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波LIU Xiao-bo
(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武漢 430090)
(Hubei Land Resources Vocational College,Wuhan 430090,China)
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現已經成為社會頭條新聞。自我國大學擴招以來的第一個就業高峰年到現如今已十年時間,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面對日趨嚴峻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除了黨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不斷出臺各項積極的就業政策外,教育部及各大高校也積極探索就業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也十分激烈。教育部教高[2006]16 號文指出: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其辦學理念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為了使高職院校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并正確引導畢業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增強就業競爭力,是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中的一項重大任務。因此,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其專業能力水平迫在眉睫。
教育部2007年頒布《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以來,很多高職院校已將就業指導作為公共課納入教學計劃,有些已作為必修課。幾年來,就業指導在促進就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始終是以促進就業為目的實用性、速效性的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求職技能、簡歷制作等的指導,而忽視了企業文化,職業發展,生涯決策等方面的引導與教育。《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就業指導應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總體目標及“創新高校人才機制,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的重要思想。這些重要論述為推動高校教育科學發展、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等方面指明了方向。因此在職業院校的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也應遵循教育改革發展階段性特征和實際需求,堅持豎立以育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強化全程化、個性化、專業化的人才培養質量教育理念。
我國的就業指導起步較晚,還未形成一套適用于高職畢業生的職業教育體系。在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初期,就業指導教師過多的借鑒國外的職業教育理念,沒有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社會需求及學生的特點與需要,建立科學的教學體系,導致就業指導脫離現實需求,對學生的幫助不大。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總結教學經驗,并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當代大學生的特點,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及行業專業用人需求,不斷創新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設計,調整教學大綱,完善教學內容,探索出一套科學的、適用于我國高職院校畢業就業指導教學體系。例如:在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課程設計上,要體現專業特色與職業特色的相對接,理論與實踐相交替、課堂教學與個性輔導相結合的課程模式。還要根據不同年紀不階段的學生發展需求,設計分層次分階段的階梯式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上,要緊密結合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十八大”提出的以德樹人的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觀,把學生評價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在體現專業化的同時,又注重將不同的學科相結合,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專業實際;在教學方法上,要勇于探索和嘗試不同的教學手段。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屬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案例性教學、實踐性教育及互動式教學,轉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模式,鼓勵、引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與、主動學習。
目前我國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有了一定規模,但整體專業素質與能力水平不高。2002年教育部提出“專職就業指導教育和專職工作人員與應屆畢業生的比例要保證不低于1:500”。但實際上,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師數量都未達標。加強高職教育改革、加強高職院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畢業生職業發展能力、就業競爭力的重要保障,而且培養“雙師型”教師已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教師應該積極參加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專業培訓,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我國的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目前依然停留在為解決就業安置為目的的初級階段,輔導內容僅限于就業政策宣傳、就業資料準備、就業技術等方面。這種輔導與真正意義上的畢業生就業需求存在很大差距。為了使就業指導工作貫穿始終、形成一套科學實用的流程體系,就必須在理論研究方面有所突破。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生涯發展及就業問題案例等,因此有必要積極探索、創新出一項專門性的理論,以便于更好地服務于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工作。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教學改革的相關政策,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課程也在不斷的改革創新。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其實踐性尤為重要。目前,很多院校僅從就業指導課堂上就已摒棄傳統單純的灌輸式、說教式教學,改為游戲式、情景模擬、素質拓展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其次在第二課堂活動如模擬面試、生涯規劃與設計比賽、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也了一定的突破。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使這種互動式的教學生動有趣,而且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就要求專業教師必須不斷的積極參與和嘗試,積累實踐經驗,才能使整個實踐環節有效進行并取得一定成效。
湖北省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王建農老師在《職業生涯規劃—不需要教科書的課程》中提到,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內容是一系列比較系統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總和,是根據課程目標從人類的經驗體系中選擇出來,并按照一定的邏輯序列組織編排而成的知識和經驗體系。從這段話中不難看出,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集合多門學科的課程,想要將這門課程上好,就必須要多讀書,積累自己的知識量,以便更準確的把握好課程標準,真正發揮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作用。
[1]王建農.職業生涯規劃—不需要教科書的課程—學習《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體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13).
[2]張威,李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經驗與探索[J].中國大學生就業.
[3]唐強奎.淺析互動式教學法在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意蘊[J].出國與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