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短時作業是指學生只需在較短時間內,甚至是當堂完成的作業。學生學習活動的時空較小,以獨立完成為主,也可以尋求合作,一般實現對知識鞏固、遷移與提升。作業形式一般以讀、寫、畫、玩、講等形式為主,作業布置時間較靈活。
〓〓一、短時作業的特點
〓〓“快”即短時、及時。命制的作業要簡練,及時鞏固教學內容,增強理解的效果,提高記憶容量,減少遺忘率。
〓〓“準”即作業的命制要有很強的針對性,直指教學重點、難點、學生易錯點和常考點,讓學生經過鞏固練習,熟練掌握要點知識。
〓〓“狠”即作業的命制質量要高,題目要精選,材料的引用要緊跟時世,更要貼合學生實際,注重典型性、時政性和趣味性,在短時間內“狠狠地”吸引住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讓其全情投入。
〓〓“靈”即注重作業內容的層次性、形式的靈活性。短時作業設計更應體現層次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題而做,作業中也應有目的地穿插些心理過渡性練習和增強心理靈活性的練習,作業形式靈活多樣,不拘泥,關鍵要抓住學生的心。
〓〓吸引眼球,直指要害;使之動心,全程投入;分散學習,逐個擊破;短時完成,事半功倍。這正是學生在他們認為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學習中,最想達到的目的,也正是短時作業最適合運用到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優異特質。正是這些特質,使短時作業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的功能突出。
〓〓二、短時作業的突出功能
〓〓1. 及時鞏固功能
〓〓如在九年級第六課《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中講到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國的權力機關和最高權力機關這三個重要并極易混淆的概念時,課堂短時作業可以這樣設計:
〓〓誦讀:反復誦讀這三個概念,并標識關鍵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代表大會”、“最高權力”。
〓〓填空: 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我國的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 。
〓〓多選題: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議程包括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聽取和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對此理解錯誤的是()
A.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
B.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
C.中央國家機關受全國人大監督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
〓〓2. 活躍課堂氣氛,激發教學熱情的“醒腦”功能
〓〓每門學科課堂教學都有枯燥乏味的時候,思想品德課教學也不例外,是學生心中較屈指可數的“悶科”之一,因此,在課堂上需要適時醒腦。短時作業的設計相對基礎簡單,在學生昏昏欲睡之時通過完成概念誦讀喚醒其身,通過選擇題題肢糾錯喚醒其神,通過時政評論120秒,促進其互動參與。這樣思想品德短時作業不僅是傳統教學信息反饋的重要載體,更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教學熱情的“醒腦”良方。教師可以從學生作業中及時了解教學的真實效果,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以及思想品德狀況,反思自己在教學時的疏漏與不足,進行查漏補缺,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課堂上的每一項作業都應該成為教師走進學生內心世界,傾聽學生心聲,促進師生互動的催化劑。
〓〓3. 零存整取,分散學習,集中收益功能
〓〓根據現行的課程標準,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每周兩個課時,而語數英每周6個課時,物理每周3個課時,化學每周4個課時,思想品德課是最少的。在作業布置上,作為基礎學科語數英至少保證每天一練,而學生也愿意致力于語數英的學習。而思想品德的作業是他們最不愿意做的,選擇題還好,若是問答題動輒上百字,有時還會因審題失誤而全題報廢,吃力不討好。在復習階段還會出現練習卷,通常是在周末布置,周一回來檢查,空置率相當高。因此,教師必須在作業的布置上下功夫了。短時作業是最好的選擇。假設本周的作業內容有3~4道問答題,完成知識結構圖、選擇題、填空題、朗讀、背誦題若干,我們可以將作業內容呈現在一張A4練習卷上,然后安排學生每天完成一道問答題,搭配少量選擇、填空題、朗讀背誦題,這樣每次作業時間不超過15分鐘,而且難易搭配,學生有成就感,不知不覺三天后全卷完成,既夯實基礎又提升問答題答題能力,全面完成識記、理解、運用、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三維目標。把每周的作業卷收集到文件袋中,這樣一來,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科的親和度和熟悉度、作業完成的有效度逐漸提升,對知識點的掌握更系統化,有利于鞏固復習,并彌補了由于課時不足導致作業訓練的不足。這就是短時作業“分散投資,集中收益”功能。
〓〓三、短時作業的設計
〓〓誦讀、背誦作業。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給我們的啟示之一是記憶保持和誦讀次數的關系:誦讀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則記憶保持越久。教師應該教學生學會善于總結規律,學會巧記,而不是死記硬背。課堂上可以布置同學之間相互復述政治、法律等專用語、基本常識等,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這在復習課上的效果尤為突出,比如復習九年級第八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反復誦讀、背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含義、內容、地位、任務、有效形式等重要的常考的內容等,然后通過填空、選擇、完成知識結構圖等形式檢驗成果。
〓〓反思、分享、交流型作業。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心靈交融、智慧碰撞、生成發展的過程。反思、分享型的短時作業更是教學信息反饋的重要載體,更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反思與課堂收獲作業中及時了解教學的真實效果,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以及思想品德狀況,更能走進學生內心世界,傾聽學生心聲,了解學生喜好,與學生溝通思想、交流情感。例如,在八年級第八課《維護消費者權益》一課中,筆者利用《達芬奇家具“洋品牌”造假事件》一例貫穿全文知識點的教學,在講授完消費者如何維權的知識點后,可以設計一道分享題:達芬奇家具“洋品牌”造假事件對你今后的消費行為有何啟示?完成并交流
(1)
(2)
(3)
〓〓通過同學們對這項作業的完成,相互交流分享心得,使得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增強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意識和能力,掌握消費知識及維權途徑,學會理性消費,選擇適當合理的消費行為,培養良好的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得以有效實現,并有利于教師及時查漏補缺,把握正確的導向,提高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