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權,新華社高級記者、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曾作為新華社記者多次常駐越南,歷任新華社河內分社記者、首席記者,經歷了越南戰爭,見證了中越關系惡化乃至兵戎相見、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化以及正常化以來的整個復雜歷史過程。退休前在新華社國際部負責亞太報道,并多次隨我國最高領導人出訪報道。從1974年開始關注并研究南海爭議問題,曾撰寫大量研究報告和公開評論。近年集中于對越南、東盟、南海和亞太問題的研究。
2013年10月舉行的越共十一屆八中全會通過了《新時期保衛祖國戰略的決議》,對10年前九屆八中全會通過的《新時期保衛祖國戰略》進行了補充、修正。這個決議沒有公布,但從一些權威媒體發表的重要解讀性文章可以看出,這個戰略就是越南的國家安全戰略。這個決議體現了越南關于國家安全戰略的新思維,其基本或核心的內容:一是明確了國家安全戰略的任務,二是明確了合作伙伴與斗爭對象的定位。
越南國家安全戰略的任務:越共十一大政治報告確定的戰略任務是“增強國防安全,牢牢保衛社會主義越南祖國”。另一種表述是:“保衛國家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保衛黨和社會主義制度。”
合作伙伴與斗爭對象的定位:據透露,越共九屆八中全會關于保衛祖國戰略的決議“以新的思維概括成了原則,體現了關于伙伴和對象的新視角并統一了認識”。決議做出后,“確定的原則及伙伴和對象的處理經受了實踐的檢驗,并證明了正確性。”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關于新形勢下保衛祖國戰略的第28-NQ/ YW號決議將這些原則變成觀點:“凡是尊重越南獨立主權、與越南建立并擴大平等互利友好關系的都是伙伴;凡是有反對、破壞我國在建設和保衛祖國事業中目標的陰謀和行動的任何勢力都是對象。另一方面,在當今迅速變化的復雜形勢下,需要有辯證的視角:每一個對象仍然可能有需要爭取、合作的一面;每一個伙伴也可能有與我們的利益相矛盾的一面,需要進行斗爭。”應對的方針是“既合作又斗爭”。
如果換位思考,那么就不難看清越南在國家安全戰略中“合作伙伴”和“斗爭對象”的具體所指,也就可以準確地把握越南在涉及國家安全戰略上的兩面性,由此來思考、研究、確定應對之策。
越南與南海爭端
南海爭端是中越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的一個“腫瘤”,這個“腫瘤”不會自行消失,也不容許動“外科手術”切除,惟一可取的是有關爭議方通過雙邊談判加以妥善處理和解決。關于越南近些年來的做法和動向,本文試列出以下10個方面的問題加以闡述。
一、南海爭端在越南國家安全戰略中的定位
越共2007年十屆四中全會通過了《到2020 年的海洋戰略》,2012年越南國會又通過了《越南海洋法》。這兩個文件的核心內容是西沙和南沙群島“主權屬于越南”。“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越南在越南東海(即我國南海)擁有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其面積相當于越南陸地面積的三倍。”
“以海致富”、“成為海洋強國”就是“越南夢”。這表明,越南通過黨內立法和國家立法的形式,將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法制化。任何人在這個問題上軟弱、退讓,那就是違反黨中央的決議,違反國家的法律,就會被扣上“投降”、“賣國”的帽子。
越南近些年在南海海域的所謂“維護主權”活動以及外交、宣傳活動將趨常態化、長期化。
二、越南在南海問題上的斗爭策略
20多年來,越南高層一直奉行“戰略上堅定、策略上靈活”的原則。越南早就決定南海問題的斗爭“以法理斗爭為主”。為此,越南近些年來傾舉國之力,進行歷史依據和法理方面的研究。在國際上,越南充分發揮其“軟實力”,廣泛開展外交和宣傳。南海問題事實上已經被“復雜化”“國際化”。
三、越南軍方在南海問題上的基本方針
越南軍方提出“四避”或“三避”方針,同時加快軍事現代化步伐。這“四避”就是“避免沖突、避
免對抗、避免依靠一國反對另一國、避免在政治上隸屬于外國”。簡化為“三避”即“避免沖突、避免對抗、避免隸屬”。
四、越南會不會與美國結盟在歷史上,越南和美國曾是不共戴天的敵人,打了許多年的仗。越美關系正常化近20年來,雙方關系有了巨大的改善和發展。越美關系是越南最重要、最復雜的雙邊關系之一。越南國內有人鼓吹與美國結盟,但這還不是越南黨和政府的決策。越南希望與美國結成“戰略伙伴關系”,但是還存在重大障礙。2013年7月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訪美時,雙方商定建立“全面伙伴關系”。
越南對美國的基本方針是“既合作又斗爭”。只要越南還沒有倒旗易幟,越美就不可能結成聯盟。這是兩國政治上結構性矛盾決定的。越南多年來奉行“三不”國防政策—“不與任何軍事集團結盟、不準任何外國在越南設立軍事基地、不依靠一個國家反對另一個國家”。這項政策排除了越美結盟的可能性。金蘭灣曾是美國在越戰中的重要海空軍事基地。越南準許美國和任何國家的船只到金蘭灣對外開放部分進行維修和后勤補給,但不會準許美國和任何國家染指金蘭灣軍港。將來,如果有朝一日越美結盟,也就是越南正式倒旗易幟之日。美國對越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在和平中奪回戰爭中失去的東西”。
五、越南會不會在南海問題上與東盟結成反華聯盟
東盟一直關注和憂慮南海爭端會影響地區和平穩定。2002年,東盟與中國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東盟10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既因為共同利益而有共同之處,又因為利益不同而有不同之處。總的來說,保持南海和平穩定是東盟10國的共同利益,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是10國的共同主張。但是,在東盟10國中,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是南海島礁領土主權的直接爭議方;印尼與島礁主權爭議無關,但印尼和上述4國都是海洋權益的直接爭端方,矛盾的焦點之一是“九段線”。東盟其他5國—新加坡、泰國、緬甸、柬埔寨、老撾與南海爭端的兩個方面均無直接關系。這些國家的利益各不相同,與我國總體關系的深淺也不相同,所以在南海爭端上的態度也有很多區別。
總而言之,東盟不可能就南海問題結成反華聯盟。當然,東盟在南海問題上還是可以找到一致的聲音和共同的立場。
六、越南會不會與菲律賓聯手結盟反華
越菲在南沙群島爭議問題上有共同利益。近些年來,雙方交往交流密切,外交和防務領域協作加強,一唱一和、相互利用的合作趨勢十分明顯。但是,有兩個基本因素導致越菲難以結成反華聯盟:一是越菲之間在南沙群島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同樣存在難以解決的爭端。目前不過是雙方把主要矛頭針對中國,從而暫時掩蓋了它們之間的矛盾。第二,越南目前尚顧忌到與中國的政治、經濟關系具有生死存亡的意義,不愿因南海爭端而全面惡化越中關系。
七、越南會不會同意俄羅斯“重返”金蘭灣
越南的武器裝備長期以來依賴于俄羅斯。近年來,越加強從俄羅斯采購先進武器裝備,引進軍工生產技術。越高端軍事技術人才的培養也主要依靠俄羅斯。美對越實施武器禁運至今仍未解除,解禁的僅是非殺傷性軍事裝備。越在金蘭灣建設潛艇基地等重要軍事設施、培訓潛艇人員及其他高端裝備使用人員等基本上依靠俄羅斯。但是,越南也明確宣布奉行“三不”國防政策,其中“不準外國在越設立軍事基地”同樣適用于俄羅斯。
俄羅斯在越南國防、軍事領域擁有重大影響力,但越南不會再像20世紀70年代末那樣與俄羅斯重新結盟,不會拱手把金蘭灣基地控制權交給俄羅斯。誠然,從現實和趨勢來看,越俄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將會不斷深化,俄羅斯在越南的影響力會繼續加強。所謂俄羅斯“重返金蘭灣”,就影響力而言是肯定的,但從控制權而言則是否定的。
八、越南會不會利用東海爭端乘機在南海挑釁生事
越南本來在中日領土爭端中持中立態度。隨著東海、南海爭端的加劇,越南和日本在領土爭端問題上有很多相似相通之處。從本質上看,日越之間是相互同情的。近年來,日本乘機全面拉攏越南;越南也需要日本的市場、投資和援助。可以說,日越“戰略伙伴關系”是最穩固的。但是,越南官方還沒有在中日爭端中“選邊站”,也未必公然放棄這一做法。因此,越南乘中日東海爭端激化之機在南海挑釁生事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從近期的動向來看,日越之間的關系在加速靠近,“聯手制華”的意圖相當明顯。
九、越南全黨工作重心是否改變
越共的“經濟建設為重心,黨的建設是關鍵”基本方針還沒有改變。由此,越南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防范發生沖突、戰爭。越南曾經流傳過一句話:對中國“既愛又厭,既希望又害怕”。越南一位“友華派”人士解讀說:“‘愛’,因為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大國,只有中國站得穩,越南才能站得穩。‘厭’,因為對中國一些人的大國主義作風和做法感到厭惡。‘希望’,就是希望改革開放成效巨大、國力越來越強大的中國真心實意與越南合作,使越南早日實現工業化、現代化。‘怕’,就是害怕被中國打。”
十、越南高層在南海問題上是否有分歧
越南高層和各部門在主權和主權權益問題上沒有分歧。越共的決議、國家的法律已將這個問題法制化。但是在如何處理南海爭議問題上顯然存在分歧和差異。“友華派”(主要是黨系和軍系)從整個大局特別是政治厲害關系出發,不能不盡力維護和發展越中關系,主張“從國家和民族長遠和根本的利益出發”來處理南海爭端,希望落實越中高層近幾年達成的共識。但是,越南內部所謂的“現代派”在處理南海問題上持激進態度,企圖以“愛國主義”“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作為“籌碼”,爭取國內民意、黨內支持和美國的回報。“現代派”在越南掌握的實權很大,尤其在政府系統相當強勢。這兩派之間有共同點,也有分歧;既有矛盾,也有妥協。這就形成了越南在許多問題上的“兩面性”。
越南國家安全戰略需應對“四個危機”
越南共產黨20多年來有很強烈的憂患意識,即“四個危機”,這就是經濟滯后的危機;偏離社會主義方向的危機;和平演變、顛覆暴亂的危機;貪污腐敗、官僚主義的危機。
近些年來,越南圍繞“四個危機”的斗爭尖銳、激烈。外部敵對勢力的政治、思想和組織滲透越來越深,內部各種錯誤思潮泛濫蔓延,社會矛盾和沖突事件頻發,貪污腐敗問題嚴重。這些問題集中反映到黨內高層,越南在“護旗”和“倒旗”問題上存在深刻的矛盾和斗爭。
自蘇聯東歐劇變以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低潮。越南是世界上第二大執政的共產黨,在政治意識形態領域和改革開放等方面與我黨我國共同點最多。西方以前通常將中越稱為“意識形態盟友”。在當前國際形勢下,這是一筆值得珍視的政治資產。我們要充分發揮這個優勢,加強與越南的戰略合作,共同防范、抵御西方在涉及共產黨執政、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等方方面面的交流與合作。
越南面臨“ 顏色革命”的危險是無可置疑的。今年5月以來,越南國內發生的一系列事態以及越南在外交上的大幅變動顯示,西方敵對勢力正在利用中越南海爭端,煽風點火,遙控指揮,策動
越南的所謂“第二次革新”或所謂“民主革命”,徹底顛覆越共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一旦越式“顏色革命”成為現實,我國的周邊戰略環境和安全形勢將面臨嚴峻挑戰,我國與東盟的關系也將面對諸多挑戰。
責任編輯:安翠香
后記:本專題主要參考了《世界主要國家安全機制內幕》一書,感謝江蘇人民出版社對本專題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