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梅
摘 要:河南省養老服務市場供不應求,急需民間資本助力,然而,民間資本投入養老市場存在投資領域狹窄、資本規模小、服務隊伍不穩定等困境。因此,提出政府財政養老服務投入長效化、民間資本準入領域廣泛化、融資渠道多樣化、養老服務隊伍專業化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民間資本;養老市場;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5-0200-02
一、民間資本概念界定
不同的學者就民間資本的內涵和外延,有過不同的闡述。目前理論界對于民間資本的普遍共識:一是民間資本是與政府資本相對的概念,政府資本是非盈利性的,而民間資本追求利潤最大化,有典型的非官方特征;二是民間資本與外國資本相對,來自一國內部,根據所有制性質的不同,可分為公有民間資本和非公有民間資本,有明確的非外資特征。因此,民間資本可以簡單概括為:來自一國民間的非官方的非外來的資金投入,包括私營企業的資金投入和城鄉居民家庭的閑置資金。1978年以來,中國進行了一系列社會改革,推動了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積累了大量的社會財富,形成了龐大的民間資本。中國以市場經濟為取向的改革,創造了大量社會財富,集聚了大量的民間資本。
2010年國務院發通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市政公用事業和政策性住房建設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各種領域,并支持民間借貸陽光化。這一系列利好政策充分肯定了民間資本對經濟發展重大的推動作用。
二、河南省養老市場供需分析
1.河南省養老市場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
首先,河南老年人口快速增長。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截止到2010年10月31日,河南省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2.72%,其中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8.36%,是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越過7%“紅線”的省份之一。據預測,到2030年,河南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 49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24.03%;其次,老年人購買能力逐步提高。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顯示,河南省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擁有存款,每年老年離退休金、再就業收入、親朋好友的資助可達3 000億元至4 000億元,隨著經濟的發展,老年人的收入將呈不斷增長之勢。有關專家預測,僅退休金一項到2020年將增加到28 145億元,2030年為73 219億元;再次,老年人逐漸轉變消費觀念。老年人尤其關注養生、在保健、旅行、美容、健身、保險等方面有較強的消費欲望,可見,河南養老服務市場有巨大的消費需求。
2.河南省養老市場供給存在較大缺失
近年來,隨著養老市場需求擴大,吸引著不同投資主體進入養老市場,出現了老年用品、保健療養、文化娛樂、家庭護理等多種養老服務供給。與國內其他省份相比,河南養老市場供給還處于發展初期階段,主要局限在養老設施方面,且主要由政府投入,市場化程度較低。目前河南省養老服務機構所能容納的人數只占老年人口的0.8%,現有的養老服務機構及設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養老服務產業未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1]。
早在2010年我國養老市場的需求已經達到了1萬億元,但市場供給量僅為1 000億元,遠低于市場需求。而在2050年,我國養老市場的需求有望突破17萬億元。隨著社會化養老服務需求急劇增長,養老服務設施供不應求的狀況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民間資本進入養老市場。
三、民間資本投入養老市場面臨的困境
在巨大的養老市場面前,民間資本的信心并不充足。雖然解決了民營企業進入養老市場的政策方向問題,但無論是在資本規模還是運營體系上,民營企業都有所欠缺。
1.民間資本投資領域狹窄,面臨養老服務供給不足與供給相對過剩的困境
民間資本進入養老市場,主要表現為提供養老服務機構,如老人院、老年公寓等,而老年用品、休閑娛樂方面的投入不足,即使在很多大中城市也很難見到老年用品專賣店。在目前河南省民間資本提供的養老機構中,表現為兩極:一極是設施陳舊,條件簡陋的福利院,只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老人的生活單調、沉悶而無趣;另一極是極盡奢華,走養老服務高端化路線,然而,收費極高,一般生活水平的家庭承受不起。養老服務機構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資源配置失效,養老服務面臨的供給不足與供給相對過剩并存的困境[2]。
2.民間資本規模較小,面臨無法持續運營的困境
民間資本通常比較分散,進入養老市場后,運營經費方面往往面臨困境,民間資本投入的機構和組織大多是非營利性的,這樣可以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但是非盈利性或者微利性使得民營養老服務機構常常面臨經費不足的困境。民營養老服務機構投資回報的時間較長,經營管理不善,政府財政扶持政策對民營養老服務機構的生存和今后發展方向有著決定性的影響[3]。單就政策支持的文件規定來看,很多地方都有專門討論設計。但是,在政策落實推行的過程中存在各不相同的阻力,因此造成大多數民營養老服務機構的床位補貼款從未兌現,只有二三成的民營養老服務機構享受過稅收和水電收費等優惠。資本規模是制約民間組織發展的關鍵因素,民間組織僅僅依靠組織者的個人資金、各種募捐或者其他項目經費職稱,無法長久持續發展。
3.民間資本缺乏安全保障,面臨服務隊伍不穩定的困境
一方面,養老服務機構護理工作時間長、待遇低、社會地位不高,服務隊伍不穩定,人員頻繁流動,招工難是民間養老機構面臨的普遍難題;另一方面,民間資本投資的養老機構跟國辦養老機構相比,工作人員工資較低,福利待遇較差,專業技術職務評定難以落實,很難留住高素質高學歷的護理專業人才。
四、民間資本投入養老市場的對策建議
1.政府財政對養老服務投入長效化
政府財政引導民間資金投入養老市場,一種方式是直接投資養老服務項目,用少量的政府投資帶動更多的民間資本投資;另一種是補貼民間資本投資經營活動,對于短期不能盈利或者風險較大的投資項目,財政的補貼有助于提高民間資本的回報率,打消民間資本投入顧慮;同時,政府要制定有利于民間投資的法律法規,為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如產業政策、投資方向等,從而建立起養老服務長效投入機制和動態保障機制。
2.民間資本準入領域廣泛化
老年市場是一個復雜龐大的市場,首先,不同性別和年齡段的老人需求不同。如60歲以上老人和80歲以上老人對于飲食要求、出行要求以及休閑娛樂要求存在很大的差異,即使是一個年齡段的老人,因為性別差異,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其次,不同地域的老人需求不同,如城鄉之別。城市中,老人休閑娛樂需求表現為多功能的老年公園,也有以愛好設立的老年興趣團體,如繪畫、京劇、象棋等,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需求差異;農村多以文化活動室的形式豐富老年人的生活。老年人豐富多彩的需求,要求老年產品和服務的供給也具有多樣性,這就需要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積極培育老年用品、服務和休閑文化市場。
3.民間資本融資渠道多元化
民間資本規模一般較小,投資分散,大多數的民營養老服務機構都依靠銀行貸款,缺乏多渠道的融資機制,難以持續長效發展,因此,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方式,拓寬民間資本的來源渠道,這需要從投資融資體制改革和改善融資環境方面入手。如,充分利用商業銀行的信貸服務能力為規模較小的民間資本提供資金支持。對民間的資金的引導和使用要從可持續發展的立場出發,利用多元化的金融市場來鼓勵民間資金投入養老服務市場[4]。
4.養老服務隊伍專業化
國家對養老機構中的居住標準、居住環境、管理規則、服務內容等,應制定出統一而具體的標準,保證老年人能在達標的養老機構中舒適而放心地生活。同時,應加強對養老機構中工作和管理人員的培訓,授予相關的醫療護理、家庭照料、環境衛生、電器使用等方面的專業技能。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的養老服務隊伍建設是提高養老服務水平的關鍵。一方面,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加大養老護理行業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應不斷提高護理行業從業人員的福利水平,保持其對養老服務行業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保證養老服務市場對不同文化層次不同領域勞動力的需求[5]。
參考文獻:
[1] 袁滿.淺析我國民間投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D].鄭州:河南大學,2012.
[2] 白群燕.我國民間投資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時代,2004,(26):5-6.
[3] 鄧斌.民營養老服務機構行政規制研究[D].成都:西南政法大學,2011:11-12.
[4] 汪曼莉,趙翔.政策推進環境優化 民間投資潛力巨大[N].陜西日報,2012-03-30.
[5] 許常建.淺談河南經濟發展中的人口老齡化問題[J].中國集體經濟,2011,(8):21-25.
[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