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我區啟動教育現代化工程,確立了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尤其強調素質教育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核心地位。由于以往對素質教育缺乏區域性、整體性和可行性的研究,過去的改革往往以局部、單項的零散性操作為主,學校之間發展很不平衡,區域內教育資源的整合力度遠遠不夠,導致素質教育未能形成一定體系,在前進中徘徊,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經過反思,我區教育局將“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公平”作為追求目標,即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以此指導素質教育政策的實施。由于學區區域是推進素質教育最基本、最理想的單元,具有學校和教師個體改革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越秀區教育局確立了區域性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的工作思路,強化責任意識,努力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素質教育發展道路。
〓〓一、創設學區資源共享環境
〓〓學區化管理是一項教育創新工作,它的主要創新之處在于對學區內的單位資源進行清理歸類,統籌規劃學區內各校優質教育資源,按五項共享資源的分類把現有資源和所需資源進行清理,依托教育信息平臺,提供資源目錄,方便各單位根據實際進行協調使用,在學區內各校間達成了共享意愿和計劃,提高學區管理運行的作用。
〓〓同時片區內以名校帶動組織講座,就教育教學相關問題展開討論,把各校現有的校本資源更好地利用起來。以此增進校際之間的分享與交流,從而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處于一種開放的聯系中,保持同步發展的狀態。
〓〓這種管理模式帶來了以下的優勢:
〓〓首先,在學區內能實現課程資源共享和人力資源共享(特級、骨干教師跨校示范、交流、指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區域內優秀教師的輻射、帶頭作用。
〓〓其次,能深層次挖掘和實現教育內涵的優質均衡發展(包括課程資源、人才資源、設施資源、信息資源等);在學區內實現資源融通,充分發揮學區各類教育資源的功能,為學生和教師創造條件,努力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第三,為學區內的學校與學校之間的交流合作搭建平臺。學校之間打破“圍墻”,優質學校的資源被學區內其他學校充分共享,教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第四,積極開展了教育教學及交流、培訓等各項教育活動,加強學校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區域素質教育發展等方面工作中發揮區域組織協調、合作管理等作用。
〓〓二、依托學區共享資源,探尋課題帶動學校發展的模式
〓〓課程資源、人才資源、設施資源、信息資源等共享資源的融通,充分發揮了學區各類教育資源的功能,為學生和教師創造條件。但如何用好這些資源,把它們作為課題研究的“左右臂”帶動學區內各校合理、均衡地發展呢?
〓〓1. 成立學區科研中心備課組。由學區內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和優秀教師組成學區科研中心備課組,結合學區的實際指導學區的學科科研教學工作、教研工作,定期開展活動,備課及研究成果學區共享,帶動教師教學能力的整體提高,優化學區師資力量。同時,強化教研部門的指導,教研員及時對各學區進行調研和指導,使這項工作科學地開展。
〓〓2. 面上攻破,構建“不同法人單位、聯校協調研究”形式,組織研究課題群。課題群指的是若干課題的聯合研究,它的組織形式有兩種。一為松散型,即將學區內各校相近選題的課題組織起來,建立定期的學習研討會制度,主要目的是使各課題有通暢的信息支持,提高研究起點,并在交流中相互促進。這一類課題群是通過凝集法形成的。這可以邀請當地專家與教研部門從已立項的課題目錄中選擇一些相近課題來組成。通過理論指導,優化隊伍,來提高檔次。二為緊密型,即確定一個核心課題,將這課題研究方向的內容分解成若干子課題,委托有基礎有興趣的學校與教師分頭開展研究,并定期組織研討,聯合形成不同層次的成果后結集交流。這一類課題群是通過征集法形成的。
〓〓3. 定時、定量組織有主題的征文與研討會。由于大量的自發研究在研究之初并未以課題形式出現,但在研究取向上卻有相對的集中。對于這些研究完全地納入程序式的課題管理是比較因難的,但一些場合進行這類研究的啟發、交流、評價卻是相當地必要。我們把組織有主題的征文或研討會的活動視作規劃管理的措施之一,是因為主題的選擇帶有很強的規劃與導向功能,這些征文在起到發動的作用同時,更重要的是把一些分散問題的研究匯聚到共同的意義上來,這是對“廣義課題”的有意義的規劃。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