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楠
隨著跨文化交際這門學科的不斷發展,文化導入已經逐漸成為英語教學的熱點問題,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是全面透徹地掌握語言的關鍵。通常,文化沖突或文化障礙往往不是來自字詞句的意思,而是來自語言中的文化內涵。本文通過對蒙授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英語國家背景知識和文化因素的探討,闡述了文化背景知識在蒙授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及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文化導入等方面探討蒙授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背景教育的必要性。
英語文化背景在蒙授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1.學習英語文化背景有利于讓蒙生認識到學英語的重要性。對英語初學者來說,教給他們: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聯合國的日常工作語言之一。
2.教學中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蒙語授課的學生而言他們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在蒙授大學英語教學中變得尤為重要。布魯納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虒W生英語要先培養他們學英語的興趣。例如可以向學生介紹快樂豐富的西方節日。復活節(Easter Day):在春分后的第一個滿月的第一個星期天,慶祝耶穌復活的節日。在復活節的前一天,有著兔子會下蛋的傳說。孩子們玩著尋找涂有顏料的復活蛋(Easter egg)的游戲。Halloween(萬圣節):萬圣節前夕,l0月31日.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jack—O—lantern),穿著奇裝異服,戴面具(mask),縱情玩鬧。他們挨家挨戶地轉,嘴里說著“Trick or treat”,而后拿了糖果(Candy)和點心就走。
3.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生活習慣,提高交際能力。各國有各國的生活習慣,中、西方的生活習慣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與中國少數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更大。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想恰到好處地同外國人進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須盡可能全面地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尤其是與我國文化有差異的背景知識。要注意以下幾點:不問對方收入(income)、不問體重(weight)、不問年齡(age)、不問宗教信仰(religion)、不問婚姻狀況(marriage)、不問“去哪兒”(where)、不問“吃了嗎?”(mea1)、不問財產狀況、服飾價格等。
4.學習英語文化背景有利于培養學生翻譯能力。一個民族的作品總是跟這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分不開的,尤其是因英語作品中往往出現一些反映西方文化歷史背景的典故,其中一些可以在詞典中查到。隨著社會和語言的不斷發展,新的詞語和典故也會應運而生,這是英美熟悉而蒙語授課的學生頗為陌生的。
5.學習英語文化背景有助于學生記單詞。如漢堡包(hamburger)、圣誕節(Christmas Day)單詞都比較長,不好記。如果教師講一講文化背景,如漢堡包是以人名命名的,是一個賭徒因賭博不回家,讓妻子把準備的飯菜夾在兩片面中間送過來因而得名的。圣誕節的圣誕樹,圣誕老人送禮物等,則能引起學生興趣,變學英語為快樂學習,有助于記住這些單詞。如一周的每一天,Sunday(星期日)太陽神之日,它是從Sun's day演變而來的,其意為“日神之日”。Monday(星期一)月亮神之日,它是從Moon's day演變來的,意為“月神之日”。Tuesday(星期二)戰神之日,它是從Tiw's day演變來的,意為“戰神之13”。Wednesday(星期三)是由Woden's day演變來的。傳說Woden是戰神Tiw的父親,他是掌管文化、藝術、戰爭、死亡之神。人們為了紀念他,便用其名字命名Wednesday.Thursday(星期四)雷神之日。它是由Thor's day演變而來的。北歐神話里,傳說Thor是掌管雷電的神。Friday(星期五)在古英語里,是以Frigg(掌握婚姻的女神)的名字命名的,意即the day of Frigg.Saturday(星期六)農神之日。根據農神的名字Saturn而得名。這樣就把一星期的每一天在愉快的學習中就記住了。
教師在教英語的同時講授英語文化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懂得英語文化,注重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才能更好地讓蒙語授課的學生學好英語,用好英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