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忠

摘 要:為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全面落實教育部《“體育、藝術2+1項目”實施方案》,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我校從實際情況出發,將古代民間踢毽子運動變通性地發展與提高,使得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豐富、規范有序。本文通過對毽球運動的活動背景、活動目的、方案設計、活動過程等環節的闡述來拋磚引玉,旨在說明毽球運動是一項易于掌握、趣味性濃的體育項目,具有極大的開發與推廣價值。
關鍵詞:素質教育;大課間活動;毽球運動;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2-0053-02
一、方案設計
1.設計思路:我校是南通市體育項目傳統學校,一直以來認真貫徹上級文件精神,嚴格執行藝體學科課程設置標準,實行每天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化,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藝體活動。特別是在班級自編操比賽中,學生的天賦得到發揮。就是班上那么少數幾個骨干,帶著整個班級的學生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想象力、表現力,比賽過程精彩紛呈。因此,我們得到啟發,將班級上少數有興趣的學生組織起來,教他們練習毽球,然后由他們在班上宣傳、普及,經過近兩年時間的認真組織實施,毽球運動在我校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2.參加對象:我校共12個班級,每個班選擇6~8名學生,男女各半。按低、中、高年級分成3組,每組30人。學校派出由專職體育教師領銜的體育組教師共6人,事先學習毽球技術,然后每兩人一組帶學生隊伍。
3.活動時間、地點安排:我校根據季節不同,將體藝“2+1”活動時間安排如下: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于每周二的11:50-12:30,每次活動40分鐘;5月1日至9月30日因為中午炎熱,活動時間安排在每周二、周四放晚學以后,每次活動30分鐘。活動地點在我們學校200米田徑場地中間區域。
4.相關準備:
(1)學校一次性購入1000只毽球,分至各班級代管,課間活動時學生人手一只練習,如有破損及時上報更換。
(2)納入學校活動計劃。除了每月組織一次年級對抗賽外,另在學校廣播操比賽、冬季鍛煉、運動會等活動召開時組織學生進行相關比賽或展示(視不同年級組織不同的比賽、展示)。
(3)將毽球運動安排進入下午大課間活動內容,以年級為單位進行每周輪換,由各班骨干學生負責技術指導。也就是說每周操場上應該有一個年級在進行毽球運動。
(4)毽球運動編入我校校本課程活動內容,與體育課堂緊密聯系。
(5)每次活動有記載,有預案,有效果評價,有教學反思。
(6)帶隊老師除了做必要的技術指導外,還需加強安全教育。學校行政組、少先隊組織抽查活動情況。
二、活動過程
以本人所帶高年級(五、六年級)毽球興趣小組為例。
1.成立毽球管理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職責,同時做好毽球運動宣傳工作,如在學校櫥窗張貼毽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方法與規則等。
2.組建毽球興趣小組。在高年級各班按學生自愿的原則,從中挑選有一定踢毽子基礎的學生6~8人,男女各半,計32人。
3.帶隊老師制定學期計劃、課時計劃。
表1為高年級毽球學年教學計劃,前十八周為第一學期學習內容,后十八周為第二學期學習內容,低中年級教學計劃與此相似,只是學習內容和難度有所減少和降低。
4.組織訓練:
(1)熟悉球性的訓練。毽球運動要求隊員熟練掌握球的性能、反彈高度、方向等情況。一般可采取顛球熟悉球性,包括腳內側踢球、正腳背踢球、腳外側踢球、大腿擊球、前腳掌踩壓球等,可要求學生連續踢幾十次為目標。值得一提的是,應注意培養學生的雙腳踢球能力,從一開始學習便要注意培養。
(2)傳接球的訓練。傳接球技術是球性練習的深入,它要求隊員在移動中完成踢、觸傳球,要求學生有良好的意識,準確判斷落點以及快速反應的能力。同時規則規定每名隊員一個回合中最多可擊球兩次,因而傳接球的成功率一定要高。我安排兩個人一組,相距2米用腳內側傳接方法進行訓練,當他們傳接得較好時,便增加到三人一組,成等邊三角形狀進行練習。
(3)接發球的訓練。一場比賽是由發球開始,在平時訓練中,強調發球的重要性,通常采取正腳背發球的方法。因為它較易掌握,穩定性高。而接球的常用方法一是腳側接低落點球,二是胸部和大腿停高落點球。強調接球的第一目標應該是控制球,也俗稱“停球”。
(4)進攻戰術的訓練。對目前尚未能掌握踩球、倒勾等高難度技術的隊來說,進攻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打空檔,二是打公共防守區。打空檔即是打對方來不及撤退或補防的區域,而打公共區則是打對方三名隊員都兼防的區域,使其出現搶擊或互相避讓而失誤。
以上為毽球的幾種基本練習手段,是針對高年級學生并且有一定基礎的學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上學期只學習了前兩個內容,從目前來看,球性練習還需要加強,而且必須始終貫穿在全部練習內容以內。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學生是我們挑選出來的,但是要求相對來說還是顯得較高。因為我們計劃是把少數學生教成毽球能手,再讓他們去帶動整個班級,從而使全校學生熱愛毽球運動。
(5)建立評價、考核機制。
考核評價項目及標準:
①理論知識(10分):根據卷面評分。
②技術評定(70分):見表。
③平時成績(20分):根據平時測驗、課堂表現、出勤等評分。
表2僅為高年級考核評價項目、標準,隨著練習時間的增加,難度應逐漸加大。低中年級評價形式一樣,但是難度降低。特別是低年級,不宜過分強調技戰術,評價標準也只是著重于對球性的熟悉為主,在此不作詳細介紹。
三、反思總結
毽球運動器材簡便、規則簡單易掌握、成本少,本地市場價每只1.5元,同時不受場地限制,可立竿為柱,以繩代網即可開展。我們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問題。如,教師必須花費更大的精力先學習,可是我們周邊缺少專業人員的培訓指導,只能憑網絡視頻邊學邊摸索。另外,原本想組隊與兄弟學校進行友誼賽,也因這項運動普及程度不高而放棄。經過一段時間的組織實施,我校已經有一批毽球隊員可以參加比賽了。
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的參與就是成功,我們在評價考核的時候對他們的技術技能會適當弱化,因為我們教會學生的不僅僅只是踢毽球,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