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寒
【摘 要】互聯網的出現和快速發展給整個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帶來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互聯網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了重要影響。人生觀正在形成當中的大學生也處于追逐時尚的年齡階段。研究網絡時尚對大學生人生觀帶來的影響,有助于提高網絡時尚對大學生人生觀的正效應,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網絡時尚 大學生 人生觀 影響
一、網絡時尚的內涵
時尚是社會大眾為了滿足與社會保持一致或追求個性的欲望,在某個時間段里對某種事物、行為、觀念或人物的追隨和模仿。時尚追隨者依靠追隨時尚獲得社會和他人的認可,時尚的創造者通過創造時尚來彰顯個性,引起他人的注意。
網絡時尚是指在網絡上流行的時尚,是人們在一段時間內對網絡上的新奇事物、觀念或行為等的追求與膜拜。網絡時尚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
由于互聯網普及的廣泛性與網絡的時效性,網絡時尚具備了以下幾方面的特點:(1)新穎性。新穎性是所有流行時尚的最主要特征,網絡時尚流行的內容一定是現實中或還未在現實社會中出現的最新的事物、行為和觀念,或最新出名的人物。(2)豐富性。網絡時尚突破了傳統時尚集中于服飾、發型等表象文化的表象性,在內容上具有極大的豐富性,與人們生活相關的無論是政治的、經濟的、教育的、文化娛樂的等等都能在網絡上找到相應的內容。(3)實用性。前面說過,傳統時尚多集中于表象文化,網絡時尚卻具備了時尚性。比如在政治上人們加強了網絡監督;經濟上,每年的“雙11”的成交額遠遠高于現實中的商場等等。(4)反傳統性。網絡時尚一方面鼓勵人們關注自我,鼓勵人們面對現實社會,剖析社會弊??;另一方面卻教導人們不迷信權威和傳統,希望在批判中促進發展。因此具有發傳統性。(5)傳播的快速性。網絡的傳播速度和傳播優勢是報紙、廣播、電視這三種媒體無法比擬的。網絡是與現實同步的,以最快的速度把時尚內容呈現在追隨者前。
二、網絡時尚對大學生人生觀的影響
大學是大學生人生觀的形成時期,大學生不可能離開社會確立自己的人生觀,必須通過社會互動和社會交往來實現。網絡的普及把網絡時尚從社會的邊緣帶到了社會的中心,介入了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網絡使人們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能夠便捷地交流思想,交換商品和服務?;诰W絡技術蓬勃興起的網絡時尚給大學生的世界觀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一)網絡時尚對大學生人生觀的積極影響
首先,網絡時尚對大學生的人生追求具有積極影響。人生的追求目標,人類的生存意義,這些問題的答案在網絡中會有豐富多樣的解答,網絡上傳遞的最前沿的知識會在大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促進他們科學人生觀的形成。在對網絡時尚的追隨過程中,激發了他們愛學識的興趣,多媒體的形象化的深刻印象勝過了說教的蒼白無力,在潤物無聲中影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網絡上的英雄事跡和前沿人物也積極引導著大學生樹立宏偉的人生目標和為社會作貢獻的雄心壯志。
其次,網絡時尚對大學生人生價值的積極影響。網絡時尚人物的榜樣作用和網絡時尚行為的帶動作用對大學生人生價值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校大學生的人生經歷類似于空白,除了人生觀知識,他們更需要榜樣的示范。網絡中的優秀人物和先進事跡引導了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第三,網絡時尚對大學生人生態度的積極影響。網絡時尚的新穎性和豐富性有助于培養大學生樂觀的人生態度。電子書籍、影視音樂等網絡時尚給大學生提供的是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給他們的生活以愉快和美好的享受,使他們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同時,網絡時尚具有的快速傳播性和交互性也有助于培養大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網絡的平等和自由,網絡交流的通暢和無阻礙不僅能使大學生的情感得以正常的宣泄,更是使大學生能夠與別人分擔痛苦、承受責任,對未來充滿信心。
(二)網絡時尚對大學生人生觀的消極影響
科學是把雙刃劍,網絡的自由也必然會使一些消極信息對大學生產生消極影響。
首先,網絡物質時尚的消極影響。網絡物質時尚容易導致大學生注重感官享受,忽視內心素質的提高。由于大學生缺乏對社會生活深層的把握和透徹的理解,在面對消極的網絡時尚時往往來不及做客觀詳細的判斷便被裹挾著盲目跟隨。從這個角度看網絡時尚不利于大學生內在素質的提高,更不利于人生觀的正確樹立。
其次,網絡觀念時尚的消極影響。20歲左右的大學生思維不僅不成熟而且也不穩定,網絡上多元觀念的沖擊容易導致他們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不能穩定自己的人生觀。網絡時尚中自由思想的泛濫、享樂和拜金主義的蔓延、色情和暴力信息的無孔不入都在不斷地銷蝕大學生的人生理想,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淵。
最后,網絡人物時尚的消極影響。這主要表現在網絡負面時尚人物的影響。網絡時尚中總是良莠并存,既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才華寫下輝煌歷史的時尚人物,也有不擇手段為了出名的“風云人物”。由于大學生還不具備正確和成型的審美能力,容易受到表象文化的誘惑,因此可以說網絡時尚人物世俗的一面給大學生人生態度的確立帶來了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馮剛.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理論與實務[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姚會彥.高校日常教育管理新論:基于交叉思維的專題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