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
〓〓教學中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結合現實生活,靈活的設置不同的教學情景,引發學生思考,使數學教學更加符合兒童的認知世界,讓生活直接、有效地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服務,使生活成為學生數學活動時的支點.
〓〓教學《數學廣角——植樹問題》時,在開課的過程中可創設如下情境:(教師出示:康師傅3+2餅干)
〓〓師:大家知道這是什么餅干嗎?
〓〓生:康師傅3+2餅干.
〓〓師:是啊,你們知道為什么叫它3+2呢?
〓〓生:因為它有3層餅干,兩層夾心.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像這種餅干與餅干之間的夾心在數學上我們稱之為“間隔”.(板書:間隔)我們可以說3層餅干中的間隔數是2.
〓〓師:其實在生活中只要你仔細觀察也能發現很多間隔.觀察你的手掌,數數看有幾個間隔?
〓〓生:人的手掌5根手指張開有4個間隔.
〓〓師:(課件出示圖片:五線譜):音樂課上的五線譜,五條線組成了幾個間隔呢?
〓〓生: 五線譜的五條線組成了4個間隔.
〓〓師:(課件出示圖片: 4盞路燈):小路上的4盞路燈組成了幾個間隔呢?
〓〓生: 4盞路燈組成了3個間隔.
〓〓師: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的間隔,你發現了嗎?
〓〓生1:匯演中心頂燈與頂燈間有間隔.
〓〓生2:我們站路隊的時候,同學與同學之間就有間隔.
〓〓生3:學校的樓房和樓房之間有間隔.
〓〓生4:教室里的桌椅與桌椅之間有間隔.
〓〓師:同學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真棒!植樹的時候,每相鄰兩棵樹之間也有間隔.(課件出示圖片:樹與樹之間的間隔)
〓〓師:像這些與間隔有關的數學問題,我們都稱為“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在《植樹問題》拓展部分,還可作這樣設計:
〓〓師:其實植樹問題不是只和種樹有關,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例子與植樹問題很相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圖片)
〓〓(1)課件出示車站圖片
〓〓師:數數看車站數有幾個?間隔數有幾個?它們有什么關系?
〓〓生:車站數有19個.間隔數有18個.車站數=間隔數+1
〓〓(2)課件出示樓房圖片
〓〓師:這座樓房有幾層?間隔數有幾個?它們有什么關系?
〓〓生:樓層數有3層.樓梯數有2層.樓層數=樓梯數+1
〓〓(3)課件出示敲鐘,播放敲鐘的聲音.
〓〓師:仔細聽敲了幾次鐘,有幾個間隔?它們有什么關系?(點擊聲音.)
〓〓生:敲鐘次數是4次,間隔數是 3個.敲鐘次數=間隔數+1
〓〓師:我們把這些叫做生活中的“植樹”現象.
〓〓在《植樹問題》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不同深度的情境,開放地探究空間,使學生有了充分地、滿足于個體認知需求的探究體驗。更加欣喜的是,以“植樹”為背景采用多媒體圖片與聲音等多種教學手段來出示生活中的“植樹問題”,以此來幫助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車站問題、敲鐘問題、爬樓問題等都與“植樹問題”有著相同的數學結構.“植樹問題”的放大,讓學生走出了“樹”的局限,走向了數學模型廣闊的生活天地.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