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
為了解當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現狀,更好地做好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我們于4月25日至4月30日在全校在校學生中進行了一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狀況”大型問卷調查。參加此次問卷調查的有15個班級,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82份,回收率為96.4﹪,調查采用無記名單項選擇題的方式進行,現將問卷調查情況分析報告如下:
一、當代未成年人的主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
1.有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
72.8%未成年人認為“作為一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87%的青少年對“國家強盛、民族振興有信心”;當問到“你最想在職業學校里學到什么?”時,46%的同學回答為“過硬的專業知識”,37.7%同學回答為“良好的社會活動能力”;當問到“如果你將來賺了一大筆錢或者得到一大筆遺產,該怎么處置?”時,61.6%同學回答是“辦一個企業”,這充分說明大多數未成年人具有較強的愛國情懷、民族意識和創業意識,有正確的理想信念。
2.價值觀念與社會對未成年人要求基本一致
57.6%的同學表示“買東西時,如果售貨員多找了錢會主動退還”;在向社會獻愛心活動中,50%的同學表現積極;74.5%同學認為現在有必要提倡“勤儉節約”;對你怎么看待“大公無私”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觀點時,51.4%同學表示“應該努力做到”;79.4%的同學認為加強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是必要的;60%的同學認為思想品德和知識一樣重要。
3.有較強的法律、法規意識和維權意識,敢于同社會上的不良行為和丑惡現象作斗爭
2.4%的同學法律意識很強;當問及“如果在商場中買到了偽劣產品你會怎么處理”時27.3%的同學表示立即撥打12315投訴電話,56%的同學表示會到商場要求退貨;72.6%的同學表示外出遇到紅燈時能遵守交通法規;當問到“如果有同學或朋友喊你去打架,你會怎么樣?”時,50.4%同學表示這是違法的,不去。
4.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63.9%同學認為使用文明用語是對現代人的起碼要求;62%的同學表示當看到宿舍水龍頭流水或長明燈現象時會主動去關掉;40.6%同學認為“見義勇為而負傷甚至喪命的人”是英雄行為值得學習;47.9%同學認為社會上大多數人還是講究誠信的,31.7%同學表示別人誠信與否我管不了,但是我要講誠信。65.1%同學認為自己是個有責任感的人。
5.熱愛祖國,關注社會
74.6%的同學認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十分必要;65%的同學了解國徽的含義;75.7%同學知道國歌歌名;19.9%的同學認為現在社會很腐敗,75.9%的同學認為現在社會有些地方有些領域腐敗;68%的同學認為現在社會道德滑坡現象嚴重;74.8%同學認為現在的社會風氣一般。說明青年學生滿懷愛國熱情,對社會比較關注,且所關注的問題有一定的層次和水平。
6.對自身思想道德培養環境的評價比較客觀公正
從未成年人對授課老師師德的總體評價看,25.3%的同學回答是滿意的,53.9%的同學回答為比較滿意;從未成年人對德育課的評價看,有25.3%的同學對德育課是滿意的,48.7%同學表示比較滿意;從未成年人對社會環境的評價看,38.7%同學認為銅陵的社會治安比較好;45.5%同學對學校周圍的環境秩序比較滿意;從未成年人對家庭教育的評價看,47.5%的同學認為父母在自己面前以身作則;52%的同學表示父母能尊重他的隱私;47%的同學認為父母了解自己的交友狀況并給予指導;44.3%的同學表示父母非常關心自己,34%的同學表示父母經常教育自己。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一是一些同學不求上進,對參加社會活動不關心:20.5%學生對自己上的專業課滿意度無所謂;對學校開展的科技、文體等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從不參與的占6%,偶爾參與的占50.8%;對學校、社區開展的公益活動,從不參與的占10.7%,偶爾參與的占44.3%;12.4%同學表示考試從不作弊;23.8%同學表示上網的主要目的是打游戲;17.2%的同學上網的目的是因為無聊;19.5%的同學認為中專生談戀愛是因為滿足好奇心、10%的同學認為談戀愛是因為尋求精神動力。
二是一些同學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法律意識淡漠:對“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57.6%的同學認為這一觀點也對也不對;“如果有同學或朋友喊你去打架,你會怎么樣?”14.5%同學表示要講義氣一定去;“對于家庭方面的困惑與煩惱,你可能采用什么方式解決?”24%的同學回答是不跟任何人提起,39.2%同學表示求助于朋友、親戚。
三是缺乏自信心,心理壓力加大,對個人前途表示擔憂:“47.9% 的同學對未來的前途感到迷惘;51.2%的同學感覺最苦惱的問題是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前途未卜;40.8%同學認為自己最大的心理壓力是過于擔心自己的前途”。這充分說明未成年人學習、生活目的不明,因而學習缺乏動力。
四是少數同學追求金錢和享受,缺乏吃苦精神:32.9%的同學選擇職業的標準是經濟收入高;29.4%的同學擇業標準是工作條件好;對“如果將來賺了一大筆錢或得到一大筆遺產該怎么處置時?25%的同學表示自己享用或者留給子孫”,4.5%同學認為沒有必要提倡“勤儉節約”。
五是自制力不強,沉湎于網絡:15%的同學上網成癮,平均每周上網超過20小時以上;個別同學承認自己對網絡上的黃色、暴力等不良內容的抵制力比較弱。
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教育理念失衡,重智輕德現象使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弱化、軟化
當今教育過分強調智育,強調考試的功能,使教育的其他功能不斷的淡化、弱化,片面追求分數,致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弱化、軟化現象在所難免。調查顯示:19.2%同學認為自己感覺最苦惱的問題是校內競爭激烈,學習緊張;24.2%同學認為自己遭受的最大挫折是學習成績不理想。長期以來,在重智輕德人才觀影響下,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老師、家長等評價學校的主要指標還是智育,還是分數第一,雖然新課改以后有所改善,但智育第一的格局并沒有改變。德育工作并沒有放到學校教育應有的位置,導致智育與德育“一手硬一手軟”。endprint
2.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家庭教育簡單粗暴
一是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貪污受賄,拜金主義等社會丑惡現象,對未成年人思想具有極大的腐蝕。二是影視文化的負面影響。一些影視作品、報刊以粗俗取代文明,將無視道德規范美化為個性解放,將玩世不恭稱頌為活得灑脫,充斥著色情、打斗、兇殺與暴力場面,使一些學生盲目模仿,危害極大。三是是貧富差距拉大,使得一些青少年產生信仰危機和價值觀混亂。
3.家庭教育的影響
一是教育方法不當,一些父母教育方法簡單,往往以錢物代替對子女的表揚和獎勵,以打罵代替對子女的批評和約束。二是重智輕德。家長平時只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忽視對子女的思想教育,使得孩子從小就形成一些不良思想和行為習慣。三是部分家長自身素質不高,身體力行不夠,與孩子溝通不夠,影響對子女的教育。
4.主管青少年工作的有關部門配合失調,監管乏力
我國雖然制定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政府主管部門也制定了詳細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職責任務分工,但一些部門工作不夠扎實,各自為政,協調配合不好,沒有形成合力。現在涉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部門有教育、公安、共青團、婦聯、工商、文化、廣電、關工委、文明辦等多家部門,但就是沒有一家是牽頭單位,也沒有定期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問題的體制機制。各家開展活動都是想到哪做到哪,零打碎敲,不成體系,不成規模,收效甚微。在活動內容上,缺乏新意,缺少針對性,實踐活動缺乏創新,特別是對網絡和短信缺乏健全的監管體系和有效的監管措施,未成年人涉足不健康場所和受到有害短信傷害現象屢見不鮮,社會環境整治任重道遠。
5.青少年活動場所遠遠不夠,活動單調匱乏
由于在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建設,德育基地維護,特殊未成年人救助等方面,資金投入不足,青少年活動場所嚴重匱乏,影響了工作的開展。已有的活動場所多數是收費的,物價部門不準許學校收取此類費用,連過去每學期每生五元的電影費也取消了,學生自己又不愿交,于是,這些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活動,學校迫于無奈只好取消。在此情況下,許多學生課余時間只有到游戲室、網吧等營業性場所去打發時光,因缺乏辨別力、意志力和自制力,不少學生受黃色、暴力影響很大,有不少人因此走上歧途。
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一定會越來越受到重視。
(作者單位:安徽省銅陵市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