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丁, 曹 沛, 王 萍, 趙建新
(江南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江蘇無錫 214122)
高校實驗室是實施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場所,是體現學校教學科研水平、展示學校辦學實力的重要標志。高校實驗室的安全工作既是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學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工作正常開展的必要保障,實驗室安全與廣大師生員工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前提之一[1]。
隨著實驗室規模的擴大,專業的增多,實驗設備的數量、種類、實驗課的科目、實驗人數日益增加,各種安全隱患層出不窮,實驗室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課題[2]。因此,建立完善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以保障教學和科研工作順利進行,并確保學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對學校平安、和諧具有重要意義[3]。
縱觀目前國內高校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普遍存在著“說起來確實重要、忙起來可以不要、干起來要往后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動局面。主要問題為:
目前,大部分高校存在重教學科研、輕安全工作的現象。對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安全工作就由學校保衛處和實驗室處負責,這些片面的思想意識為安全隱患的存在提供了溫床。實驗室安全宣傳教育不到位,安全教育多流于形式,以致教師學生安全意識淡薄[4]。
由于對實驗室安全工作重視不夠,大部分高校忽略了對實驗室安全文化氛圍的培育。校園文化活動僅僅局限于學生科技創新、學生會常規活動等方式,對實驗室安全文化氛圍的營造有所欠缺,實驗室安全教育形式單一,安全觀念的培養和梳理缺乏有效途徑,師生員工的安全價值觀、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強,嚴重影響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長期以來,國內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制不順,管理機構參差不齊,職責不統一,職能交叉、多頭管理的現象比較突出。安全責任不明、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檢查不力等體制和機制上的問題還大量存在[5]。另外,由于高校擴招,實驗室緊張甚至超負荷運轉的情況非常突出,囿于實驗技術和管理隊伍人員緊缺,導致現有制度缺乏檢查督促、執行不力,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很難落到實處,不利于實驗室安全運行[6]。
由于安全意識淡薄,許多高校在實驗室建設,缺少對實驗室基礎安全設施建設規劃,實驗室安全在根源上存在“硬傷”。多數高校僅重視對實驗室儀器設備和實驗室環境的改善,往往忽視對實驗室基礎安全設施的合理規劃和配置,普遍存在設計不合理而導致安全問題,如:水、電、氣管線排布不規范;安全通道堵塞;實驗設備擺放達不到安全距離;環保設施不滿足要求,實驗廢棄物排放不達標;缺乏必備的急救設施等[7]。
實驗室安全知識的傳授較為零散,缺乏系統性,往往是學生邊做實驗老師邊強調實驗要領,并沒有形成科學的、系統的教學體系,造成了實驗室安全知識普及率低、直觀性差,安全教育效果不佳[8]。同時也導致各種實驗安全隱患日益凸現,由此引發的人身及財產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有些較嚴重的安全事故甚至導致了法律糾紛,不僅影響了學校的安全穩定,也嚴重損害了學校的聲譽。
綜合分析以上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①目前以80、90后為主的年輕一代成為了在實驗室中工作、學習的主力隊伍。通常,他們做事常以自我為中心,往往激情有余而缺少擔當,不但自身的安全環保意識較差,對實驗室安全的責任感、使命感欠佳,對實驗室安全種種事宜也漠不關心,導致安全隱患不能及時消除甚至長期存在;②學校對安全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實驗技術人員隊伍斷層,實驗室安全基礎設施不完備阻礙了實驗室安全工作有力開展;③ 從學生個人層面來看,學生普遍對危險性認識不足,安全知識不夠,缺乏動手能力,緊急事件處理能力不足,也是安全教育得不到貫徹落實的重要原因[9]。
當前,多數高校現行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職能部門多為保衛處,開展工作時存在一定困難。①學校保衛部門缺少專業技術人員,很難實現實驗室安全的專業化管理;②保衛部門和實驗室管理部門之間職責劃分不夠明確,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不足,容易導致工作中出現相互推諉,很難保證各項制度和措施落到實處,起到實效。因此,制度完善健全、科學合理、切實可行,實驗室的安全建設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機制。學校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無縫鏈接”的“學校、學院、導師”三級管理組織構架,并在管理的每個環節逐級簽訂安全管理責任書,落實安全責任制,將安全責任明確到人,加強責任心。合理分工,合力共抓落實,抓監督,將實驗室安全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良性軌道[10]。
(2)建立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實驗室安全教育體系,進行有針對性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在配套管理政策的支持下,實現學生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是必然趨勢,也是勢在必行,只有準入制度建立,才能把學生安全教育的工作落實到位[11]。
學校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并于2011年起開始實施。每年9月,學校組織新生和新教工參加實驗室安全培訓與考試,為了確保培訓與考試的效果,促使學生認真開展實驗室安全知識的學習,適當依靠了學校行政力量進行約束,凡未能在規定時間內通過實驗室安全考試的學生不能進入選課或者開題環節,新教工不能獲得教師資格證。
安全觀念不強、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技術水平低下、安全知識欠缺、安全素質教育與培訓的缺乏是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12]。為改變以往實驗室安全知識教育和培訓內容不全、形式枯燥的局面,學校開展了形式多樣安全教育工作:
(1)網上安全知識學習。利用網絡技術,開發了一套符合法規要求和本校實際的實驗室安全網上學習和考試系統,制定相應準入制度;系統中建立了以安全公共知識為基礎、以多學科專業安全知識為主干的實驗室安全知識題庫;學生可以通過系統,自主安排學習進度并記載學習過程。
(2)豐富安全教學內容。制作了生動、直觀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多媒體課件,建立了以課堂知識講授為主、實驗操作比賽和安全講座為輔、安全知識競賽為補充的“三位一體”的實驗室安全教育體系。
(3)擴充教育渠道。通過開展實驗室安全大賽、在校園廣播和校報上播放或刊登實驗室安全知識專欄、建立實驗室安全隱患“全員上報系統”等方式,使實驗室安全知識普及和傳授遍及校園的各個角落[13]。
許多高校在實驗室建設中,重視實驗室硬件建設,把實驗室建設重點放在儀器設備更新和實驗室環境改善上,缺少對實驗室基礎設施的安全和安全條件規范化建設。實驗室安全應從源頭抓起,實驗室的規劃和設計應該以保證安全為前提,按專業實驗室的特點,充分考慮實驗室的設計、建設、儀器設備的購置,把現代化技術納入到實驗室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中[14]。
(1)跟蹤實驗物品流向。學校采用了電子標簽將實驗物品的基本屬性和信息等內容儲存起來,通過閱讀器方便的獲取實驗物品的基本信息并可通過網絡對各實驗室進行實時的跟蹤管理。
(2)安裝報警設施,實時掌握安全動態。學校不斷加大安全資金的投入,改進安全防范設施,在重點部位建設門禁管理系統、紅外安防及監控系統等,對實驗室及危險物品實行24 h監護,防止外人接觸和進入實驗室,杜絕危險物品的流失和不正當使用。為大型儀器設備安裝攝像監控和電流保護裝置,當房間內人員發生移動時自動拍照、儀器設備電流過大時自動報警,有效防止一些重要實驗設備因使用中突然停電而造成的設備損壞甚至報廢。
(3)提供必備的救助設施和藥品。在生化實驗室設立分類垃圾桶,暫時存放不同的廢棄物。為生物實驗室配備專用的桶或瓶子,收集廢棄物,就地進行高溫高壓滅菌;為各個實驗室配備急救箱和常用救助設施(如防毒面具、洗眼器、緊急噴淋裝置、護目鏡等),以便在發生燒傷、燙傷等事故時,能夠及時施救。
(1)營造良好實驗室安全氛圍。通過編寫印發實驗室安全技能手冊、宣傳單、安全廣告、宣傳畫以及開展實驗室安全講座等,從觀念、道德、情感和品行等方面影響師生員工,幫助他們樹立安全責任感和安全價值觀,提高他們的安全素養,加強他們的安全責任心和使命感,使其自覺滿足學校對安全健康的要求[15]。
(2)使安全意識逐步深入人心。對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和學生,進行適當的風險提示,使安全意識逐步滲透至師生內心:如給每人發一份實驗室管理手冊,里面詳細介紹主要有害物質的放置地點,防護措施及無害化處理方法;為每個實驗室制作實驗室安全責任門牌,對實驗室內的風險源和控制方法進行提示;要求各個實驗室在進行危險性操作時要求貼出警示牌,防止別人的不慎進入而造成傷害;進行紫外照相時,必須要求帶上防護罩,同時要求將門鎖上;電梯旁設有“請脫下實驗手套按電梯按鈕”,“請不要帶實驗手套開、關門”等警示;房門和冰箱上設有明確的安全與環保警示標識、圖案或告示。
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的一個綜合管理體系。采用何種指標,對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進行更科學的評估,是當今高校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
通過調查問卷、調研走訪等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形式,篩選出最能反映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指標,對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進行有效的、客觀的評估,建立激勵機制,使該體系內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不斷完善,促進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逐步扎實推進,水平不斷提高。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效果評價:①全年實驗室安全事故總發生率及安全隱患上報率;②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③實驗室安全教育體系是否完備;④是否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為其他高校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實驗室種類和數量的不斷增加,各種實驗室安全隱患已引起高校自身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16],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正在不斷的發展與健全,但仍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如何解決實驗室安全管理評估困難的問題,制定出更加科學的評價方案;是否應該將“導師負責制”,“責任追究制”列入全校教師考核體系等等。
因此,在實驗室安全管理中,應始終貫穿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方針,從安全意識、管理機制、日常監督和實驗室標準化建設等方面構建完備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從而有效地防止實驗室事故的發生,為師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實驗環境。
[1]溫光浩,周 勤,程 蕾.強化實驗室安全管理,提升實驗室管理水平[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4):153-154.
WEN Guang-hao, ZHOU Qin, CHENG Lei. Strengthening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and upgrading laboratory[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9,26(4):153-154.
[2]孫立權,范強銳,陸 捷.加強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幾點思考[J].現代科學儀器,2008,11(2):126-129.
Sun Liquan,Fan Qiangrui,Lu Jie.Some Thought on Strengthening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J].Modern Scientific Instruments,2008,11(2):126-129.
[3]羅一帆,湯又文,孫 峰.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4):147-150.
LUO Yi-fan,TANG You-wen,SUN Feng.Discussion on safety management of chemistry laborat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Experimen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9,26(4):147-150.
[4]孫艷俠.試論實驗室安全管理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11):130-131.
SUN Yan-xia.Study on the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of Laboratory Safety[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5,24(11):130-131.
[5]潘 蕾.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2):188-189.
PAN Lei.Establish and Practice of Lab Safety Administration System[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0,29(12):188-189.
[6]劉照同.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22(4):112-114.
LIU Zhao-tong.Discussion on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J].Experimen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5,22(4):112-114.
[7]李五一.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概論[M].杭州:浙江攝影社,2006.
[8]李五一,滕向榮,馮建躍.強化高校實驗室安全與環保管理,建設教學科研保障體系[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9):1-7.
LI Wu-yi, TENG Xiang-rong, FENG Jian-yue. Strengthening laboratory safety and enviroment protection in universities,constructing the safeguard system for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J].Experimen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7,24(9):1-7.
[9]趙慶雙,聞星火,李 明.加強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實驗室安全的關鍵[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9):8-11.
ZHAO Qing-shuang,WEN Xing-huo,LI Ming.Safety education being the key to keep the laboratories safe in universities[J].Experimen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7,24(9):8-11.
[10]范強銳.強化意識,轉變觀念,探索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新途徑[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4):116-118.
FAN Qiang-rui. Intensifying Consciousness, Changing Idea,Exploring the New Route to Colleg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J].Experimen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6,23(4):116-118.
[11]何茂剛.高等學校教學實驗室的問題及解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11):162-165.
HE Mao-gang.Issue and analysis of teaching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Experimen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8,25(11):162-165.
[12]潘 蕾.關于實驗室內涵建設的思考[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1(3):357-360.
PAN Lei.On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J].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Nat.Sci),2008,31(3):357-360.
[13]劉桂艷,謝乃新,趙競全.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9):1-3.
LIU Gui-yan,XIE Nai-xin, ZHAO Jing-quan.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afety management for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Experimen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8,25(9):1-3.
[14]林衛峰.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及其對策創新研究[J].實驗室科學,2008(4):156-158.
LIN Wei-feng.Research on Colleg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and methods[J].Laboratory Science,2008(4):156-158.
[15]趙文武,李桂桃.高校實驗室安全現狀分析與管理對策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3,13(3):27-29.
ZHAO Wen-wu,LI Gui-tao. Analysis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Laboratory Safety and Study of Its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3,13(3):27-29.
[16]易困順,趙邦枝,李名家,等.高校實驗室安全與環保的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5):170-173.
YI Guos-hun,ZHAO Bang-zhi,LI Ming-jia,et al.Research on statusanalysisand countermeasuresoflaboratory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Experimen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0,27(5):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