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勤
一、高中音樂教學的基本狀況
在“素質教育”的呼聲和“高考為上”的思想雙重作用下,高中音樂教學的處境是非常尷尬的。學校、家長包括學生自己,在面對即將來臨的高考時,總是處于一種草木皆兵的狀態。音樂課程的設置,對他們而言似乎太奢侈了些:大多數學生都愿意在音樂課上復習語數外等“主科”,仿佛是音樂課占用了他們的寶貴時間。少數人縱然喜歡音樂課,也惶惶然,了無心思。學校也是更注重本科達線率,對音樂課重視不夠。一些學校的音樂課成了擺設,或者成為學生緊張學習中偶爾的調劑品。有的學校干脆取消了音樂課……
風氣使然,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能做的很有限,可這并不代表著我們自始至終都將無所作為。我們比大多數的人都清楚音樂的價值,我們更清楚音樂對于學生的深遠影響。應當看到,教育的發展趨勢更明確了音樂教學有其無法取代的必要性,而對學生自身的發展而言,對音樂的欣賞、感悟以及掌握,是綜合素質的一種體現。殊途同歸,這也正是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
二、高中音樂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明確
對大多數的學生而言,音樂教學沒有高考帶來的壓力,對音樂的興趣是他們學習音樂的主要動力。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缺乏對音樂的審美能力,課堂教學中所選用的作品往往脫離學情,教學目標沒有針對性。
2.教學方法陳舊
目前,高中音樂教學仍以教師單方的灌輸為主,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學過程往往無法體現音樂課程的特點,過分知識化、理性化,輕視學生的參與體驗,因此出現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音樂,可卻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的反常現象。
3.教學評價單一
課堂教學評價受應試教育影響,重分數,輕素質,不僅教學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課業負擔,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妨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學評價單一,基本以書本知識為核心,忽視對過程的評價。
三、高中音樂教學對策及反思
1.明確教學目標
高中音樂課程的最終目標是培養人才的全面、和諧發展,而具體來說,就是要構建學生的音樂知識系統。如果把每節音樂課視為一個點的話,這個最終目標就是貫穿始終的線,并把各個點聯系成一個多維的整體。這就要求教學設計要有針對性,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把握教學目標的完成,要將教學大綱中的精神體現出來。此外,要重視教學目標有階段性的特點,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從整體上進行規劃,有步驟的完成。
2.綜合運用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音樂是一門學科,但首先,音樂也是一項藝術,只注重理論知識而忽略音樂本身的美實在是買櫝還珠。利用音樂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不能生搬硬套死板的教學方法,而是要根據學情,因材施教,具體的做法包括:
(1)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感受體驗為主,通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感受鑒賞音樂美,情感體驗外化等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比如,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可以安排同學分組討論樂曲某一章節所表達的情感。通過討論,學生可以體會音樂對不同受眾的感染也會有或多或少的不同。通過討論獲得的體驗,要比學生單獨去聽帶來的影響要深刻的多,也豐富得多。
(2)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通過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高中生求知欲很強,尤其對于流行歌曲的熱愛無與倫比,這是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的有效資源。教師可以有選擇的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音樂訓練,比如聲樂方面氣息、顫音等的訓練,可以輕易的調動學生的激情,讓學生樂此不疲。
(3)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探究、發現為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觀察 、分析、綜合、比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學習并的出結論的方法。同樣一首曲子,不同的演奏家會有不同的詮釋,可以帶領學生去體會其中的不同之處,這樣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的鑒賞能力。亦或者可以鼓勵學生改編一首曲子,用變奏等方法,描述不同的情感,這對學生而言,也將會是很深刻的體驗,教學效果相當顯著。
當然,好的方法還有很多,需要教師不斷的總結、創新,只是不要偏離既定的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課內、課外的有效資源,培養學生基本的音樂能力和素養。當然,教師只有在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水平,才能克服重重障礙,真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必需的營養。這也正是作為音樂教師的職責與驕傲!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新華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