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允成
摘 要 通過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達成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提高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
關鍵詞 語文教學;實踐;效率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語文知識的運用。因此,語文教學必須注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因為運用語言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要通過反復的練習和實踐。可見廣泛的語文實踐活動是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而學習又是一種個性化行為,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注重啟發引導,讓教學過程變為探索發現過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我會學”,最后達到“自奮其力,自致自知”之境。
一、把語文課變成語文實踐課
在由學生、教師、學科對象三方組成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的灌輸對象,而是對于學科對象的主動自學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語文課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教師只是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根據學生好動愛玩的特點,我們可以把語文課變成表演課、朗讀比賽課、演講課、討論課。興趣是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活躍的成分,學生只要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在教學生朗讀課文時,讓學生先說自己最喜歡哪個自然段,并說明喜歡的原因,再讀這一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朗讀之后,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后再讀,自然地激發起學生朗讀的興趣。
二、適時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文似看山不喜平,課亦然。如果每堂課都采用固化了的教學模式,學生定會覺得索然無味。要使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教師必須根據文本,大膽創新教法,用活教材。有些課文適宜改編為課本劇,有些適宜朗讀,有些適宜復述情節或運用多媒體出示圖片讓學生談感受,有些可采用讓學生觀看電影寫感受的方式來學習,有些可以讓學生上網查閱相關資料的方式來學習……哪種方式最切合學生的實際,學生樂于接受,效果又最明顯,教師就應運用哪種方式,以此調動學生全身心參與,讓學生在期待中迎來每堂語文課。這樣,課堂就會自覺不自覺的動起來,教學活動也就成了語文實踐活動,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
三、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機會
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我們雖然也注重知識的遷移,布置一些課外的練習,但是這些多局限于做習題,或進行小練筆。應該說這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需要大量的課文實踐來讓課堂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歷練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必須為孩子們構建一個開放的語文學習體系。我嘗試了一些做法,效果不錯,與大家共勉。
1.根據課文內容,建議學生多讀課外作品
我給學生建議在課下多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上課時我常結合課文講一些名著片斷,然后鼓勵學生課外補充閱讀。在我的鼓勵下,部分學生也有了讀書癮。這就是好現象,如果能長期堅持下來,不但使學生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也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閱讀能力,語文水平自然會有所提高。
2.鼓勵學生多練筆
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和記,精讀博覽和大量練筆。我鼓勵學生多寫周記或者讀書筆記。在周記中應用的名詞雅句,或抒發內心所思所想,或進行文學練筆,或評述班級發生的瑣事,或記錄生活趣事軼聞……學生寫完之后,我及時批閱,把自己閱讀完的感受及時地反饋給學生,以鼓勵為主,把他們當成自己的朋友對待。這樣,周記成了老師與學生溝通對話的平臺,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寫周記的積極性。當然剛開始時,情況不太好,隨著興趣的提高,學生不但能主動交,而且不差一人,這就是進步,如果長此以往,收獲是可觀的。
3.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的學習不僅要重視書面語言的培訓,更要重視口頭語言的訓練。有關資料表明,人的一生中在進行人際交往時有40%的時間在說話。可見口頭語言對人生來說是何等重要。有的同學不會說,不想說,不敢說。這就是要讓他們克服害羞、膽怯的心理缺點,然后讓他們了解語言表達的重要意義,讓他們想說,進而急于想表露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我采用的方式是朗讀課文,尤其是分角色有感情地去朗讀,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問題,相互提問,解答,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切實解決了學生不善口頭表達的難題。
4.培養行之有效的學習習慣
要讓學生喜歡語文,首先要讓學生覺得學語文不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課堂上除了講解、聽、說、讀、寫環節外,還要有理解、記憶、應用知識的過程。學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如同掌握了“點金術”,漁必勝于魚。其次學習語文的方法對學生學好這門課也十分重要。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如讓學生養成晨讀的習慣,熟讀成誦,既有益于身心,又能提高語文素養,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點滴積累,扎實基本功……
總之,在高效課堂教學背景之下,學生學習興趣越濃,效果越佳,課堂氛圍動起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就越高的好,教學任務會完成的更加出色。只有因課而宜地動起來,師生的表現才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