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
“2013年度中國最具成長力商標”新鮮出爐——美的、伊利、北京汽車等120件商標獲得消費者認可,入選“2013年度中國最具成長力商標”。此次調查活動旨在推動民族品牌發展,在全社會營造“注商標、用商標、愛商標”的良好氛圍。
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就美國迪爾公司訴泰禾國際重工(青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禾重工青島公司”)和泰禾國際重工(北京)有限公司(下稱“泰禾重工北京公司”)商標侵權一案做出一審判決,判令兩被告泰禾重工青島公司和泰禾重工北京公司立即停止侵犯美國迪爾公司商標權的行為,賠償美國迪爾公司經濟損失40萬元和合理支出5萬元。據悉,創立于1837年的美國迪爾公司是美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工業企業之一,是世界知名的農業機械制造企業。自20世紀70年代,迪爾公司初次進軍中國,至今已在華擁有了8家獨資公司和220余家經銷商。2005年,迪爾公司在中國分別在第7類機器、機床、馬達和發動機及第11類商品照明、加溫等家用電器上申請了“上綠下黃”的顏色組合商標,在商標申請文件中,迪爾公司明確其使用方式為“綠色車身、黃色車輪”。該商標申請曾于2007年因缺乏顯著特征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駁回,后經迪爾公司申請復審,因“該顏色組合商標基于長期使用,已經在指定商品上具有顯著性,消費者已經將該商標與迪爾公司的商品之間建立起必然聯系,符合注冊商標的顯著性要求”,最終于2009年得以注冊。2013年6月,迪爾公司將泰禾重工青島公司和泰禾重工北京公司告上法庭,稱兩被告在收割機上使用了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標識及與其知名商品特有裝潢相同的裝潢,構成對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同時亦構成不正當競爭。迪爾公司請求法院判令兩被告立即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40萬元和合理費用10萬元。兩被告則認為,迪爾公司并沒有向商標局提交色譜編號,且國家商評委出具的相關文件已明確該商標為圖形商標,而非顏色組合商標,商標權的保護范圍不能依據申請文件進行確定;其僅將綠黃顏色組合作為商品外觀使用,在涉案商品的顯著位置標注有自己的商標,涉案商品價值巨大,消費者不會將雙方的產品混淆誤認。法院經審理后認定,迪爾公司的商標為顏色組合商標,泰禾重工青島公司生產銷售的收割機外觀為綠色車身、黃色車輪、車身中部裝飾有黃黑色條帶,兩者相比較可認定綠色和黃色的位置相同,排列組合方式一致,顏色基本無差異,在整體形象和表現風格上十分相近。雖然涉案商品在中間位置標有黃黑色條帶及其自有商標,但所占比例較小,對整體視覺效果基本無影響。泰禾重工青島公司生產、銷售涉案產品,構成了對迪爾公司的商標侵權,泰禾重工北京公司參與了涉案產品的生產、銷售和宣傳等經營活動,同樣構成侵權。基于此,法院做出如上判決。一審判決后,兩被告不服,已提起上訴。
7月27日,中國工商報社和中國消費者雜志社在京聯合發布“2013年度中國最具成長力商標”消費者調查結果。美的、伊利、北京汽車等120件商標獲得消費者認可,入選“2013年度中國最具成長力商標”。此次調查活動旨在推動民族品牌發展,在全社會營造“注商標、用商標、愛商標”的良好氛圍。調查活動歷時半年,涉及家用電子電器、服飾鞋帽、裝飾裝修材料、汽車、互聯網、化妝品、飲料、酒類、家具、珠寶首飾、餐飲服務等12個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行業產業,共收到全國30個省區市的666件商標參與網絡投票評比。其中,民族品牌所占比例為83.3%。據了解,截止2013年12月,我國商標累計注冊申請量為1324.13萬件,累計商標注冊量為865.24萬件,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商標大國,但難以稱為商標強國。調查表明,我國閑置商標數量驚人,個別地區閑置商標甚至占有效注冊商標的1/3;有影響力的品牌過少,缺乏國際知名品牌;品牌知名周期短,附加值低,民族品牌相對羸弱。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民族品牌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原因有三:家族式經營嚴重阻礙了品牌的做強做大,企業負責人商標意識淡薄,社會各界對民族品牌支持力度不夠。專家建議,企業負責人要加強商標意識;同時,為防止我國商標在國外被他人搶注,亟需進一步做好商標申請和保護等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