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 楊華
一、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我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大國之一,但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少,是世界上人均資源占有量較小的國家之一。人口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是中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而學校是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場所,如何針對農村現有的教學條件進行有針對性的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以及可持續發展意識,是農村學校進行校本課程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參照美國Peojet WET培訓內容,以農村小學為例,實施體驗式環保課程,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知識、體驗知識。
二、角色扮演法的應用策略
(一)角色扮演法的內涵
角色扮演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提供一個真實的、涉及價值爭論的問題情境,借此情境組織學生討論表演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人際關系等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解決策略。
在環境教育中參考使用教學中的角色扮演法,讓每一個學生融入角色,認知角色,認同活動中不同角色分工對社會產生的不同影響,激發學生心中對角色的認同感,使其更好地理解環境保護在社會中的重要意義。
(二)角色扮演法的應用策略
“8-4-1”(Eight for one),即8個用水者共享一份水資源。要求學生列舉8種主要用水者的類別,描述他們之間的關系,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通過障礙物,保護可利用的水資源。
1.設計好主題和場景。每年的世界水源日,學校都會組織各種活動,培養學生養成節水、用水、護水的好習慣。基于這樣的背景,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成為活動的引領者,幫助學生樹立保護水源的意識,寓教于樂,讓學生們在“玩”中感受活動的目的。
2.合理分配學員。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尚處于思想不成熟,且易受環境影響的成長階段,但思維活躍、參與熱情高是本年齡段學生的最大特點,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建議將四個班級的學生分為A、B、C、D四個小組,并對男生、女生進行平均分配,便于交換思想、思考問題。
3.道具的準備及使用。道具的提前準備是輔導員在進行活動前必不可少的工作,充分的道具準備可以讓活動順利進行,防止活動中出現材料缺失、材料不足等問題。另外,道具盡可能選擇經濟、環保、可持續利用的材料,避免浪費現象的出現?!?-4-1”(Eight for one)活動屬于決策者活動,在進行活動時,需要選用八種代表用水者角色的道具,由于中學生對顏色和形狀的敏感程度較大,因此,在準備道具時,我們特意選取了不同顏色的八種掛牌。在完成8(Eight)種材料準備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對水源進行準備,由于地球上的水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可以選用廣口瓶,建議容量在1000ml以內,代表1(one)水源,基于八類用水者對水源的應用問題,我們選擇橡皮膠圈將廣口瓶套住,并用八根繩子引出八條長線交予八個用水者手中,表示大家共用同一水源,這樣,“8-4-1”就完整的由學生表現出來了(Eight for one)。
4.角色的認知與融合。角色認知即讓學生對角色有初步的認識,并理解八類用水者對水資源的不同需求及相互關系。活動開始,教師向學生闡述生命起源于海洋,使學生認同地球大部分的組成成分是海洋,然而,盡管水資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居多,但是可供人類利用的卻少之又少,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廣口瓶中的水,以示地球上的水資源,并詢問學生你所見到的水資源分布于哪些地方,幫助學生回憶學校附近的水庫以及江河的具體位置。將學生進行1-2報數,分成八組,每組兩至三人不等,分發不同的代表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所代表的角色對水源的需求程度,這個環節需要每小組同學互相討論、交換意見,教師進行適時點撥,但不能全盤告之。學生討論完畢后,進行小組匯報,讓其他組員有所了解。待各小組匯報完畢,教師需將橡皮膠圈交到八個用水者的手中,并提醒膠圈代表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同時,教師需要暗示學生受力均勻,拉動繩子,感受廣口瓶的變化,若其中一人用力過大,廣口瓶微微顫動,需要及時調整,此時需要教師及時訪問當事同學在這一過程中的心情變化。
5.評價與討論。學生在跨過三道障礙后,會有不同的想法,急需教師的梳理。如,教師可以趁著活動的余溫對學生進行訪談,對學生的本次活動作出相應的評價。
在本次活動中四個大組的同學紛紛完成了跨過三道障礙的難關,但是只有一組同學在障礙中沒有損失一滴水,該組同學在活動后表現出了極大的成就感與喜悅感。相反,廣口瓶中所剩余水量不多的小組同學紛紛感覺到了遺憾,并總結了如果在遇到洪澇時,八個人一同努力,用力均衡,可能就會節約大家僅有的水源,另外,還會有同學會埋怨身邊的同學用力太大。思想交換后,教師需要總結活動的意義:“8-4-1”的目的就是讓大自然中不同的用水者共同擔當起這一水源的保護天使,盡管動物、自然中的水源我們掌控不了,但是人類是地球的主人,動物的好朋友,為了讓我們的家園更美好,我們的朋友生活得安逸,我們就有責任和義務團結起來,維護水源,不要等水源散盡流失時才感到后悔和惋惜。
三、總結
盡管角色扮演法在水源保護中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但是它卻不是萬能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以借鑒參考,但不可以生搬硬套,需要根據學校的教學條件及學生的學情特點,斟酌考慮適合的教學手段及方法,靈活變通,這樣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培訓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