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秋曼
摘 要 “文化”一詞現在被各行各業所用;如“團隊文化”,“飲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對“文化”一詞本文是這樣概念界定的:所謂的“文化”就是“人化”,人化了的東西或事情。(在其中添加了人的因素)所謂“班級文化”指學生在長期共處的時候,通過時間的沉淀,所精心,設計,安排而成的共識,規范,意識和學習氛圍。本文從四點來闡述班級文化是如何打造的:(1)就餐文化的打造;(2)書香文化的打造;(3)衛生文化的打造;(4)隊列隊形文化的打造。
關鍵詞 班級文化;打造;學生
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著名教授宛祝平,曾經說過:“如果想打敗一個國家或者民族,那么只要打敗這個國家或者名族的文化就可以了”。由此可見“文化”對于一個國家或者民族是多么的重要。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是一個戰敗國,但是現在來看看這個國家無論是在軍事,政治,經濟發面在整個歐洲來講都是名列前茅的。中國乃至世界上使用的各種汽車其及技術支撐都是來至德國。如長春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人們之所以選擇德系的車子,是因為它安全系數比較高,結實耐用。德系車子之所以風靡全球與這個民族的文化,(日耳曼名族文化)是分不開的。由此可見“文化”對于一個名族,一個國家是多么的重要。由“文化”一次我聯想到了“班級文化”,從教20余年對于“班級文化”的打造有了自己的一點看法。本文主要從:就餐文化的打造,書香文化的打造,衛生文化的打造,隊列隊形文化的打造,這四點來闡述“班級文化”是如何打造的。
一、就餐文化的打造
我所教學校是一所小學,對于小學生來說很多事情和事物都會吸引他們的眼球,好奇心特別的強。這個時候對學生實施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效果會倍加。每個學校幾乎都有自己的食堂,我也經常和學生坐在一起共進午餐。在吃飯前我經常發現有的學生上了一上午的課手很臟,并沒有去洗手就去吃飯。在吃飯的過程中也會發現就餐的聲音特別的大而且有學生在一起打鬧的現象。就餐結束后餐桌桌面臟,亂。筷子和碗擺放無序。針對學生在整個就餐的過程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在制定了如下的措施:
(1)飯前洗手,堅持打多少吃多少,堅決不浪費糧食。
(2)每桌實行桌長責任制,桌長負責紀律和衛生方面的監督,并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評比,打分。
(3)主動邀請之日教師對本班就餐情況進行檢查。
(4)建立激勵機制,對于表現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加分。
通過以上措施的制度,我們班級被學校評為“就餐最文明班級”的榮譽稱號。長此以往的堅持下去就餐的文明,有序在我們班級體現的淋漓盡致。逐漸形成了我班的就餐文化。
二、書香文化的打造
“文化”是需要長時間形成的,同樣書香文化的打造也是需要時間的。為了營造美好的書香文化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渠道來實施。
1.發揮環境文化熏陶作用,增強學生的民族情感
科學健康,與時俱進的優秀校園文化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觀念成長追求,道德規范和價值取向。一次充分發揮學校環境文化的熏陶作用是提高育人質量的重要保證。清明節帶領學生去瞻仰先烈們的英雄事跡,端午節開展向詩人屈原學習的倡議書等等。
2.開展書香校園活動,讓讀書成為習慣
在校的學生分水平段規定每學期讀書數量,并且要求做好讀書筆記。每天設有早讀,午讀和晚讀。每月評比一次“讀書明星”的評比。
3.衛生文化的打造
衛生環境對一個學校來說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也是一個學校的面子工程。學校好似一個家庭,每個人都有義務來保持環境的清潔,俗話說:“打掃衛生容易,保持衛生就比較難”。說到底就是沒有形成衛生文化,沒有形成良好的保護衛生環境的機制。無論是“文化”還是“機制都是需要時間的沉淀來形成,都是需要人人參與來完成,都需要人人形成共識來實現。在學校日常行為管理當中,衛生環境的檢查時一項很大的任務,涉及到的人員多,不僅需要教師的參與還需要學生的配合來完成。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把保護衛生環境的意識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心中,我想學校的衛生工作勢必會煥然一新。針對學校衛生檢查經常出現的問題我指定了如下的措施以此在本班級學生心中形成共識。
(1)值日組長負責制,(每周輪換做組長)
(2)分工要細致,落實到人。打掃好以后組長檢查,合格者給予獎勵。
(3)養成不亂扔垃圾的習慣,同時做到看見垃圾隨手拾起來的習慣。
(4)學生之間互相監督,發現破換衛生環境的人或者事及時報告。
4.隊列隊形文化的打造
無論是升旗還是大課間活動還是上體育課,學校都會對隊列隊形有所要求。隊列隊形的好與壞能直接反映出這個班級的班風班紀,學生的整個精神面貌。為了更好的體現本班級的精神面貌,我在長時間的摸索中總結了幾點。
(1)經常播放國慶時的閱兵,讓同學們欣賞三軍儀仗隊的威武,颯爽英姿。在感官上面建立印象。
(2)要求學生在平時走路時,要昂首挺胸,坐如鐘,站如松,行如風。
(3)上體育課時主動參與隊列隊形的訓練之中,做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