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將來的學習打好基礎,這是高職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引領素質教育特征的一個重要行為。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如何運用興趣教學法去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 激發;培養;英語教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有效培養學生學習動機的條件。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生容易產生情緒的轉移和集中注意力,并能迅速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深受母語的影響,英語學習起來困難,從而產生厭學的傾向。由此,要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成績,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顯得非常必要。
一、興趣教學的定義
興趣是指“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并拌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進行活動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內部動機。”興趣受個人需要的利益驅動,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當個人在某事上有一定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有機組織就是一種動力,然后變成一種動力行為,即內在的推動力。興趣教學法是“如何使學生對英語有強烈的需求,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產生巨大的內部驅動力量。”興趣教學法“把教學目標作為出發點,把興趣作為教學手段和動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產生一種積極的方法。”作為一個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興趣教學法(interest-stimulated)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質量和水平行之有效。所謂興趣教學法,就是通過創設語言學習的自然環境,運用科學的課堂規則,幫助學生設計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和學習潛能,使學生在興趣中能自主、自發地學習英語,激發其興趣,從而產生巨大的內驅力。
二、興趣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早在19世紀,俄國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烏申斯基就主張:“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活動的積極性、自覺性和掌握知識的持久性等確定教學的方法,同時還要充分注意學生的興趣。”興趣教學法是“符合心理學和教育學原理的教學方法。它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明顯的優越性。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英語教學的實踐已經證明其必要性。”
(1)從心理上講,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以愉快的心境學習、思考并獲得知識,有助與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列寧曾指出“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由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途徑。”學生的學習是“感覺—思維—創造”的認知過程和“興趣—情感—意志”的意向活動的有機統一。生動、直觀的教學方式是學生認識過程的必經之路。興趣教學法正是抓住認識過程中“直觀—抽象—實踐”的脈絡;以教具、簡筆畫、幻燈、電影、錄像等直觀手段營造氛圍,引出教學內容。然后用深入淺出的語言進行知識的傳授,使認識完成從直觀到抽象的上升。其次,用表演(專門設計或即興)、角色替換等形式完成抽象思維到實踐的運用過程,這是符合認知規律的。
(2)從教育學角度看,興趣教學法是培養和利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其智力因素的發展。學習的成效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促成的。智力因素指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本身;非智力因素則指動機、情感、意志、興趣等個性心理品質。法國化學家巴斯德說.“告訴你使我達到目標的奧妙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堅持精神。”古語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的說法,由此可見,非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興趣是非智力因素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教育作為一種外部力量能否作用于學生,是以學生的本身條件為轉移的。當學習的主體在心理上形成了對語言學習的需要時,這種需要就能夠促進主體有效地記憶和掌握學習的內容。一旦有了良好的學習動機,就比較容易達到學習的目的。因為,任何活動(包括學習活動)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具有積極的學習動機,積極的動機的形成是教師激勵的結果,這正符合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自覺性、積極性相結合”的原則。
(3)從我們英語教學的實踐和發展來看,興趣教學法是符合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的。中國學生學習第二語言不是其生理發展的需要,加之缺乏語言環境,又有許多單詞需要記憶,有許多語法需要掌握,學生經常對學習英語產生厭煩的情緒。要改變這種情形,就必須啟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興趣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運用的途徑
進行興趣教學法,首先應該把握興趣的屬性和特征。興趣是人的一種感情體驗,其最大表現就是“熱心”。興趣與娛樂是有所不同的。娛樂是不具有改造客觀事實的實踐性的享樂,而興趣是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探究某種事物與改造事物的傾向,因而具有主觀能動性。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條件,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于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于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同時,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現場錄音、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比如在進行課文教學時,教師可用從網上下載的聽說讀寫的英語材料、采用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通過聲、光、電的完美結合,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2.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興趣
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過程。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教師喜歡,其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反之,學生對某位教師不喜歡、不信任,甚至產生討厭、恐懼的心理,那么對他(她)所教的課也不會產生興趣,甚至會討厭這門課。可見情感是成功教學的第一要素,是打開學生心靈窗戶的鑰匙。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誠的愛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學生不怕出錯誤,敢于開口說英語。重視學生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這對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3.給學生提供成功體驗英語學習的機會以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成功感是英語學習中非常寶貴的情感體驗。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學生進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它能極大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教師應不斷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更多的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當然,成功與否并無絕對標準,好的考試成績,正確地回答了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圓滿的完成了練習等等,這些點滴細微的成績均可視為成功。一次成功會使學生增強自信心,逐步體會到學英語的樂趣,同時也為英語教學的成功奠定了基礎。例如,在課堂上提問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回答較難的問題,而讓學習困難的同學回答簡單的問題,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只要答對了,就要及時予以表揚、鼓勵,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體驗成功的感覺。對于學生來說,由于受到表揚而引起的喜悅、快樂、得意等健康情緒將會激起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極大地促進他們智力的發展。
四、結語
總之,興趣是培養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當然,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并不是單純地使用其中的某一種方法或技巧,而是將這些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用,能使課堂教學更加活躍,從而使學生由對教師的講話感興趣轉變為對教學的內容感興趣,最終達到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程墨芳.興趣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0(14).
[2]董艷旭.淺談興趣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5).
[3]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劉黛琳,牛健.點擊職業英語[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5]宋愛紅.興趣教學法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2).
[6]蘇雁.對癥下藥轉變學生的被動學習[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2).
[7]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陳有(1985-),男,碩士,廣西博白人,廣東科技學院應用英語系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