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鮮無人機無疑是近段時間以來半島武器話題的焦點裝備,可能是出于安撫國內民眾和向國內傳達韓國無人機技術水平高于朝鮮的信息,駐韓國京畿道揚州郡某空中偵察中隊4月8日公開了韓國陸軍“夜間入侵者”-300無人機(下文簡稱為“夜侵者”-300)的飛行訓練情況。訓練中無人機展示了起飛、著陸和在機動發射車起飛的情景。雖然韓國無人機沒有像朝鮮無人機那樣大出風頭,但它的及時亮相還是吸引了世人的注目。
韓國無人機的發展戰略
韓國軍方對無人機表現出興趣的時間比較晚,其表現出明確的興趣始于1978年,當時韓南機械廠研制了一種遙控無人靶機。無人機在越南戰爭和中東戰爭展現出的巨大軍事潛力引起了韓國軍方的興趣,韓國軍方當時曾對無人機的軍事用途進行過專項研究。1988年韓國國防發展局(ADD)和大宇公司航空分部啟動無人機研制計劃。1995年月2月,韓國軍方開始考慮從以色列引進2架無人機,并在1997年采購了2架以色列生產的“搜索者”無人機,無人機于1998年初交付使用。
根據相關資料,韓國國防部在20世紀90年代初制定了無人機“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以實現在2020年前后打造一支裝備近、中、遠程相結合的戰術及戰略無人機部隊。第一步是在2009年前后研制出滿足炮兵目標指示、軍隊近程偵察和邊境監視的小型戰術無人偵察機。“夜侵者”-300型無人機的批量裝備部隊說明“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一步已經完成。第二步是在2012年左右研制出類似美國“捕食者”的長航時中型無人偵察機及察-打一體無人機。第三步是購買或研制類似“全球鷹”戰略無人偵察機。從韓國無人機發展戰略制定之后無人機發展來看,其發展戰略并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著世界無人機技術發展和軍隊需求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微型無人偵察機、小型無人攻擊機和大型隱身無人作戰飛機也納入了無人機發展戰略的規劃之中。
在韓國國防部啟動無人機研制計劃之初,韓國無人機主要由韓國國防發展局和國內航空公司負責。為了提高本國航空工業實力,韓國在1999年將三星航宇工業公司、大宇重工和現代集團的航宇分部合并成立了韓國航宇工業(KAI)有限公司。韓國航宇工業公司目前是韓國惟一的飛機整機制造商,也是韓國最大的航宇工業公司,韓國目前的重大航空生產項目均由該公司承擔,因此其也是韓國無人機發展的領跑者。與有人駕駛作戰飛機相比,無人機技術相比之下比較簡單(常規氣動布局中小型無人機),其對航空工業基礎和技術儲備的要求也低得多。通過多年的努力,韓國航宇工業有限公司及一些其他航空企業研制了多種無人機,無人機也成為其航空工業中發展最快、獲得成果最多的飛行器。
微型/小型戰術無人機
在1988年,韓國啟動了國產XRPV-1無人機研制計劃,該無人機在1993年進行了首飛,1998年交付韓國軍隊。“夜侵者”-300無人機是和XRPV-1無人機項目同一時期的另一個無人機項目,其也是韓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國產無人機。該無人機最初由大宇公司航空分部負責(韓國航宇工業公司組建之后,“夜侵者”-300無人機成為其旗下的產品),項目最初代號為“Bijo”,無人機代號為“獵隼(Doyosae)”。“獵隼”原型機于1993年首飛,其完成開發后的型號稱為XSR-1,并在1996年舉行的首爾航空展上亮相。
根據計劃,該型無人機完成剩余研制工作后,最快可在1998年交付韓國軍方,但全部研制工作直到2000年8月才完成,這說明無人機在研制過程中遇到不少技術難題。2001年,軍方正式與韓國航宇工業公司簽訂生產合同,據悉當年韓國陸軍采購了5套無人機系統。“夜侵者”-300無人機主要用戶是韓國陸軍,第一套系統于2003年11月交付韓國陸軍,并于次年形成作戰能力,據韓國媒體報道,至2008年陸軍已總計接收了30套系統。除了韓國陸軍,韓國海軍也在2003年開始采購該型無人機。
“夜侵者”-300無人機采用窄型雙尾桁上單翼小型無人偵察機典型氣動布局,動力裝置后置,后三點式固定起落架,外形與以色列研制的“搜索者”無人機非常相似,“夜侵者”-300無人機長4.8米,翼展6.4米,最大起飛重量300千克,任務載荷45千克,動力裝置為一臺功率為50馬力的汪克爾活塞發動機,續航時間約6小時,最大飛行速度180千米/時,數據鏈傳輸距離120千米(采用中繼時可達357千米)。無人機機體中部腹部安裝了一個光電轉塔,轉塔集成了白光電視攝像機和紅外熱成像儀。無人機采用導軌氣壓彈射起飛方式,起落架滑跑或傘降回收。一套無人機系統包括6架無人機、一部機動地面控制站和一部機動式地面發射裝置,控制站還含一套可分離的地面控制終端,它可中繼來自地面控制站的控制指令,將其傳輸給飛行中的無人機,也可反向地將來自飛行平臺的壓縮數據傳輸回地面控制站。
韓國航宇工業公司研制的小型無人機型號比較多,除了“夜侵者”-300,KUS-7和KUS-9也是其研制的小型無人機。KUS-7無人機在2007年8月首飛,機身長3.1米,翼展3.4米,最大起飛重量70千克,任務載荷7千克,續航時間約2. 5小時,航程45千米,最大飛行速度150千米/時。KUS-7是一種小型民用無人機,用于海事巡邏和森林火警監控。韓國航宇工業公司在2008年的首爾航空航天防務展上展出了KUS-9無人機。KUS-9無人機外形像一架縮小版的MQ-1B無人機,無人機翼展4.2米,機身長3.4米,最大起飛重量150千克,任務載荷負載20千克,續航時間約8小時,航程8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180千米/時。
韓國陸軍裝備“夜侵者”-300無人機之后開始尋求單兵手拋發射微型無人機,用于前沿戰術偵察。2007年2月,韓國陸軍公布了對單兵手拋發射微型無人機的需求信息,優康(Ucon)公司研制“遙控眼”- 006型微型無人機和以色列“云雀”-2微型無人機參與了競標。2007年,韓國軍方選擇了以色列研制的“云雀”-2無人機。此次競標讓優康公司的“遙控眼”系列無人機開始被世人熟知。“遙控眼”- 006型無人機采用單兵手持拋擲式發射,外形和大家熟知的美國“大烏鴉”微型無人機相似,無人機采用傘式輕質機翼,機身長1.55米,翼展2.72米,全重6.5千克,續航時間超過1. 5小時,航程15千米,最大速度75千米/時,據悉阿聯酋采購了該型無人機。
優康公司之后還研制了“遙控眼”-002及“遙控眼”-002B微型無人機(阿聯酋特也采購“遙控眼”-002無人機),“遙控眼”-002無人機長1.3米,翼展1.5米,全重2.7千克,續航時間超過1小時,任務半徑超過10 千米,最大速度80千米/ 時。“遙控眼”系列微型無人機都采用了微型無人機上單翼單尾桁典型氣動布局,機頭安裝了光電轉塔,無人機都采用手拋發射和降落傘回收方式。優康公司的“遙控眼”無人機家族中除了微型無人機,還包括尺寸更大的“遙控眼”-015小型無人機,采用圓柱型機體、上單翼和V型尾翼,動力裝置后置,外形像一架縮小版的以色列“赫爾墨斯”-450無人機,無人機翼展3.2米,機長1.5米,全重15千克,續航時間超過4小時,巡航速度170千米/時,最大航程50千米。
中型長航時戰術無人機
中型長航時戰術無人機已經成為無人機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其較大的尺寸和較長的續航時間,賦予無人機比較可觀的任務載荷量和長時間偵察監視能力,中型長航時無人機較大的尺寸和可觀任務載荷量可以使自身攜帶種類更多的任務載荷,一般可攜帶光電偵察裝置和合成孔徑雷達,偵察手段和偵察能力強于小型無人機。中型長航時無人機還可發展為察-打一體無人機,運用機載武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根據韓國無人機發展戰略,完成無人機戰略第一步的韓國將把中型無人機作為無人機發展的重點。
韓國航宇工業公司在研的中型無人機主要包括KUS-15和KAIC103兩種無人機。KUS-15無人機采用大展弦比上單翼帶V垂尾布局,動力裝置后置,機頭下方設置一個光電轉塔,起落架之間的機體腹部位設有了一個半圓形雷達罩,里面配有一部合成孔徑雷達。由于KUS-15配備了光電轉塔和合成孔徑雷達兩種偵察設備,其具有較強的全天候偵察能力,具備執行偵察、監視、目標截獲等任務。
在2013年首爾航空航天防務展上,韓國航宇工業公司向外界展示了其在研的另一款中型無人機,目前還不知該無人機的具體代號,本文暫用無人機模型上KAI C103作為該無人機代號。KAI C103無人機采用類似以色列“蒼鷺”無人機雙尾桁上單翼氣動布局,可回收前三點式起落架,機頭下方安裝了一個光電轉塔,機體靠近尾部的機腹下方安裝了一個圓蓋型雷達罩,動力裝置后置。機長15米,翼展9米,機高2.23米,最大起飛重量1.2噸,任務載荷500千克,續航時間超過15小時,從性能諸元來看,KAIC103無人機和以色列“蒼鷺”無人機相近,結合其相似的外形,韓國KAI C103可以說是山寨版“蒼鷺”無人機。KAI C103是一種察-打一體無人機,其機翼下方設有2個外掛架,可掛載一些小型空地導彈或炸彈,在偵察監視過程中打擊地面目標。根據韓國航宇工業公司公布的信息,KAI C103無人機預計在2017年首飛。
大型長航時戰略無人機
高空長航時戰略無人偵察機主要指續航時間大于20小時,飛行高度超過1萬米,主要執行戰略或戰役偵察任務的大型無人機,其具有持久的情報收集和戰場監視能力。高空長航時戰略無人偵察機是未來信息化戰爭不可或缺的重要裝備,其發展得到了許多國家空前重視,成為許多空軍強國或致力于建設空軍強國的國家重點發展的空軍裝備。對于近年來一直努力建設空軍強國的韓國來說,裝備大型長航時戰略無人偵察機是其空軍建設的重要一環。根據韓國媒體的報道,韓國在2005年舉行的韓美年度安保會議上就試探了采購美國“全球鷹”戰略無人偵察機的可能性。由于“全球鷹”無人機具備投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能力,其受美國簽訂的MTCR協議(導彈及其技術控制條約)的限制,不能向韓國出售。
2007年韓美國防部長會議期間,雙方再次討論了“全球鷹”的出售問題。韓國軍方表示2010年前引進4架,以完善偵察和情報搜集體系。2008年,美國表示已經找到了在不受MTCR條約的條件下向韓國出售“全球鷹”無人機的途徑,2009年5月,美國國防部正式表示愿意向韓國提供“全球鷹”無人機。雖然美國同意向韓國出售無人機,但高昂的單價讓談判陷入了僵局。2013年11月3日,韓國采辦機構DAPA表示,韓國計劃投資近9000億韓元(約合8.48億美元)采購4架“全球鷹”無人機,按計劃2017年首架“全球鷹”無人機將交付韓國。2014年3月,韓國防長正式宣布將從美國采購40架F-35A“閃電”Ⅱ戰斗機和4架“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總價值預計達77.48億美元,按計劃將于今年第3季度簽署有關采購協議。據稱韓國擁有該機后,可實現對朝鮮全境實施全天時、全天候偵察監視,大大增強韓國的持久偵察監視能力。
韓國在向美國購買“全球鷹”無人機過程中,韓國國防發展局在2006年啟動了國產大型長航時戰略無人偵察機,計劃開發一型能夠在1.4萬米的高空續航24小時的無人機(MUAV),無人機由韓國國防發展局和韓國航宇工業公司聯合研制。從韓國公布的MUAV想象圖來看,其外形和“全球鷹”相似,但發動機采用的渦輪螺旋槳,而“全球鷹”為渦扇發動機。在早期設計中,翼展大約為25米,最大起飛重量6.5噸,后來其翼展增加至27米。無人機配備了光電偵察裝置和合成孔徑雷達及衛星通信系統。目前MUAV仍處于研制之中,由于韓國已經正式向美國采購“全球鷹”無人機,MUAV很可能面臨下馬的遭遇。
隱身無人作戰飛機
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隨著氣動布局、飛控系統和電子設備等技術的不斷成熟,美國等一些航空大國開始發展以低信號為主要特征的隱身無人作戰飛機。經過10余年的發展,一些航空大國研制的隱身無人作戰飛機逐漸面世,如美國的X-47B、歐洲六國的“神經元”、中國的“利劍”等無人機都已經試飛成功。隱身無人作戰飛機很可能是改變未來戰爭模式的重要武器之一,韓國也加入了這波隱身無人作戰飛機發展熱潮,提出發展K-UCAV隱身無人作戰飛機。和大多數隱身無人作戰飛機采用飛翼式布局不同,韓國K-UCAV采用類似德國“梭魚”驗證機的氣動布局,機長8.4米,翼展9.1米,最大起飛重量4.055噸,最大升限12000米,最大飛行速度馬赫數0.85,續航時間為5小時。
K-UCV采用了有利于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的外形設計,機體上的突出結構較少,外表簡潔,動力系統安裝在機體的中央段,背部進氣。內置彈艙、優化進氣道和尾噴口等措施也是K-UCAV降低全向雷達反射截面積的重要措施,具有較好的雷達隱身能力。除了雷達隱身,K-UCAV還通過采用遮蔽式尾噴口、涂覆偽裝色等措施提高飛機的紅外隱身及聲隱身能力。目前,K-UCAV的縮比模型已經進行了首飛,若K-UCAV研制成功并裝備韓國空軍,依靠其出色的隱身能力,可在戰爭初期和“玄武”系列中遠程巡航導彈、F-35隱身戰斗機等武器一道充當“踢門者”的角色,增強韓國在戰爭初期的戰略突襲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在無人機發展戰略的指導下,韓國研制成功了多個型號的微型/小型無人機,中型/大型長航時無人機及隱身無人作戰飛機也處于研制之中,其無人機技術遠在朝鮮之上。
責任編輯:劉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