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巧云
摘 要 本文依托自我概念的形成理論,對體育活動對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進行了研究。闡述了中學生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可以使中學生的情緒狀態改善、意志品質培養、人際關系協調及心理疾病預防等方面產生顯著影響。
關鍵詞 體育活動;中學生;心理健康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各類競爭的日益加劇,高考制度的不斷改革,中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逐漸顯示出不斷擴大的趨勢。為了有效疏導廣大青年學生的心理困擾,各中學學校都紛紛成立了大學生心理輔導中心等機構,以積極應對這一時代提出的挑戰。那么,體育是怎樣促進心理健康的?運動是如何提高心理健康的?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簡單的論述。
一、自我概念的形成與體育運動的關系
自我不僅在社會生活中為個體所關注,而且也是社會心理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一個人的自我觀念影響一個人對自已、他人及事物的關系的看法,對個體生活適應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當人們開始并且堅持進行有規律的運動計劃時,隨之會產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換句話說,就形成了“我能做它”的態度。根據社會心理學中的自我概念形成理論、自尊構建理論可知,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可以產生較高水平的自尊,從而使人更為樂觀,較少抑郁,積極參與生活,善于克服困難,長期處于較高的心理喚醒狀態,使身體免疫功能顯著增強,有利于個體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而體育活動的多重功效,可以大力促進個體自我概念的形成,幫助個體調節自我,提高自尊。因此,中學生利用已有的各種便利條件,如時間、場地、設施、人員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對自身的心理健康的促進有重要意義.
二、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1.改善情緒狀態、減輕壓力
不良情緒是導致生理和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適宜的體育活動能直接給人帶來愉快和喜悅,并能降低緊張和不安,從而調控人的情緒,改善心理健康狀況。體育鍛煉的情緒效應有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兩種。因此,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改善不良情緒,使心理承受能力增強。參加體育鍛煉者感覺更加輕松疲勞程度轉輕,并具有較強的組織紀律性。同樣,運動者看起來精神更好,自信心更強,工作學習效率更高,很少感到沮喪,并且健康水平較高。另外調查表明參加運動者被問到為何參加運動時,他們普遍的回答時“為了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身體”。
2.社會因素的相互影響
通常運動是與其他人一起進行的,在運動中可以產生友誼,發生有趣的事并會引起個人的注意力,生活必須與人相處,在形形色色的社會交往中表現出不同的社會適宜性,人與人相處的好就意味他的社交適應力強,反之對社會適應力差的人對其自身的健康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并容易產生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體育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形式,在一定的規則與方法制約下,開展公平、公正、激烈的競爭,有利于提高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協調人際關系,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德,增強責任感,遵守社會規范,可見,體育在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是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3.培養意志品質
意志品質是指一個人的果斷性、堅韌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頑強和主動獨立等精神。意志品質即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又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較高的自尊水平,可以增加個體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在困難面前容易產生樂觀豁達、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在體育活動中要不斷克服客觀困難(如氣候環境條件的變化、身體素質與能力的限制或意外等)和主觀困難(如緊張、畏懼心理、失意、疲勞等),參與者越努力克服困難,也就越能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并能把從中培養起來的堅強意志品質轉移到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去,對中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鋪就良好的精神基礎。
4.預防心理疾病
當前,我國中學生中心理疾病的比率明顯升高。在中國,因患心理疾病被迫退學的學生人數占因病退學總數的64%,高居病退的首位。大量研究表面,體育活動能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美國一項調查顯示,1750名心理醫生中有80%的人認為體育鍛煉是治療抑郁癥的有效手段:60%的人認為應將體育鍛煉作為一種消除焦慮癥的治療方法。有人認為有氧練習可以提高腦部血流和氧氣的輸送,從而不斷提高心理狀態。動物研究表明,有規律的運動可導致腦部結構發生持久性的變化,包括產生額外的血管分支和神經末梢,而且運動訓練可以明顯地改變腦電波的活動。腦部分泌的多種化學物質或神經介質,還有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素腎上腺等,以證明這些物質的失調與抑郁癥及其他的心理障礙有關。運動可以通過維持腦內這些物質來治療和預防抑郁癥。
三、幾點建議
(1)現今中學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因得到重視和關注,加強對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研究和疏導刻不容緩。就業困難,學習壓力過大,人際關系復雜等一系列的問題是導致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中學生體育鍛煉時間普遍較少,體育鍛煉意識淡薄.沒有適宜的運動項目、場地器材設施不足等等這些都是導致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
(2)科研人員在對人體進行試驗研究后,認為以上這些因素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導致心理健康的改善,雖然對于運動是怎樣提高心理健康的機理還不清楚,但專家一致認為,參加有規律的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的確是具有最大的好處。
(3)根據美國運動醫學院的指導方針,許多心理健康研究人員建議他們的受試者每次運動30-60分鐘,每星期3-5天,運動強度為中等強度到大強度。換句話說,每天等量的運動,既可以提高心肺的健康,降低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疾病的發生率,還可以提高大腦的精神健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