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麗 范炳華 徐泉珍 呂立江 謝遠軍 王 鵬
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浙江杭州 310053
教學團隊是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是教育部實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而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又一直是高校教學改革重點內容之一,是優化教學過程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近年來浙江中醫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加大了教學團隊的建設力度, 尤其在精品課程建設中,如何發揮教學團隊的作用,值得研究和探討。
自從2003 年教育部啟動了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以來,課程的精品化建設就一直在不斷的改革和探索。從教育部建設的標準來看,精品課程是具有五個“一流”(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特點的示范性課程[1]。從教育部建設要求來看,精品課程的建設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和教育教學規律,特色鮮明,并能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方法,教學效果明顯,具有一定示范性和輻射推廣作用的優秀課程[2]。從建設的意義來看,精品課程建設可以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提高整體教育水平,可以擴大教學名師和優質師資的受益面,擴大優質教學資源的使用和共享,擴大課程和教師的交流。
精品課程既然叫做“精品”,就應該充分體現一個“精”字。 首批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首批國家級精品課程“結構力學”的負責人、清華大學副校長袁駟教授曾說:“精品課程是一種境界!精品課程精在精益求精!精在點點滴滴:不夠成熟、不夠精細不出手;精在方方面面:不成系統、不夠完善不出手;精在前瞻的創新:不足新意、不居前沿不出手;精在科學的遠見:不引趨勢、不領潮流不出手!”這雖然不是一個定義,但卻高度概括了精品課程的內涵與標準。
因此,從2003 年至今精品課程建設項目通過國家、省、校三級層次的開展,在申報、建設、評審、應用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累計評選出國家級精品課程3000多門,覆蓋了全國31 個省市自治區的近500 所高校。我校目前已有國家級精品課程4 門,省級精品課程25 門,校級精品課程41 門。 而推拿學科精品課程建設更是走在學校前列,所有主干課程已全部精品化,其中,“推拿手法學”成功申報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推拿治療學”為省級精品課程,“推拿功法學”為校級精品課程,“推拿學”為濱江學院校級精品課程。 目前,“推拿手法學”正積極申報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高等教育的質量有賴于高校師資的素質和水平,教學質量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為了提高本科教學質量,2007 年國家先后出臺了國發(2007)14 號文件、教高(2007)1 號文件和2 號文件,提出全面實施高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3]。在具體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重點遴選和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揚傳、幫、帶的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這說明,加強學科教學團隊建設,必將成為我國高等學校教學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的一個重大舉措。
教學團隊是根據各個學科的具體情況, 以教研室、實驗室、教學基地、培訓基地等為建設基礎,以專業和系列課程為建設平臺,在多年的教學改革與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具有發展目標明確、合作精神良好、梯隊結構合理的正式群體[4]。 它通過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不斷開發教學資源,不斷促進教學研討和經驗交流,從而推進了教學工作中的老中青、傳幫帶作用,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了本科生的教學質量。
關注教學團隊建設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通過教學團隊這個平臺,教師之間可以優勢互補,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不斷進步,提高教學水平。 由于教學團隊是一支老中青結合的隊伍,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合理,因此對青年教師的成長和成才也非常有利,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學團隊建設有利于青年教師的歸屬感和認知感,有利于教師之間資源共享、揚長避短,有利于資源整合,共同提高教學水平。 而我校也非常重視教學團隊的建設,加大了教學團隊建設力度。目前學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 個,省級教學團隊5 個。推拿學科教學團隊也在2009 年獲得浙江省教學團隊。
精品課程建設的五個“一流”特點,首先是一流的教師隊伍。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一流的教師隊伍、專業的教學團隊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和保障。 因此,精品課程的教學團隊應該既有學術造詣深,具有較高國內外知名度的教授,也應有朝氣蓬勃的青年教師,在年齡和學緣上具有合理的梯隊結構[5]。
推拿學科作為中醫的特色學科,歷史悠久,同時它又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是目前城鄉社區醫療服務最適宜的學科。我校推拿學科是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針灸推拿專業被列為國家一類特色專業,針灸推拿學科被列入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重點學科。 推拿學科在專業建設中一直以課程建設為抓手,提升專業內涵建設。注重高質量課程建設,特別是精品課程、網絡課程建設,滿足學生需求,目前已先后形成國家級精品課程1 門,省級精品課程1 門,校級精品課程1 門,濱江學院校級精品課程2 門,實現了學科所有主干專業課程全部精品化。 同時,在課程項目教學改革的推動下,根據課程構建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推拿學科教學團隊2009 年被評為浙江省級教學團隊。 團隊帶頭人具有38 年從事推拿臨床、教學、科研的經歷,為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曾任學院副院長,具備豐富的教學、臨床、科研及組織管理經驗,引領著學科的教學改革與建設的方向。整個教學團隊由教授3 名,副教授3 名,講師7 名,助教1 名組成,其中,博士3 名,碩士8 名,碩士生導師5 名。老、中、青搭配合理,≥50 歲教師3 名,35~<50 歲教師5 名,<35 歲教師6 名。
近年來整個推拿教學團隊中有6 人12 人次獲得學校年度優秀授課教師,1 人被評為浙江省及校級教學名師,1 人被評為浙江省師德標兵,1 人被評為浙江省和校級教壇新秀,1 人被評為全國“大醫精誠”優秀醫生,1 人為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 人被評為浙江省高校及校級“三育人” 先進個人,2 人獲得浙江省首批中青年臨床名中醫稱號,1 人為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1 人獲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稱號,2 人獲校“李大鵬院士中醫藥教師獎”,2 人獲省教育廳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項目,1 人獲省教育廳青年教師現代技能教學比賽優秀獎,3 人獲得學校青年教師現代技能教學比賽一、二、三等獎,2 人為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才。 近五年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 項,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獎6 項,省高校教師教學軟件評比三等獎1 項,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教育技術研究會網絡課程優秀教學二等獎2 項、三等獎2 項,中央電教館“優秀網絡課程及資源征集活動”優秀作品1 部,出版教材和教學參考書40 余部,其中主編、副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創新教材14 部(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發表教學論文40 余篇。同時,我校推拿教學團隊目前承擔有國家級研究項目7 項,省廳級研究項目16 項,其他課題25 項。 近五年獲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 項、三等獎3 項;省中醫藥科技創新獎一等獎2 項、二等獎4 項、三等獎3 項;發表科研論文40 余篇,論著20 余部。
教學團隊不能脫離課程而存在,也不能孤立于師資隊伍建設之外,精品課程需要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需要高水平教學團隊帶動引領,最大限度的地發揮教學團隊和精品課程建設的綜合效益[6]。推拿學科通過多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了一支學歷層次較高、年齡結構合理、學緣結構多元、團隊精神突出、國際視野開闊、科研能力漸強的推拿學科課程教學團隊。
在推拿科精品課程建設中,要多從推拿專業的角度考慮,注意教學內容和專業課程之間的連接,注重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之間的銜接, 明確教學內容,使之更具實用性和針對性。通過打造“名師”級教學型學術帶頭人,實行不同課程組長負責制,同時優化教學團隊的結構和規模,注重提高青年教師的學歷層次和實踐技能培養[7],著力加強教學團隊自身建設(包括業務水平、教學能力、工作機制等),并結合精品課程建設,積極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開發研究教學資源,提升教學團隊建設水平。 計劃在原有雙語課程與教材、精品課程和網絡課程的基礎上,開設適應推拿國際教育的中、英文教學網絡平臺[8-9]。逐步完善現有的多媒體素材和相關的數字化實驗教學資源,使學生和教師能充分共享網上的教學資源。分階段開發建設專業網絡,使團隊所有課程數字化。
近五年,推拿學科教學團隊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取得一定措施和成效。 堅持集體備課,對青年教師要求系統聽老教師上的課,熟悉授課程序,掌握授課技巧,并按要求做好體會筆記。 并指定一名教授或副教授負責一名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教案書寫、教態、教學方法等方面給予指導,定期聽取青年教師的授課,檢查教案、課本、課表、備課筆記、學生名冊“五到位”情況,切實地使他們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上得到不斷改進和提高。 同時鼓勵在職攻讀學位;鼓勵出國、出境交流;鼓勵青年教師多參與全國性的學術活動,或參與各類繼續教育培訓項目,吸收和傳授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學術動態和研究進展;鼓勵青年教師外出進修、學習;鼓勵中青年教師教學和臨床結合,利用名醫效應打造學術團隊等。教研室規定每名新教師必須經過教學試講后,才能上崗教學。 助教期間必須參加各種教學技能競賽,提高教學技能和教學素質的,增強了集體榮譽感,有效地激發了青年教師積極進取、展示風采的工作熱情。 教研室明確青年教師參加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教學研究和課程建設項目,并根據課程建設的整體規劃,結合青年教師的能力特點,使每名青年教師承擔的教學研究工作各有側重、分工協作,不僅提高了教學研究工作的效率,更培養了青年教師的團隊精神。目前教學中運用的網絡多媒體課件、精品課程建設內容等工作均由中青年教師為主擔綱,均參與國家級精品課程“推拿手法學”、省級精品課程“推拿治療學”、校級精品課程“推拿功法學”和“推拿學”等建設項目。同時鼓勵中青年教師對團隊所作的教學研究、教學改革進行總結。 五年來申請教改研究課題共23 項,撰寫教研、教改論文近40 篇,期刊發表12 篇,獲獎論文7 篇。在今年成功申報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和正在申報的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過程中,均是以教學團隊為平臺,很好地發揮了教學團隊作用,尤其是激發了青年教師的力量,推進了推拿學科精品課程建設。
綜上所述,教學團隊建設在專業建設中起著關鍵和核心作用,在精品課程建設中提供基礎和保障。 只有構建專業的教學團隊,加強團隊建設,發揮教學團隊集體智慧,提高專業教學團隊創新能力,才能推進精品課程建設。 只有抓好專業教學團隊建設,以精品課程建設為契機,借助平臺,點面結合,資源共享,才能促進推拿學科其他課程共同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1] 周小勇,宋文學,稽寧.發揮專業教學團隊作用,推進精品課程建設[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4(2):31-32.
[2] 禹奇才,張靈.準確把握內涵破解教學團隊建設中的問題[J].中國高等教育,2008,23(8):25-27.
[3] 王力綱,劉洪偉,李國振.解析高校教學團隊的建設[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0,11(2):225-227.
[4] 李江林.高校教學團隊構建的思考[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0,30(1):138-140.
[5] 章兢,傅曉軍.談基于課程或課程群的教學團隊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7,(12):15-17.
[6] 王志蔚,張彩云,王紅玫,等.今年來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研究述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0,23(1):32-36.
[7] 沈蘇林,朱璋龍.以實踐教學為主線,提高高職精品課程建設質量[J].教育探索,2008,(11):44-46.
[8] 許麗,謝遠軍,禇海林,等.推拿學科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革探討[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31(6):775.
[9] 李忻,紀耀華,白雪潔,等.精品課網站的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