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蓉
【摘 要】素質教育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發(fā)展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學校和教師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推行素質教育需要各個層面、各個環(huán)節(jié)相互配合,尤其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和諧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 高效課堂 師生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085
素質教育是教育向前發(fā)展的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必經之路。如今素質教育的理念漸漸受到重視,雖然素質教育的行動也正在積極進行,但卻不是所有的行動都是有效的。因而就要把握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達到更好的目標。素質教育的發(fā)展需要全社會的關注,這提高了對學校和教師的要求,所以要把社會關注作促進教學工作的動力。學校推行素質教育需要各個層面、各個環(huán)節(jié)相互配合,其中,教師和學生是兩個極其重要的主體,根據工作的實際情況,在以往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要想更好的實現素質教育,打造和諧高效的課堂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所以要重視課堂,從地域上說,是因為課堂是教學活動集中開展的最主要的陣地,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離不開課堂教學;從時間上說,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溝通交流的時間較長的平臺;從目的上說,教師和學生在課外的一些工作和準備,都是為了在課堂上達到更好的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體現自己的人格魅力、體現自己的教學技藝,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學生可以在這里求知進步,展現自己,獲得成長,課堂之于教師和學生就像是競技場之于運動員,手術臺之于外科醫(yī)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既然課堂有這么重要的使命和意義,那么,如何需要打造和諧高效的課堂呢?這需要我們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下面就這一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打造和諧高效的課堂,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素質教育之于傳統(tǒng)教育的區(qū)別就是把學生看成是積極能動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那么,相應的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改變人們以往的一些舊觀念和舊做法。比如以往那種“唯我獨尊”的想法要改一改,教師一人獨奏的場面也要變一變。要讓學生帶著興趣,帶著問題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引導學生學會疑問,學會探索。教育不是不讓學生存疑,而是應該讓學生能夠積極的發(fā)現問題,提出疑問,并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要改變以往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要鼓勵學生提問在提問之后,鼓勵學生自主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和諧高效的課堂,最關鍵的不在于教師說了什么,說了多少,而應該在于學生樂不樂意學,如何學,學得怎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樹立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使學生做到敢想、敢說、敢做,勤學樂思,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享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打造和諧高效的課堂,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積極能動作用。這里面既包含教師的個人素質和魅力,也包含教師的感染力和帶動力。語文課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在教學中處于基礎地位,具有人文學科日積月累、厚積薄發(fā)、影響深遠之功效。特別是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正處在一個黃金時期。同時,新課標在課程的安排上也是越來越科學合理,既有優(yōu)美抒情的散文,也有旁征博引的議論文,既有積累性的知識介紹,也有實踐性的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運用個人的人格魅力、好的教學技能和方法以及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帶著感染人、影響人的責任心把教學工作真正當作一項事業(yè)去做,尊重和重視每一個學生,把握好每一個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全身心上好每一堂課。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個簡單明了的介紹,每一個精巧新穎的導入,每一次深情飽滿的朗誦講解,每一個巧妙設計的提問、每一句贊揚鼓勵的話,每一次恰到好處的點撥,每一個意猶未盡的小結等等,讓美的意境、美的理念、科學的方法,“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達到讓學生入腦、入心、入行的效果,從而更好的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
打造和諧高效的課堂,必須注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僅僅是沒有實效的改變是變化而不是發(fā)展,而我們追求的是學生的發(fā)展,教育的發(fā)展,所以就要求卓有成效,目的要明確,方法要有效。在這里我們主要談以下幾點:一是必須要去做,去嘗試,去實踐。課堂質量的提高,效果的提高是個艱難的過程,但再難的事情,方向找準了也就變得簡單了。不能因為困難就不去做,或者一時的嘗試失敗就輕言放棄,正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在失敗和錯誤中摸索才能逐漸找到正確的方法。古人言:“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今天,我們?yōu)閹熣吒鼞撟裱蛯嵺`這樣的理念,在失敗的過程中“屢敗屢戰(zhàn)”,越挫越勇。二是知道做出成效并不是一蹴而就,要想實現教學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就不能急功近利,半途而廢或者虎頭蛇尾,而需要日積月累,善始善終。陶淵明勸人為學,曾有言:“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三是在效果的衡量和評估上,要有正確的理念和科學的方法。以往我們的教育是采取應試的方法,簡單粗暴的用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估教育效果,如果在素質教育階段,我們仍然采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無疑是不合時宜的。所以,必須改變以往“以分取人”的觀點,轉而采用素質教育的理念設定評價和考核的標準,更加注重學習態(tài)度、情感、學習過程的參與性等因素在考核中的比重,在重視知識積累的同時綜合考慮技能是否提高,運用能力如何等,最好是從各個方面各個維度設立定性和定量考核目標,讓考核更全面、更科學、更具有操作性。同時,要有合理的反饋機制。反饋的項目,既要有橫比,樹立學生的參與意識、集體合作意識和勇于競爭的意識;也要有縱比,讓學生關注自己的成長和發(fā)展,從而樹立更積極、更自信的態(tài)度。四是要注重考核對能力提高的反向推動作用,真正實現評學結合,以評促學,教學相長,最終實現理想的目標。
總之,實行素質教育勢在必行,實現素質教育學校和教師義不容辭,責無旁貸。在學校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尤其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質,發(fā)揮教師的積極作用,也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正確的理念、科學的方法。并且極為關鍵的是打造和諧高效的課堂,以和諧的高校課堂建設推動教育的發(fā)展,更好實踐素質教育理念,實現教育促進人的發(fā)展的目標。要打造和諧高效課堂,不僅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學生正確的認識,不斷的努力,同時,也需要科學的考核和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