為宗旨進行使用。多媒體教學只是教師授課的教學手段之一,教師要在教學中深入研究教學媒體的基本性質,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有效應用,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所以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根據具體的功能選擇適當的教育媒體。
第一,媒體的運用是為了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實現教學目標。所以,媒體選擇和運用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不能盲目和隨意的進行使用,否則就難以發揮媒體的教學功能。
第二,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年齡結構、認知水平、接受能力選用不同的教育媒體。初中生在認知方面已經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進行轉變,而且接受知識的途徑也比小學階段增加了許多,記憶力增強,可以用眼、腦、手、口獲取知識,所以媒體的選擇要有針對性,要創造更多有利于學生的環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獲取知識。
第三,要注重各種媒體設備的不同性能,要根據教學媒體的功能來進行選擇。例如,錄音機、投影儀操作起來簡便,實物模型具體逼真,計算機容量大、動畫效果好。我們有計劃地對它們進行組合,促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第四,使用媒體設備必須注意適度,要恰到好處,不能到處濫用,要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適當的選擇,不能用得太多、太雜。
總之,在應用多媒體技術時,要把教學媒體的選擇過程放在整體的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到教學中的各種因素,使教學媒體的功效適應于整體教學設計,并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編輯∕高偉
于彥飛(1974-),男,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