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曉雄
摘 要:中國體育經濟在日新月異的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成為頗受人們關注的“朝陽產業”。它與其他經濟領域的聯系日益緊密,帶動了其他產業和行業共同發展。就未來發展趨勢而言,中國體育經濟的全球化表現強勁,主營業務收入不斷上漲。有如此好的發展表現,中國體育經濟的強大功能不言而喻,電視媒體、商業廣告、旅游服務等各行各業都能深切感受到中國體育經濟帶來的無窮商機。
關鍵詞:中國;體育經濟;發展;功能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5-0019-02
體育不僅是人類的一種行為活動或文化現象,更是一種內涵豐富、外延廣泛,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等綜合性要素的存在。正因如此,在當前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體育日益與經濟、政治、社會等領域相互融合,成為經濟發展的新興動力、政治關注的主要對象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標志。中國體育已經越來越擺脫了過去純粹體育運動的概念范疇,不再孤立于其他社會領域,轉而具有了綜合性發展特征。其中,中國體育的經濟屬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而逐漸成型,中國體育經濟在國際體育經濟、國際經濟全球化大潮中也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和發展態勢,對中國經濟總體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意義。
一、中國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一般而言,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取決于體育經濟本身的性質、規模與具體的運行情況。而體育經濟的性質主要根據體育商業產品的種類來定。例如,體育服務類產品的生產就限定了體育經濟的服務類經濟性質。而服務類產品作為一種非實物形態,同時具有價值與使用價值的產品,能夠滿足現代人不斷追求的健康生活需要,從而使體育經濟成為改善和衡量現代人生活品質的重要經濟類型。體育經濟的規模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而不斷擴大的。它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體育意識、提高了體育產品消費水準,而且滿足了人們的體育享樂需求。近年來,我國的體育經濟規模無論在產值上還是在質量上都進步明顯,并依此占據了在國民經濟中的一席之地。體育經濟的具體運行情況已經充分表現出,作為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的體育經濟不僅滲透到人們健康生活、娛樂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正以一種“朝陽產業”的經濟標簽呈現出積極的發展勢頭[1]。據統計,2013年國際體育經濟年產值突破了5 000億美元大關,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中,有超過2%的份額來自體育經濟。實踐證明,經濟越發達,體育經濟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也就越大,而且國家也越發達。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意大利、法國、瑞士等發達國家的體育經濟占各自國家GDP的比重均接近或超過了3%,其中比重最高的是瑞士,達到了3.5%。
在國際體育經濟蓬勃發展大背景下,中國體育經濟也沒有停下發展壯大的腳步,近幾年來,尤其是北京奧運會前后,成為新世紀最具活力、最具商機、最具前景的經濟行業之一,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單就就業而言,體育經濟已經為我國解決了近百萬人的就業問題。僅此一項,體育經濟滿足人們需要、創造社會財富的作用就值得充分肯定和重視。
二、中國體育經濟與其他經濟領域聯系日益緊密
前文提到,體育不僅是純粹的運動行為,更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標志,是可以容納最廣泛群眾參與的全民活動,對于增強體質、培養性格、迎接挑戰、承擔風險、超越自我的人自身的發展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中國體育已經從少數人的競技場走到了普通大眾的身旁,無論對抗還是健身,無論競技還是娛樂,體育無處不在。與體育普及相伴隨的是,體育經濟也通過生產、消費等傳統經濟渠道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諸如觀賞性、實物性、參與性體育生產和消費都將體育經濟與其他經濟領域的聯系拉得更近了。
盡管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體育經濟起步較晚,但不斷拓展的體育經濟領域帶動了它自身的快速發展,使得體育經濟規模擴大、經濟質量改善、經濟效益明顯。與此同時,以體育為核心主題的社會活動、經濟活動、項目開發也迅速活躍起來,涌現出了與體育經濟相關的、不計其數的企業、公司、俱樂部等體育經營實體。這些經濟實體通過體育用品生產、體育服務提供成為體育經濟鏈條中重要的上游環節,他們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所進行的所有經濟活動也促成了中國體育市場的成熟與完善。
早在1992年,國務院就出臺了一份《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從那時起,被列入第三產業的體育經濟就有了明確的產業界定,為體育經濟聯手其他經濟領域共同進步提供了政策依據。20多年來,在包括體育經濟在內的多種產業的發展貢獻下,我國第三產業所涉領域不斷拓寬,結構不斷優化、產值不斷增加。至2012年,第三產業的總產值近4萬億人民幣,比20年前增加了近20倍。而體育經濟在其中的貢獻功不可沒。不僅如此,它作為上游產業之一,還積極帶動了其他產業及行業的發展,也從結構上調整著整個國民經濟,促進著國民經濟總量的增長。據統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20年來,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始終保持在60%的水平線上,并且消費總量每提升1個百分點,國民生產總值就上升0.5個百分點。在此過程中,體育消費作為一個復雜龐大的經濟活動,關聯性地產生了消遣、運動、娛樂、游戲市場,形成了經濟效益可觀的體育大市場。從理論上說,人們對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要求是無止盡的,因而對體育消費的需求也是無止盡的,體育經濟也就具有了無限發展、拓展的可能,與之相聯系的經濟領域也因此具有無限發展空間。隨著體育經濟與市場經濟的融合日益明顯,它與其他經濟領域的相互結緣、滲透、介入也日益密切,很多情況下形成了牽一發而動全身或彼此難分界限的情形[2]。例如,某一位中國體育明星在重大國際賽場上的表現都可能影響體育板塊在股票市場上的波動,甚至對整個中國資本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中國體育經濟未來進一步發展趨勢日益明朗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運轉,中國體育經濟的未來也顯示出了日益明朗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endprint
第一,體育經濟的全球化趨勢明顯。世界經濟發展的現狀表明,相對于很多行業而言,體育經濟的國際化程度已經相當高了,不僅國際性體育賽事每周都在體育場和電視屏幕上上演,而且其所帶來的國際體育經濟效應也在輪番顯現。諸如耐克、阿迪達斯、可口可樂、萬事達等知名跨國企業既是體育經濟全球化的積極推動者,也是主要的受益者。在他們身上,體育經濟全球化趨勢可見一斑。第二,體育經濟的壟斷程度加劇。歷史上,發達國家的體育經濟經歷了由自由競爭向壟斷經營的發展歷程,而且壟斷程度還在不斷提高。例如,耐克、銳步、阿迪達斯等體育經濟行業翹楚壟斷了80%以上的全球體育運動服飾市場,各個公司的年銷售金額都以數十億美元計,而且這兩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也被少數幾個跨國公司壟斷了廣告經營、發布權,而且賽事越重要、越受人們關注,廣告壟斷就越明顯。如今,國際上以經營體育產品著稱的跨國公司已經全部以各種形式進入到了中國體育界和中國市場,未來中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很難不出現他們的身影,這也為中國體育經濟的壟斷趨勢準備好了注腳。第三,體育經濟的主營業務不斷豐富和明確。長期以來,作為第三產業的體育經濟無論在法律規范還是市場運行中都缺乏對主營業務的關注與認識。但隨著中國體育經濟的不斷發展完善,實力的不斷壯大,體育經濟的主營業務也在不斷豐富和明確。例如,體育健身、體育康復、體育醫療、體育測試評估、體育咨詢、體育輔導、體育技能培訓、體育休閑娛樂等逐漸成為具有優良經濟效益的體育經濟主體產業。第四,資本在體育經濟中的作用與力度增強。作為一個日益被人們接受和熟悉的重要的經濟領域,體育經濟與資本市場的聯系只會越來越緊密。例如,前文提到的股票市場,就為體育經濟募集了大量資金,同時也深刻影響著體育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規模。
四、中國體育經濟對經濟總體又好又快發展的功能性作用
中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迅速崛起的中國經濟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因此要充分重視中國體育經濟對經濟總體又好又快發展的功能性作用。
例如,在體育賽事電視轉播權、體育賽事冠名權方面,體育經濟的功能效益明顯。從20世紀60年代電視轉播介入體育開始,體育經濟就迎來了新的發展高點,電視傳播權成為體育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至于體育賽事電視轉播權經營的奧秘,就在于體育賽事在人群中的關注度,在于賽事轉播廣告的宣傳作用,它們共同提高了體育賽事的知名度,也提高了體育廣告產品的銷量。近年來,中國電視界越來越青睞于各種體育賽事的轉播,不僅央視體育頻道讓百姓喜聞樂見,地方衛視也陸續加入到中國或國際單項體育賽事的轉播行列中來。相應的電視廣告費用也因中國體育健兒在國際賽場上的優異表現而水漲船高。這些都讓人們見識到了體育經濟的功能魅力。此外,體育賽事冠名權收入也逐漸成為中國體育經濟的主營收入。例如,CBA聯賽每年僅從冠名權轉讓一項上就能獲得上億元人民幣收入;可參加中國足球甲級聯賽的足球俱樂部每年的冠名權轉讓金額平均也超過了500萬元人民幣;在有中國體育代表團參賽的重大國際體育賽事中,冠名權轉讓收入則更為可觀。
此外,中國體育經濟對經濟總體又好又快發展的功能性作用還突出表現在對關聯性產業的促進方面。國際體育發展的經驗已經表明,體育經濟完全可以帶動廣告業、保險業、證券業、旅游業、機械制造業、建筑業、食品業、電子科技業等多個經濟行業領域的發展。以旅游業為例,北京奧運會前后,北京旅游市場乃至全國旅游市場迎來了入境游的爆發式行情。中國旅游業的火爆,一方面體現了經濟發展帶動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更是中國體育以奧運會為平臺獲得國際知名度提升的標志。根據國際旅游組織的預測,北京奧運會所帶來的旅游效應將至少持續到2015年[3]。由此可見,中國體育經濟對經濟總體又好又快發展的功能性作用足以讓人們對它表現出極大的期許和信心。
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體育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日益增強的國民經濟地位、日益緊密的與其他經濟領域的聯系、日益明朗的未來發展趨勢三個方面。中國體育經濟對經濟總體又好又快發展的功能性作用已經并將繼續在電視轉播、冠名權轉讓、旅游等各行各業的共同發展進步中得到越來越深刻的體現。
參考文獻:
[1] 成會君.信任與中國體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2:33-35.
[2] 鐘天朗.體育經營管理:理論與務實[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79-80.
[3] 劉朝霞.旅游體育概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214-216.
[責任編輯 王 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