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鋒,張生芳
(河西學院體育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朱忠鋒,張生芳
(河西學院體育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調查法和對比分析法,探討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教學中的運用。
多媒體技術;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以其獨特的優越性,在教學中得到普遍應用。但長期以來,由于體育專業的特殊性,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教學中沒有得到普及。教學大多以講授和示范為主,出現教師講授內容的抽象性和示范動作的瞬時性等問題,雖然有時也采用分解示范的方式,但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動作的整體性、結構性和環節的連接性,達不到直觀形象的目的。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感到“入門易、掌握難、運用更難”。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在運用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基礎上,結合不同運動項目的技術特點,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不僅能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1]。
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教學不同于公共體育課教學,它不是教會學生一種鍛煉身體的方法和手段,而是要求學生最大程度地掌握規范的技術動作并熟練地運用到實踐當中。體育專業技術課課堂教學區域相對較大,具有教和學的形象性、模仿性、瞬時性和現場示范頻繁等特點,這就決定了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豐富和完善體育專業技術課教學的手段、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體育專業技術課單靠體育教師自身的示范和講解,難免存在片面性和主觀性的缺陷,且教學形式單一,收不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羽毛球劈吊技術和田徑跨欄跑技術的教學中,無論完整動作還是分解動作,教師都只是對技術動作講解、示范,學生只能依靠教師講解、示范后在大腦中留下的印象進行練習,對整個技術動作過程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必然影響學習效果。如果通過演示教學錄像片或通過對學生自己動作的錄制回放(完整動作和分解動作慢放),再結合教師的講解,就能彌補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缺陷。另外,由于教師對技術動作掌握和理解存在差異,不可能保證對所有項目的每一個技術動作的示范都規范到位,因此,結合聲音、圖像、錄像等動靜結合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更重要的是它能將動作過程清晰、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解決了教師示范動作過程的瞬時性和分解動作對結構、環節聯系的破壞性,促進學生深刻理解技術動作特點,建立準確良好的動作感知。
2.1 展示技術動作過程、細節的直觀性,增強學生對技術的認知和理解
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活動特別是教學初期占50%~60%,教師在動作技術的教授過程中,大多以講解、示范為主要方法和手段,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建立動作概念,進而感知技術動作的結構、過程、特點,但學生很難有直觀的感受[2]。引入多媒體技術后,可以通過聲音、圖形、動畫的影像,讓學生在聽覺、視覺和運動神經3方面同時接受刺激,不僅能向學生全面展示規范的技術動作,還可以任意放慢動作過程而不破壞動作結構和環節聯系,并能編輯動作,直觀地分析動作的重點、難點。這種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的方法和手段,符合人的認知規律,不僅便于理解和記憶,還能在心理上給予及時強化,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其建立規范動作技術的外部表象和內在聯系。
2.2 豐富教學方法、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國外研究表明,人們從語言形式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而同時運用視覺、聽覺則可接受知識的65%[3]。在技術課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將很難放慢和定格的動作技術以動畫或影像的形式展現出來,還可以把動作進行歸類、編輯,把需要掌握的動作截取下來進行教學演示,強化學生的感官認知,加深理解、記憶。這種輔助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自覺地體會動作,而不是簡單模仿,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3 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重現場景、畫面的特點,將一些高水平的訓練和比賽錄像引入課堂,讓學生觀看、觀察、分析選手的技術動作,加深理解。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學習技術動作的過程進行部分或全程錄像,通過截取、重放、慢放等手段,引導學生重溫自己練習和比賽過程中技術動作的運用情況,相互討論、分析交流,共同提高。這種教學手段,不僅有教師的分析、講解,還有學生的主動參與互動,學習過程不再枯燥抽象,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2.4 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體育運動動作技術的學習,僅僅依靠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和短暫的練習是不可能有長足進步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課堂教學與課外自學有機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創建學習交流互動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學生可根據自身需要隨時上網瀏覽、收集相關信息,加深對技術的學習、理解和體驗;教師可按照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在網上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教學效果。
2.5 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1)體育專業技術課教學對教師的講解、示范要求較高。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因年齡、性別、身體素質等原因,不可能都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和示范能力,而不規范的動作示范和抽象的講解會影響教學效果。掌握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實現教學資源共享,還能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2)促進教師間的交流與學習。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開放性和共享性特點,教師間通過“備課論壇”“在線討論”“教案共享”等欄目板塊進行交流與學習,打破了時空界限,有利于教師個人能力的提升和團隊精神的培養。
3.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如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所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傳統教學中,教師邊示范邊講解,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不強。多媒體技術教學形象直觀,不僅符合大學生求知欲旺盛、求新求變的心理特點,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創設情境。以羽毛球教學為例,在教學中把林丹、李宗偉、皮特蓋、鮑春來等一些國內外優秀運動員的圖片、視頻、比賽錄像、運動員的簡歷和故事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有利于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熱情,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3.2 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強化技術動作的規范性
研究表明,人的生理器官與學習知識的關系為:味覺1.0%,觸覺1.5%,嗅覺3.5%,聽覺11.0%,視覺83.0%。視覺和聽覺占94.0%,因此,聽和看是主要的學習途徑[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暫停、慢放或重復播放所需影音材料,并分析講解,便于學生觀察和模仿。在教學過程中,可拍攝學生的技術動作,然后進行回放,通過比較、分析,找出技術動作的差異,進而強化技術動作的規范性。
3.3 采用正誤對比的方法,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
體育運動中完整的技術動作大多是在瞬間完成的,學生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不易發現自己的錯誤動作。在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時,教師主要采取正誤對比法、相似錯誤動作互相誘導法、自我感覺法以及提示法等,雖然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是都比較抽象,學生因無法看到自己的動作過程,不明白自己技術動作的問題所在,所以糾正錯誤動作較慢。而通過多媒體技術將規范動作與學生實際完成的動作在一個界面慢放、重放、暫停、快放等交叉放映,進行對比分析和評價,不僅能使學生直觀地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而且能夠增強自控力,重新建立正確的條件反射,較快且規范地掌握技術動作。
3.4 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教學中出現的技術難點、重點、常見錯誤動作等制作成課件,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比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1 正確處理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的關系
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時教師需明確其輔助地位,必須掌握好在課堂上“看什么”“練什么”“怎么看”和運用多媒體的時機及尺度,結合運動項目技術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既保留傳統教學中好的教學經驗、手段和方法,又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只有多種教學手段并存,發揮各自特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4.2 處理好技術課教學與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時間關系
體育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不能以多媒體教學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學生不可能通過多媒體教學就能掌握技術,而要通過不斷地練習實踐,不斷改進和提高動作技術,從而掌握各項技術。因此,不能讓過多的視覺材料占據學生的思維空間和鍛煉時間,應該把實踐教學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切不可喧賓奪主,弄巧成拙[5]。
筆者在體育專業羽毛球和田徑教學中,將多媒體技術教學和傳統教學進行了對比探究。學生入校后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0人),在其他教學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實驗組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均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實施。授課的教師教齡均在20年以上,具有副高以上職稱,且多年從事該項目的教學。教學結束后采用考教分離的方法進行統一考核(任課教師不參與考核工作,由學院統一安排5人作為考評小組成員,獨立評定每名學生的學習效果)。
5.1 學生對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的認知(見表1)

表1 學生對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的認知[n(%)]
表1顯示,學生對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的效果基本持肯定態度。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手段和方法是被絕大多數學生認可和接受的,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技術,提高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課外學習提供了有效的形式和方法。
5.2 采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的實踐效果
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羽毛球和田徑課程考試成績及綜合能力考核結果等級進行比較,結果見表2~4。技能評分滿分為10分,達標總次數為10次。
表2 兩組羽毛球課程考試成績統計(±s)

表2 兩組羽毛球課程考試成績統計(±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組別搓球吊球(劈吊)技評(分)發球(高遠球) 扣球(中后場)達標(次)技評(分) 達標(次)技評(分)達標(次)技評(分) 達標(次)實驗組對照組7.87±0.60**7.21±0.77**8.50±1.00 8.00±1.25 7.53±0.70**6.47±0.88**7.50±0.75**6.30±1.00**7.74±0.57**7.05±0.87**7.95±0.75*7.32±0.75**7.46±0.75*6.93±0.68**8.21±0.78 7.84±0.75

表3 羽毛球課程綜合能力考核結果等級統計(n)
表4 110米跨欄和俯臥式跳高考試成績統計(±s)

表4 110米跨欄和俯臥式跳高考試成績統計(±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1.58±0.09 1.51±0.07技評(分)7.61±0.73**7.05±0.73技評(分)110米跨欄 俯臥式跳高達標(次) 達標(次)18.04±0.68*17.43±0.71*7.68±0.64*7.13±0.68

表5 110米跨欄和俯臥式跳高考試綜合能力考核結果等級統計(n)
從學生對單項技術的掌握情況來看(表2、4),實驗組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有效幫助他們盡快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在技術的掌握和提高階段,由于采用回放個人錄像,學生能直觀地看到自己的動作過程,并能發現存在的問題,對糾正和內化動作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比較性。所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探究式學習成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法。
表3、5表明,實驗組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核結果等級也優于對照組。反映出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不僅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而且可以增強技術學習之間的交互作用。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體育專業技術課教學產生了很大影響。首先,以教師為中心的局面被打破,以學生為中心的個別化教學、合作化教學得以實現;教師可以站在一個較高層次上更好地發揮其主導作用,同時也促使教師不斷改進和優化自身知識體系,加強教學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學效率。其次,多媒體技術能給學生創設一個身臨其境的環境,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同時要求學生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在學習中有較高的協作性。最后,多媒體技術運用于教學過程中,并不是將教師閑置,而是對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出更高要求。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永遠不能被任何設備所取代,多媒體技術只是幫助教師更有效、更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和手段。
[1]唐偉華.多媒體在體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中國教育與教學,2005(11):136-137.
[2]陳效范,李文卿.現代體育教學法[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86.
[3]龔海燕.多媒體技術對體育教學過程的影響[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2):61-62.
[4]李國岳.用信息化推進高校體育教學現代化的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1):126-128.
[5]彭朝輝,彭云志,尹建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2):124-126.
G424.1
B
1671-1246(2014)01-00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