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柴科夫斯基的套曲《四季》的藝術特色以及曲式結構進行分析,展現俄羅斯鋼琴家柴科夫斯基音樂作品的魅力和他偉大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和民族主義風格。
〓〓關鍵詞:柴柯夫斯基;音樂形象;浪漫主義;民族主義〓〓1. 作者簡介
〓〓只要提到俄國的作曲家,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彼得·伊里奇·柴柯夫斯基。在中國他還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老柴”。他是19世紀下半葉最獨特的俄羅斯作曲家,被人們稱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旋律大師”。他是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他的作品有著很強的抒情性和民族性,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有著熱情奔放的一面,卻不失細膩的情感,體現了他浪漫主義、民族主義、樂觀主義的精神。并且他也是俄羅斯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他把自己的靈魂和生命全部投入到自己的民族、國家甚至是整個人類。他創作了很多交響曲、歌劇、芭蕾舞劇、管弦樂作品和樂曲,影響了整個世界,是音樂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猶如黑夜中璀璨奪目的明珠。
〓〓柴柯夫斯基受圣彼得堡文藝月刊《小說家》的邀請,每個月寫一首與季節相關的鋼琴曲,柴柯夫斯基一口氣就寫下了十首描繪了俄羅斯春夏秋冬每個季節的不同美麗景象,可是六月和十一月卻一時寫不出來,最后他把《船歌》作為六月曲目,把《在馬車上》改名為《雪橇》作為十一月的曲目,出人意料是六月和十一月竟然是最出名的。他的十二首樂曲分別是一月《壁爐旁》、二月《狂歡節》、三月《云雀之歌》、四月《松雪草》、五月《白夜》、六月《船歌》、七月《割草人之歌》、八月《收獲》、九月《行獵》、十月《秋之歌》、十一月《雪橇》、十二月《圣誕節》。
〓〓2. 音樂形象的典型性
〓〓 柴柯夫斯基《四季》音樂作品中的音樂形象始終都是圍繞著俄羅斯的人和物。俄羅斯是一個地域寬廣的國家,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里的人們身材高大魁梧、性格豁達開朗、勇敢、有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那里有著名的莫斯科湖、貝加爾湖、西伯利亞的一顆明珠阿爾泰、圣誕老人的故鄉大烏斯秋格、北方威尼斯之稱的彼得堡、厄爾布魯士山。他們有著自己的信仰和節日,宗教信仰主要有自然崇拜、動物崇拜和植物崇拜,他們的宗教信仰不僅僅表現在宗教儀式、祭祀方面,在他們的生活方面也有體現。主要節日有復活節、圣誕節和洗禮節。人們十分喜歡圣誕節,在圣誕節的前夜1月6號人們是不能吃東西的,直到晚上才能開齋。必不可少的就是圣誕鴨。他對那里的大自然和人們有著無限的熱愛。
〓〓2.1以大自然為主題
〓〓俄羅斯幅員遼闊,跨越多個自然帶,其中最大的就是森林帶,那里景色秀麗為美,又不失大氣。春天充滿了生氣,夏天茂密的森林一望無際,秋天有著浪漫,冬天一片雪野。人們都深深地熱愛這片土地,當然柴柯夫斯基也不例外。他創作的《四季》就是以俄羅斯春夏秋冬四季風光為題材。比如說三月《云雀之歌》就描寫了一幅春天美麗的景象。春天來了天空一片湛藍,白云朵朵,春風拂面,大地的草兒花兒都長出來了,云雀歡快地在枝頭啼叫,仿佛是在贊美春天的美麗景象。五月《白云》描寫了俄羅斯的五月即將來臨,他趕走了冬天的寂寞,趕走了冬天的寒冷,多么新鮮清爽。十月《秋之歌》晚秋的季節樹葉凋零,隨風飄落,道路上全都是枯黃的樹葉,到處都是孤寂凄涼。
〓〓2.2人物性格的刻畫
〓〓俄羅斯是一個擅長跳舞的民族,他們舞蹈的產生和發展都和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系。人們勞動時,慶祝時,還有進行宗教儀式時都會用舞蹈來表達心情。比如在柴柯夫斯基的二月《狂歡節》人們在歡樂的節日氣氛中,喝著美酒,穿著華麗的衣裳,敲打著樂器,跳著舞蹈。樂曲中有俄羅斯特有的節奏,歡快和跳躍的旋律,純樸明快的雙拍子舞蹈特征。十二月《圣誕節》也是描寫了人們在這個美好的節日里載歌載舞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個姑娘跳舞的景象,表達了她對幸福的渴望。
〓〓俄羅斯人是正直淳樸的,他們愛好追求美好的生活。十一月《雪橇》這首樂曲具有民歌風格。俄羅斯的冬季十分漫長,整個大地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人們出行時騎著馬車揚著長鞭哼著俄羅斯的民歌,馬車開得飛快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嘚嘚的馬啼聲和清脆的鈴鐺聲交織在一起美妙動聽,馬車走過留下一條長長的車印,人們帶著希望駛向遠方。
〓〓俄羅斯的人們勤勞勇敢、豪放樂觀。在柴柯夫斯基的樂曲中就能得到體現,比如說一月《爐壁邊》描寫了俄羅斯的一月天氣還是很寒冷,外面呼呼地刮著大風,下著小雪,人們都不敢出門,天已經籠罩了朦朧的夜色,爐壁里的微火即將熄滅,燭光在微微閃爍。七月《割草人之歌》描寫了人們在田間卷起衣袖,揮著鐮刀,快樂的勞作情景。九月《狩獵之歌》描寫了俄羅斯人民的勇敢,早晨的太陽剛剛升起,出發的號角響起來了,人們騎上了馬兒整裝待發。
〓〓3. 作品中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在歐洲的音樂史上從19世紀一直持續一百多年的時間是浪漫主義時期,柴柯夫斯基正是出生在一個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他的音樂創作打破了古典時期音樂結構上的均衡和完整,追求個性表達,旋律更加自由,更富有想象力和抒情性。
〓〓我們知道《四季》描寫的是俄羅斯四季美麗的風光,通過樂曲表現了柴柯夫斯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幸福的渴望,對夢想的追求。他追求音樂旋律的優美,音樂的抒情性,被人們稱為“旋律”大師,他創作的靈感就像一股山泉源源不斷永不枯竭。他在《四季》沒有慣用傳統的音樂模式,加入了大量的變化音,不和諧的和弦恰當地表現音樂的情景與內涵,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五月《白夜》的詩歌里寫著“多么美妙的夜晚,幸?;\罩著一切,謝謝你,夜半親愛的故鄉!從冰凍的王國,從風雪的王國,你的五月飛奔而來,她是多么新鮮清爽!”俄羅斯氣候與中國不一樣,在五月他們迎來的是白夜,人們為這白夜交替的美妙感覺而歡呼。柴柯夫斯基用優美的旋律描寫白夜來臨時人們歡樂享受的畫面。用活躍的快板,跳躍歡快的節奏來描寫人們載歌載舞的畫面,贊嘆著白夜是多么美妙幸福。
〓〓六月《船歌》極具浪漫主義色彩,樂曲有著淳樸流利如歌一般的旋律。描繪的是夏日的夜晚,天空繁星閃爍,人們悠閑地劃著小船,在湖水中微微蕩漾,唯美夢幻的畫面。同時又有一股憂傷夾雜在其中,沉痛而甜蜜、憂郁而癡迷。船歌大多是8/6拍的小調調式,而柴柯夫斯基卻用的是4/4拍的節奏表現湖中的人們悠閑平穩的劃著小船的意境,它的旋律像俄羅斯民歌一樣有著淡淡的憂傷,節拍有著俄羅斯人民的性格一樣淳樸寬廣。
〓〓4. 作品中深深的民族主義精神
〓〓19世紀全世界的很多國家正在進行著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人們的愛國情緒比任何時期更加強烈,音樂的感情色彩也不斷加強,在作曲家的音樂作品中體現得更加深刻。柴柯夫斯基的鋼琴套曲《四季》正是通過描寫了俄羅斯的春夏秋冬的自然風光、勞動生活來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柴柯夫斯基的一家人都非常喜歡大自然,他的父母經常帶著他旅游觀光俄羅斯的美麗景象,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帶他去參加一些宴會節日、宗教儀式使他對故鄉的民俗風情,宗教信仰有了一些感悟。他的創作不僅僅是受家庭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受19世紀格林卡的影響。格林卡打破了一個國家孤立的音樂模式,將西方國家的作曲方式完美結合,使俄羅斯的音樂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二月《狂歡節》中,他就采用了俄羅斯特有的民族舞蹈節奏,整首樂曲都是運用的4/2拍的波卡爾節奏,充滿了活力和動感。描寫了人們在這美好的節日里舉行盛大的宴會,每個人都露著笑臉、盡情舞蹈歡樂的場景,展示出了俄羅斯舞蹈的熱情奔放和俄羅斯人民的開朗豪爽。十一月《雪橇》中,A樂段的主題旋律就如同是一首俄羅斯的名歌,B樂段中用跳音表現了馬夫爽朗的笑聲、馬蹄聲和清脆的鈴鐺聲。這首樂曲表現了俄羅斯優美動人的旋律和俄羅斯人勇敢、豪放、爽朗的性格特征,也體現了柴柯夫斯基濃郁的民族主義。
〓〓參考文獻
〓〓[1]吳維忠:我的音樂手冊,湖南文藝出版社,2002年4月.
〓〓[2]世元:柴柯夫斯基,俄羅斯音樂抒情大師,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年10月.
〓〓[3]廖西林:柴柯夫斯基鋼琴作品風格探析,藝術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
〓〓[4]張洪模:世界藝術大師傳記叢書—柴柯夫斯基[M],花山文藝出版社,1998年3月.
〓〓[5]錢仁康:《柴柯夫斯基—四季》[M],上海音樂出版,2000年6月.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