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周 菲 通訊員 潘 浩 吳 洵
讓民生資金“沐浴陽光”
——湖北省京山縣民生資金電子監管工作紀實
●本刊記者 周 菲 通訊員 潘 浩 吳 洵

“民生資金電子監管系統運行一年多的時間里,糾錯及時、投訴減少、責任加強、效率提高,其創新點在于選擇了一個與人民群眾聯系最密切,涉及到最大多數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領域,并將監管功能、監管職能、科技手段三大功能有機結合,運用‘科技+制度’監管模式,加強了對民生資金的監管?!比ツ?月,湖北省監察廳副廳長、省糾風辦副主任馬世永一行到京山縣專題調研民生資金電子監管工作時這樣評價。
湖北省京山縣民生資金電子監管系統于2012年8月始建,同年10月正式運行。目前,全縣納入民生資金電子監管的單位26個,資金73項9.34億元,發放對象達237萬人(次)。
天下之大,民生為最。2012年,京山縣中央省市投入的民生資金近 10億元,僅“糧食三補”資金(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糧種補貼)就達1.31億元。而另一組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2年間,京山縣共查處民生資金方面案件 19件,處分23人,涉及資金54.19萬元。近年來,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社會建設目標,各級財政對民生投入的規模不斷擴大,范圍不斷拓展;而另一方面,在推進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又暴露出民生資金監管方面存在的諸多薄弱環節,一些損農、坑農,侵害群眾、集體利益的違紀違法案件時有發生。這些案件的發生,既損害了群眾的切身利益,破壞了黨群干群關系,也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為加強對民生資金的監管,京山縣動了很多腦筋。除了紀檢監察和財政部門參加相關部門組織的專項檢查外,群眾監督的作用也得到充分發揮。自1997年以來,通過村務公開欄公開、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網公開,為人民群眾對民生資金的監管打開了方便之門。京山縣財政局局長陳書浩告訴記者,雖然這些監管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他們仍然覺得不太滿意?!霸谠斜O管方式下,信息科技手段沒有得到很好地應用,導致了監管體系不健全,資金運行不透明,工作流程不規范等一系列問題。 ”他解釋說。
面臨日益突出的矛盾,京山縣開始思考建立民生資金電子監管系統,用這種更先進的科技手段來強化對民生資金的監管。這一系統必須能夠解決五大難題——民生資金全程監管難、數據審計難、監管量化難、身份甄別難、責任落實難。“建立民生資金電子監管系統后,所有的民生資金信息都在網上公開,不僅主動接受群眾監督,而且系統設計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變過去的事后監管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過程的電子動態監管,并且將公開與監督管理有機結合,將公開與異常信息預警糾錯有機結合,拓寬了監管層面,提升了監管力度,降低了監管成本,解決了過去監管難的諸多問題?!标悤葡蛴浾呓榻B。
記者到三陽財政所采訪時,財政所工作人員趙晴正在三陽財政服務大廳內的民生資金電子監管查詢點處,通過觸摸屏為屈山村8組的村民喻祥平查詢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補貼情況。查詢顯示,喻祥平2012年享受新農合補貼6153元,2013年分3次合計享受新農合補貼822元??吹讲樵兘Y果,喻祥平放了心,“查詢到的補貼金額和我享受的補貼一樣多,這個系統真是太方便了! ”他笑著說。
“不光是觸摸屏,凡是能上網的電腦或手機都能查詢到民生資金的補貼情況。”趙晴又接著向前來咨詢的三陽鎮萬關村村民毛朝孔、桂花村村民宋召明等人講解。

只要輸入姓名,就可以查詢民生資金分配使用情況和自己所應享受的各類補貼詳細情況。類似的查詢點在京山縣人口集中的點都有設置,群眾可以通過觸摸屏、電腦、手機等各種多媒體終端設備進行查詢。記者在京山縣財政局電腦上親自體驗了民生資金電子監管系統的便捷。進入民生資金電子監管網的“發放名冊”板塊,隨意選擇了“教育局”進行查詢,顯示2013年有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補助資金、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農村義務教育校舍維修補助資金等五種不同類型資金,再進一步查詢明細,每位學生的姓名、家庭住址、發放金額、發放日期等一目了然。
“信息公開平臺只是民生資金電子監管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整個系統由信息公開、業務操作、監管督辦三大平臺組成。通過這三大平臺,能夠實現資金管理政策和發放信息公開、實名查詢、投訴舉報、資金追蹤、監管聯動、狀態監測、異常預警、監察糾錯、績效考核等九大功能?!绷螡蔷┥娇h財政局負責民生資金電子監管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員,他向記者詳細介紹了民生資金電子監管系統的功能。
公開平臺的設計注重事前、事中和事后公開三個環節,體現了動態監管的特點。事前公開資金補貼政策、補助對象、補助標準、補助流程、辦理時限和辦事進度;事中公開民生資金流向,自動預警滯留、截留、克扣等情況;事后公開民生資金發放簽領情況。群眾可以登陸平臺查找自己應該享受的補貼類型和金額,并可以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在線投訴舉報。

業務平臺由縣直有關部門實行集中管理,按照各自的權限和職責將各類民生資金直接輸入平臺,平臺使用計算機系統固化審批流程,全程反映各類民生資金下達、發放、簽收流程,實行業務部門民生資金操作全程留痕,對因部門業務不同,導致資金發放重復、“互斥”等問題自動預警,有效防止資金發放的隨意性。
監管平臺主要通過系統設計的綜合監察圖、資金運行狀況圖、資金下達和發放統計表、資金受益統計表、部門績效排名表等5類綜合圖表,對資金的整體運行狀況進行全程監控??h直相關部門可以查看本單位資金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并糾正問題,縣、鎮紀檢監察機關可以查看網上自動預警和群眾舉報情況,迅速組織調查核實,及時查處違紀違法行為;縣政府可以根據“部門績效排名表”情況對相關部門進行量化考評。
為了保障民生資金電子監管工作有序進行,一系列規章制度也相繼出臺。按照《京山縣民生資金電子監管實施意見》和《京山縣民生資金電子監督管理制度(試行)》,各資金主管單位的工作職責、任務,以及工作程序和時限,都有明確的規定。
在管理上,遵循“誰發放、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以資金主管部門作為“第一責任人”,保證信息公開及時、準確、全面,達到工程項目類公開到點,補貼項目類公開到人的要求,重點對資金管理使用、項目進度、工程質量等實施日常監管?!拔覀円蟾骷壐鞑块T至少每5個工作日登錄一次電子監管系統進行隨機查訪,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問題。對于群眾的舉報投訴,要求在一個工作日內介入調查,七個工作日內辦結,并通過‘信息反饋’欄進行反饋?!必斦志珠L陳書浩補充,“為適應電子監管的新要求,財政局還對資金撥付流程進行了簡化和規范,凡審批程序規范、手續齊全的資金報告,在2個工作日內撥出并且錄入上網,便于資金主管部門及時發放?!?/p>

對于各部門在民生資金監管中的履職情況,有一套嚴格的責任追究和獎懲機制。通過對系統顯示的異常信息及處理回復情況的分析,采取實地檢查、專題調研、群眾監督、明察暗訪和案件查處等形式,查找監管中的漏洞和不足,實行追責問責。對各單位民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績效考核,取得優異成績的單位予以表彰,存在問題的單位分別給予批評教育、通報批評、組織處理、誡勉談話、取消單位和個人年度評先評優資格等處理。
系統運行以來,民生資金電子監管網查訪的人(次)已達 33.2萬,收到和處理來信、來訪及網上投訴43起。共處理系統預警的問題2827例,糾正問題2642例,糾正率達93.5%,其中資金重復發放2381例,涉及金額 2017萬余元;資金“互斥”246例,涉及金額 149萬元,其它異常200例。 “可以說,這一系統有效防止了民生資金多頭申報、虛報冒領、截留、擠占、挪用等問題的發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闭勂鹈裆Y金電子監管系統的成效,陳書浩十分興奮。
“在這種監管方式下,由過去各資金主管單位各自為政、分散作業,變為統一管理、全程監督,使他們從被動接受監督到主動實施監管?!标悤聘嬖V記者,目前京山縣已建立監控查詢點133個,形成了網絡監管全覆蓋。從系統運行情況來看,發現并及時糾正了不少問題,增強了責任單位履職意識。“比如縣人社局工作人員因工作程序失誤造成重復發放養老保險金147例,通過系統預警后及時整改,追回錯發資金4萬余元且繳入財政專戶;縣畜牧局利用系統對發放資金進行了清理,糾正異地重復申報能繁母豬補貼資金1000元。”他舉了兩個例子。
除此之外,過去在糧食“三補”資金發放過程中易出現的 “三重”(姓名、身份證、卡號)問題,通過監管網絡的建立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2013年我縣發放糧食‘三補’資金1.32億元,5月中旬全部發放到位,受益農戶各10.5萬戶,沒有出現‘三重’問題。通過這一系統,一些違法違規問題也得到處理。我縣先后查處了雁門口鎮臺嶺村黨支部書記諶某等人,通過虛報種植面積 425.2畝,套取補貼款3.66萬元給村集體使用的問題,對諶某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查處羅店鎮高山村黨支部書記張某等人虛報糧食種植面積,套取補貼款4.45萬元用于村集體開支的問題,對張某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标悤普J為,這一系統不僅推動了財政資金監管理念、監管體制和監管方式的創新,而且在落實民生政策和民生資金方面監督效果也比較明顯。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
記者手記:
民生問題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以民生為本,確保民生資金用到實處是財政部門的職責所在。然而,如何實現對民生資金的有效監管?“讓民生資金充分‘沐浴陽光’”無疑是最好的方式。1997年,在墻上公示縣鄉政務、村務信息;2005年,開通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網;2012年,民生資金電子監管系統上線。為了實現民生資金的“陽光監管”,湖北省京山縣一直不遺余力地嘗試和探索。一年多的實踐證明,民生資金電子監管系統又將民生資金的“陽光監管”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這一做法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