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蘭
【內容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而農村地區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在母語包圍,方言隨口的環境下,英語語言的學習環境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英語課堂教學成為最核心、最重要、最直接的學習載體,如何充分利用每節課,確保課堂的高效性,有效性,成為每位老師最關心的研究課題;本文從如何更好的打造高效課堂,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入手,結合筆者扎根底層的教學經驗,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農村地區 英語課堂教學 建議
有幸成為一名英語教師,帶著為農村孩子傳遞愛心,啟發孩子夢想的決心,本著傳道授業解惑的精神,開始了我的執教生涯;從教幾年,探究英語教學的本源,研究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如何在新課改理念下有效組織課堂?期間,有過嘗試,有過突破,也有過欣喜。也深感學生課程之繁重,任務之艱巨,更明白高效而科學的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高效學習,更能提高教學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將本人關于英語課堂教學經驗的建議總結如下:
第一:突出英語學科“聽、說”為主的特點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以“聽、說”為主。人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聽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先有“聽”后有“說”,只有聽多了,有了足夠的“入耳量”才能有“出口量”,而很多學生學習英語時是先看再聽,老師讀之后再跟老師讀,顛倒了順序,違反了語言的規律。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有些老師怕影響課堂教學進度,就改為說中文,學生沒有大量“聽”的輸入,語感感知、聽力能力都未得到培養。
因此,在教學中要準確把握英語學科的特點,整節課全英文教學,為孩子創造提供語言環境,準確而反復的為學生提供語言輸入,更重要的是,在傳授句型時,大多數時間都應以口頭引導學生學習練習新句型,刺激聽力,激活聽力細胞。除此,因農村學生在初中階段剛接觸英語,可以通過形象、活潑、多樣的肢體語言,利用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聲調,生動的表情來教授單詞,如:terrible,wonderful,vegetable,soup,noodles 等,也可反復的說重點句型,如:What would you like?等,調動學生的聽力細胞,使其一直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中。
在傳達指令,組織進行教學活動時,農村學生接觸英語機會少,英語基礎弱、理解溝通有困難,老師可以想方設法、挖空心思運用語調、面部表情、手勢、動作等方法進行輔助,促進學生理解指令,如:“Open the mouth”等,保障教學有序進行,大量的聽力輸入,為口語表達奠定基礎。
第二:遵循認知過程漸進化的規律
不管是知識還是語言學習,總是由淺到深,由易到難,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是由簡單到抽象,是認識——吸收——消化 ——產出的一系列過程,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發展規律,使學生在知覺、表象、想象、記憶、思維等認知活動中學習新知識。
在傳授句型時,如:What would you like? Can I have some beef, please? 老師可以邊做動作,邊反復的說,學生形成元認知,隨著老師說的次數增多,學生對這一句型的認知加強,優秀和中等生通過模仿可以大膽直接的說出句型;而稍微困難的學生也許聽的不仔細,不知如何組織句型,當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經過多次的口頭訓練后,他們的認知加強,最后老師把所學句型,例如:“what would you like? Can I have some beef, please?”等等寫在黑板時,好學生的認知得到肯定,學困生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激發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隨著課堂的進行,學生認知進一步加強,明白這些句型的使用情景,以及注意的事項,從而達到語言的交際功能。
因此,課堂教學中要摒棄直接灌輸,遵循認知過程漸進性的規律。
第三:突出英語學科的語用性價值
語言的主要作用是交際性功能,語言又具有語用性價值。課堂中,傳授句型,如:Can I have some beef, please? Here you are.這句子時,可由I am hungry now. Can I have some rice, please?的生活情景引入,學生明白所學句子適用的場合,所學聯系實際。又如:問路,老師可以裝扮成問路人,引出:Go along the street, then turn left等。除此,表達方式也更重要,表達時可以通過形象的動作,夸張的表情使學生明白句型的正確適用場合,充分尊重語言的語用價值。
第四:貫穿學生為主,老師促進者角色,愛學生的教學理念
課堂中可以實行小組合作,體驗式教學,學生在活動中可以自由走動,討論,也可以扮演老師,廚師,飯店等等多種角色,體驗不同角色的語言表達。所有課堂設計的活動,包括Role Play,Group work,歌曲,游戲,對話,都應以學生為出發點,立足學生的發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老師扮演激發者,促進者的角色,推動學生前進。不僅如此,在一言一行,一笑一顰中要流露出對學生無私的關愛,如:學生的發言出色時,老師給與深深的擁抱,伴隨“I love you so much.”的話語,雖然一個簡單的擁抱,一句簡短的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溫暖了學生的內心,鼓舞了學生的勇氣;當學生因害羞而不敢回答問題時,及時的鼓勵,引導,號召大家團結起來一起幫助他,并可以給與雙倍的鼓勵表揚。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人民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愛心打前陣,熱情,真誠地去關心,愛護尊重每一個學生,用愛心這把鑰匙開啟通向學生心靈和智慧的大門。
第五:及時而多元化的表揚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曾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增強強化行為”,對于中學生來說,賞識尤為重要。要充分及時的給予學生表揚、肯定,讓參與活動的學生都有一種成功感和被認可的感覺,營造了寬松、民主、和諧的教與學氛圍;不僅可以采用語言表揚激勵評價法,如:good,wonderful等等,也可以用動、態勢語言表揚激勵評價法,如:微笑的表情、輕輕的撫摸、善意的眼神,大拇指,鼓掌,擁抱,擊掌等,還可采用獎品表揚激勵評價法,蘋果,帽子等,這種多元表揚方式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總之,農村英語課堂教學需注重多種方式的融會貫通,才能在短短的40分鐘內演繹高效,收獲有效,徹底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紅. 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 中學課程資源,2008 (05).
[2] 張正東、黃泰栓. 英語教學法雙語教程[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8.
[3] 何廣鏗. 英語教學研究[M].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