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芝
【摘 要】本文針對高職英語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教學目標的遷移、英語教學的銜接、高職英語實踐型教學團隊的打造以及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四個方面進行探討,對高職英語教學實現方向轉移的途徑提出一點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 方向轉移
一、理論依據
高職英語教學作為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在職業教育政策的指揮棒下也在漸漸的進行方向轉移。對比新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新《基本要求》)和原國家教委1993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專科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可以看到,新《基本要求》提出了改革的主導方向:“高職英語教學應‘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即把英語教學的“實用性”“應用性”和“職業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件的出臺為高職英語教學方向轉移提供了依據和規范。
二、實現高職英語教學方向轉移的途徑
1. 實現教學目標的轉移,符合高職教學的內在要求
新《基本要求》中提出“高職英語教學應‘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明確的為高職英語教學指明了主導方向和改革的目標,但是由于現狀的復雜性、多變性和影響因素的反復性,高職英語教學目標在實際執行中的力度很有限。很多情況下,高職英語被看成高中英語教學的延續、大學英語教學的仿效,事實上,很多高職院校的高職英語教學混淆了高中英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的界限,處于模糊不清或無目標的階段。本文以河南經貿職業學院為基點,通過調查和訪談,可以得出69.5%的學生對高職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和動力,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學僅是高中的重復”和“ 教學內容單調過時”。高職英語的教學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怎能不讓學生產生深深的學習倦怠感呢?
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就沒有教學可言,因此要準確把握高職英語教學目標,在教材選擇、教師的培訓、考核方法等方面逐漸實現職業性、應用性和實用性的要求,使教學目標實現正轉移。
2. 做好英語教學的銜接,使高職英語教學有效有為
目前,高職院校的生源參差不齊,英語程度分層尤為明顯。根據對我院會計、工商和財經三個專業10班級675學生的調查,7個班級的學生屬于高考統招;2個班級屬于對口升學;1個班級屬于單獨招生,三種不同的生源形成了三種各具特色的程度,而對于同一種生源學生來說,分層也非常明顯。例如對口班的學生為例,2個班級127名學生中15%的學生升學考試成績為85分以上;32%的學生英語升學成績為50分以下;13%的學生說已經有三年以上沒有學過英語。這些數據充分說明高職英語教學所面臨的對象分層非常明顯,所以做好英語教學的銜接和分層次教學尤為重要。
根據目前高職英語教學對象比較復雜的特點,高職英語教學可以嘗試以下方式分層:第一按專業分層,不同專業的學生根據專業特色展開英語教學,結合專業需求選取教材和培訓相應的師資;第二按成績分層,改變高職英語大一統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成績選修不同層級的英語學習,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要求;第三按需要分層,事實上很多學生英語因為缺乏需求和目標而缺乏學習動力,因此可以學習社會上英語培訓的模式,開辦各種英語興趣班、特長班和特色班,為一部分有需要、有興趣和有特長的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
3. 打造高職英語實踐型教學團隊,培養合乎規格的人才
教師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就決定了高職教育的質量與特色。為了培養學生的技能,專業教師除能勝任理論教學外,還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崗位工作的指導能力。
根據對我院英語教師的調查顯示,65%的教師認為“知識更新緩慢”造成了知識儲備的缺乏,直接導致的結果是課堂缺乏活力和動力;78%的教師認為“走出去,請進來”是提升教師素質的比較現實的重要途徑;58%的教師認為“明確雙師方向”是打造教師團隊的重要動力,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根據新形勢、新問題和新變化而不斷的調整自身的學習戰略和教學戰略。教師應走進企業進行相關行業的培訓學習,及時了解行業對英語的需求,把企業工作崗位所需要的技能納入到日常教學中來;走進實訓基地,熟悉其運作環節,索取最新的市場信息;走進課堂,向同行、教育專家和企業精英人才學習,不斷的更新觀念、更新知識,進而不斷的革新教學模式。高職英語實踐型教學團隊的打造是培養合乎規格的人才的根本保證。
4. 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體現職業化和多元化
隨著各種英語考試題型的變化,尤其是高考英語政策的變化,不難看出英語學習的指揮棒更加向實用性、應用性傾斜,當然高職英語教學更應以此為導向調整英語教學,其中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變是整個英語改革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
高職英語教學應淡化純粹的語言知識和語法教學,減輕學生普遍對英語語法的畏懼心理,以學生為中心,盡量的模擬實際生活情景和商業企業的實際交際和運營環節,運用體驗式英語學習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參與度;把考核與評價滲透到日常教學中,改變傳統的一紙考試定乾坤的結果性評價模式,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體現到各個教學環節和每一節課中。注重在情境中、實踐中和過程中提高實際運用的技能,所以在高職院校中要不斷的探索適宜的教法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英語學習是語言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英語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是需要不斷革新和探索的。實現高職英語教學的方向轉移,應以《基本要求》為指導,從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現狀出發,在教學目標、教學銜接、教學團隊和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做好探索和遷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 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蔡基剛. 大學英語教學若干問題思考[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2):4-12.
[3]劉會玲. 淺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J]. 考試周刊,2008(43):1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