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卓 薛玉玲
摘 要:不同的會計環境會衍生出不同的會計制度。這里所說的會計環境,既包括企業內部及所處行業的具體環境,又包括不同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社會大環境。社會文化上的差異對會計制度的影響較大,文化土壤實際上是各國會計制度制定的根基,一項制度只有更適合本國國情、更符合社會人文環境,才能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關鍵詞:會計環境;會計制度;社會環境
中圖分類號:F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5-0141-02
一、會計環境假設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服務的組織對象,會計主體劃定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會計核算的就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而實際上企業的經營活動是復雜的,各項具體經濟業務之間相互關聯。所以,確定核算的范圍是會計工作開展的前提。
會計主體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是在企業內部的一個部門,還可以是多個公司組成的集團。廣義上的會計制度設計可以是對一個整體企業的設計,也可以是專門對企業內部一個部門的設計,還可以是對整個集團的設計。當然,企業內部部門設計的會計制度不能偏離企業的會計制度,而企業的會計制度設計也應該以集團總體會計制度要求為綱領。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假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持續地進行下去,在可預見的未來經營不會因為某些客觀原因而終止,企業的會計核算應該以此假設為前提。
企業在會計核算工作中使用的很多方法都是以持續經營為前提的,例如,企業采用歷史成本進行計價、企業對固定資產按使用年限計提折舊、企業對資產計提相關的減值準備、企業賒銷賒購商品的賬款處理等。只有在持續經營的前提下,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才能保持穩定,會計信息才能更具可比性及真實性。
二、企業所處的具體環境
1.企業的組織形式
企業的組織形式可以包括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等。通常來說,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的規模較小,企業的業務量不大,日常的經濟業務基本在所有者可監控的范圍之內。對于這種企業的會計制度設計,可采取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系統相結合的方式。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規模普遍較大,生產經營活動復雜,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是相互分離的,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較為健全,所以公司制的企業應該分別建立管理會計及財務會計系統。首先,公司制的企業必須建立起科學、完善的財務會計系統,這樣才能保證向股東、債權人、管理者、社會公眾等會計信息使用者及時的提供會計信息。其次,公司制的企業也要建立起管理會計系統,以便及時地向企業的管理層提供經營決策、預測分析、責任控制、內部風險控制、預算管理、業績考評等財務數據信息。
2.企業的規模
企業的經營活動范圍、經營業務量、內部組織架構、管理層次的多少等都受限于企業規模的大小,而企業財務部門架構、內控流程制定、會計核算組織也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對于企業規模較小的小型工廠,可以采取分工廠及車間兩級核算、兩級管理的組織形式;對于大中型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實行總廠、車間、班組三級管理及核算的組織形式。
3.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及所處行業
各行各業均有自己的行業特征,企業處在不同的行業,其經濟活動形式、管理方式、管理要求及重點也就大不相同。企業經營特點及行業特征的不同,使得企業在會計制度的設計上必然有差異。例如,商品流通企業的經濟活動主要就是購進商品,然后在商品上加價出售,這就決定了商業會計制度的設計關鍵點在商品流轉的核算方法上。在設計核算方法時,要充分考慮到其能否與企業的業務特點、經營商品的性能、貨款的管理要求等相適應,核算方法是否能夠與企業管理制度密切結合,在不影響管理及核算質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簡化相關流程手續等。
三、社會大環境對會計制度的影響
不同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也在會計制度的設計上表現出來。中國和德國兩個國家在會計環境上存在差異,同時也存在相似之處,對二者進行比較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1.政治經濟體制的差異
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有經濟在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宏觀經濟管理上,國家主要采取的是間接調控的方式,其基礎是微觀經濟主體的會計信息收集與分析,國家必然是會計信息的一個重要的使用者。由于我國采用的是證券與銀行分開經營的方式,商業銀行直接投資是不被允許的,在國有經濟成分里間接融資產生的企業對銀行的負債是國對國的行式,代理人與委托人之間的關系存在較大的問題。所以,在會計信息及會計目標方面均以滿足國家宏觀調控及社會公眾利益為主要方向,特別重視對投資人利益的保護。
德國社會經濟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而且發展較為成熟。這種社會經濟極為注重限制壟斷,且特別鼓勵市場競爭。與我國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不同的是,德國私有經濟在社會經濟中占絕對的主導地位。德國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渠道使銀行貸款,德國企業在實務中對歷史成本嚴格遵守,解釋也更為保守。另外,德國會計制度也特別強調如何保護債權人的利益。私人投資是德國經濟的主要投資體,在德國企業的負債也主要是私人對私人的形式。這樣的社會經濟特別強調市場競爭的公平性,也特別注重對私人權益的保護,這也就決定了其會計目標不能定位于一種模式。
通過比較不難發現,所有制的不同對會計目標及會計信息使用有著重要的影響,財產的所有者是會計信息的最大使用者,如果是多種所有制并存,那么會計信息也將呈現多樣性的狀態,會計目標也必須要滿足多方面的信息要求。
2.法制環境的差異
我國在法律制度體系建設及法律法規執行方面與發達國家均存在一定的差距,用法律規范市場經濟活動的能力還有待加強。在我國的法律條款中通常都是原則性的規定,會計法應該可以看成是我國會計行業的基本法,其他的準則、制度、規范是相關部門對基本法的補充及細化,但也是會計實務操作中必須遵守的。
德國是一個高度法制化的國家,其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嚴謹的司法制度,更有嚴格的執法規范,法律條款的設立更多的是針對事件,而對人的規定相對較少。在會計記賬基本原則、會計報表編制、內部審計、政府審計、社會審計方面,德國均有較為詳細的法律明規定,同時法律強調契約自由,突出維護社會公眾經濟權益、維護公眾的財產所有權,所以德國很多的企業以總收益觀念為基礎,使用總費用法編制收益表。另外,在德國會計是用最嚴厲的法律來進行規范的,這也說明了德國法律對會計制度是極為重視的。
一個國家的法律制度對會計制度設計、會計信息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完善、健全的法律制度,法律應該更注重對事件的規范。創造一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律環境,才能使會計制度更切實、有效的執行,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才能夠更加規范。
3.社會文化的差異
我國的社會文化相對于法律更注重人情,社會上的權利意識較強,人與人之間存在身份等級,同時也認可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這樣的社會環境使我國會計信息、會計目標對國家完全公開,會計制度更強調規避風險。
德國的社會文化中民族意識強烈,自信、固執是其主要的民族性格特征。這樣的社會文化使得德國的會計制度對其他國家經驗借鑒較少,更多的是堅持自己的制度,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制約德國會計發展與改革的主要原因。另外,德國的民族性格中也有嚴謹和謹慎的特征,這樣的民族特征使得其會計實務操作偏向保守,更關注會計的規范性與法律性。
社會文化上的差異對會計制度的影響較大,文化土壤實際上是各國會計制度制定的根基,一項制度只有更適合本國國情,更符合社會人文環境,才能更有效的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文賢.會計制度設計案例[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2.
[2] 胡世強.內部會計控制規范有問必答[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3] 李明.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學習讀本[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