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春 張 晶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遼寧 撫順 113001)
所謂影響力就是人們在交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影響和改變他人心理和行為的能力,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管理者在被管理者中的威信以及對被管理者的感染力、號召力和支配力,具體可以分為權力性影響力和非權力性影響力。權力性影響力,又可稱為“強制性影響力”,是由一定組織授予的,用以影響和改變他人心理和行為的能力,其核心是權力,主要表現方式是命令和服從。而非權力性影響力又稱“自然性影響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威信”,是從管理者內在素質和修養中自然滲透出來的精神感召力,是無形的教育力量。
管理者影響力的大小取決于權力性影響力和非權力性影響力兩部分力量的大小及其相互之間的協調關系。而對于權力性影響力而言,賦予管理者的職權范圍大小是有規定的,其影響力是有限度的,管理者的權力性影響力能否在規定范圍內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以及發揮到何種程度,取決于他的非權力性影響力的發揮。非權力性影響力是內隱的,其力量是無限的,它比權力性影響力更持久、更有感染力,又有助于發揮權力性影響力。它發揮得越好,權力性影響力在其職權范圍內就會增大。
第一,非權力性影響力是充分發揮權力效用的重要條件,是輔導員職權運用的基礎?,F代權力理論認為,領導者權力主要由職權、威信、情報信息權構成。大量領導實踐證明,威信既是輔導員運用權力的重要基礎,更是影響權力運用效率的重要因素。輔導員的非權力因素是威信構成的重要內容。因此,輔導員的非權力因素是其運用權力的重要條件,是其職權運用的基礎。第二,非權力性影響力對學生管理具有顯著增效作用。非權力因素有助于輔導員更好地開展“用權藝術”,使用手中的權力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影響力”。一個新的思路,一個科學的決策,一次出色的班會,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都可能產生一種奇妙的效應,增強學生管理的有效性。非權力素質水平高的輔導員才能在師生中以至社會上有較高的威信,從而使其更具有影響力。非權力因素水平越高,威信也就越高,學生和家長對輔導員的信賴感和敬佩感越強,因而樂于接受其指導和管理。第三,非權力性影響力對學生具有導向作用。輔導員言行中所反映的道德修養、知識觀念、卓越才能和誠摯的情感等非權力因素對學生的道德風尚,知識修養,能力發展和情感態度等有著積極的導向作用。輔導員品德高、知識廣、能力強,就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和思維觀念,激發學生群體的道德修養、情操陶冶,以及學習和發展的熱情。
思想道德素質是輔導員在一定的社會環境與教育環境的影響下,通過自身的認識與實踐,在政治傾向、思想觀念、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方面養成的十分穩定的品質。在高校輔導員的多元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是根本的,是最重要的素質,居于各素質之首。輔導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對造就21世紀高素質人才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
思想道德素質主要包括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高校輔導員正確的政治方向、高尚的理想信念、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和真誠慈愛的對待學生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力,使學生產生敬愛感,吸引學生認同和模仿,并形成一種無形的、巨大的道德力量,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古人云:“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生明,廉生威?!陛o導員具備了這些品德和修養就自然而言地樹立了威信,威信本身就成為一種內在的、強大的影響力。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展中所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的基本功能就是教育人、引導人、培養人、塑造人,使人們形成理想信念、道德風尚、民族精神與行為規范。文化素質是由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種因素整合而成的內在品質的體現。而知識素質就是高校輔導員整體的文化素質。
高校輔導員面對的主要工作對象是知識面寬、涉獵范圍廣及求知欲強的大學生,他高水平的能力來源于他自身的知識內涵,如果想在工作中做到“求之有給和問之有答”,就必須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擁有淵博知識的輔導員,會得到學生的尊重,也容易取得學生信任,使學生對其產生信賴感,從而增強其號召力。輔導員不僅要具備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工作業務方面的知識,其中包括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經驗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原理、方法論、發展歷史,還包括與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密切的馬克思主義等相關知識。同時,輔導員還需要掌握學生感興趣和愛好的相關知識和學生關注的熱點知識,例如文學、電影、舞蹈、美術、體育、網絡和市場經濟等知識,還有人才學和成功學等方面的知識。寬廣的知識面與合理的知識結構可以使輔導員更容易接近學生,并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能夠找到更多工作的結合點,在處理各種問題時會得心應手,使學生感到佩服,進而產生信賴感。
高校輔導員是在學校黨委和行政領導的管理下,切實按照黨的教育方針,圍繞高校的培養目標,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紀律教育及班級日常管理工作,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輔導員,就需要擁有較高的個人能力素質。
高校輔導員的個人能力素質范圍涉及非常廣泛,包括組織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開拓創新能力、科研開發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等。高校輔導員的個人能力是成功地完成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內在條件,它決定了輔導員能否勝任工作和能否獲得成功。現代管理理論愈來愈注重管理者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它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實踐中不能墨守成規,必需要有新思維、新方法。作為管理者,應該有多謀善斷、靈活應變的聰明才智,遇事思維敏捷,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把原則性和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管理者只有具備一定的個人能力,管理有方,一絲不茍,才能給工作群體帶來成功的希望,有助于增強工作凝聚力。因此,高校輔導員的個人能力素質是構成其影響力的重要因素。
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個人能力素質高低,是否有能力妥善處理學生各種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我發展潛能、解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各種問題,這些都會影響到學生對其工作的信心和態度。個人能力素質突出的高校輔導員無疑就會贏得學生的敬佩和服從。
身體素質是人體在運動、勞動與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靈敏度、耐力、及柔韌等機能與能力,是人們的諸多素質中最基本的素質,也是人生中最基本的物質基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素質作保證,任何良好的思想品質與業務素質都將無用武之地。輔導員工作繁雜、艱苦,這就要求輔導員必須擁有健康的身體才可以勝任。心理素質則是在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心理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輔導員做好學生工作的十分重要的條件。輔導員承擔著學生生活導師的工作職責,所以,輔導員心理素質的優劣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輔導員工作的特點決定了輔導員的工作時間是無規律的,工作的任務中、難度大、要求高,需要輔導員保持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個性,更重要的是要擁有優秀的意志品質等心理素質,要始終保持昂揚的斗志和樂觀向上的精神,對生活充滿信心,以平靜的心態對待所有的事情,并且以豁達的心胸包容學生們的錯誤,這樣才可以去疏通思想、化解矛盾,才能夠真正地幫助大學生們解決學習與生活上的實際困難與存在的困惑。
情感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理現象,是人對主客體關系的主觀體驗,是心理活動的色彩和背景。黃宗羲說過:“情者,可以貫金石動鬼神。”狄德羅說過:“沒有情感這個品質,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睆闹锌梢钥闯?,情感的運用可以創造出一種驚人的效果。情感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基礎,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建立良好的感情關系,就可以產生親切感,有助于增強管理者的影響力。國外管理心理學家進過研究提出一個重要觀點:優秀的領導者應既具備“智商”,又具備“情商”,而且要“情商”大于“智商”(“情商”約占80%,“智商”約占20%)。因此,管理者應重視發揮情感的作用,主動與被管理者建立良好的感情關系,待人和藹可親,體貼關懷下屬。擁有融洽的關系,才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要縮短與員工的心理距離,一要真誠地關心員工生活,多多慰問,給予支持。二是勤于與員工進行思想交流和溝通,了解員工的想法。三是及時消除感情隔閡,保持感情相通。要及時消除與員工之間的感情隔閡,就需要管理者與員工平等對話,平易近人,理解員工,讓員工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工作氛圍,把單位看成自己的家,已達到以情管理的目的。
一名高校輔導員如果對學生有著深厚真摯的感情,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情感交流,能夠使學生對高校輔導員產生親切感和認同感,彼此之間產生較強的凝聚力,那么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的影響力就大。一名尊重理解學生,體貼關心學生,處處為學生著想的高校輔導員,勢必會使學生感受到溫暖和真心,從而得到學生的愛戴和擁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我發展的潛力,促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發奮努力;相反地,如果一名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的感情淡薄,與學生的關系緊張,缺少與學生必要的情感交流,會使學生對高校輔導員產生一種陌生感,拉大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甚至會使學生對高校輔導員產生一種排斥心理,從而使高校輔導員的影響力下降。因此,高校輔導員應尊重學生,多與學生溝通交流,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排憂解難,真正關心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從而提升自身的影響力。
總之,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者,他的管理對象是作為受教育者的“人”,在這種管理中應當充滿“精神關懷”的色彩。因此,輔導員的工作要讓學生心悅誠服,輔導員要真正得到學生的擁護和敬佩,學生管理要井然有序,學生身心要實現健康發展,都要賴于輔導員有效地利用和控制好非權力因素,充分發揮非權力性影響力。
[1]楊燕鈞.校長工作的非權力因素[J].臨沂師范學報,1992(4):11-13.
[2]王建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3]杜方霞.非權力領導藝術[J].決策探索,2009(3):37-38.
[4]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5]季海菊.跨界思維:新媒體視閾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選擇的一種理性向度[J].南京郵電大學(社會科學版),2010(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