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數學課堂教學進度慢、容量小、很沉悶、效率低下,常常有“拖不動”的感覺。筆者在多年的高中文科數學教學中,一直通過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即課前精心設計問題,教學中激疑提問,導答釋疑,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提高文科數學課堂學習效率。
〓〓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能讓學生產生懸念,急于要了解問題的結果,使學生一開始就對新問題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有效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問題情境一:在講授指數函數時,可讓學生討論:一張足夠大的紙,對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問題情境二:在立體幾何起始課,可設置這樣一個問題引入:6根火柴首尾聯結,最多能構成幾個正三角形?問題情境三:在講授概率時,教師提出如下問題:在10000張有獎儲蓄的獎券中,設有1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10個三等獎,從中買1張獎券,中獎的概率是多少?……讓學生產生懸念,急于了解問題的解法,從而流露出迫切希望教師教給他們新知識的心情。
〓〓2. 激勵誘導,增強信心
〓〓自信心是學好數學的基本動力,是成功的根本保證。學生有較強的自信心,對戰勝學習中的困難才具備更大的決心和堅強的意志,才能在學習上不斷進取。而信心的樹立應由教師引導、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感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應該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易到難,讓學生能感受到解題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水平、態度、情感要進行適時、恰當的評價,以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例如,設函數y=lgax2■+2x+a其中a∈R。
〓〓(1)若fx的定義域為R,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2)若fx的值域為R,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對于兩個問題,題意非常清楚,關鍵是讓學生在審題中正確理解題意,看清隱含條件。第一問:定義域為R,真數恒為正數,學生容易想到ax2+2x+a>0恒成立,則a>0Δ<0,?圯0
〓〓3. 動手實驗,提高感性認識
〓〓立體幾何是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來的學科,這種抽象需要在感性認識所取得的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立體幾何,需要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然而,由于受年齡、經驗和文化基礎等因素的限制,學生的空間想象及抽象思維還常常離不開具體的、直觀的感覺經驗的支持。因此,在立體幾何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遇到障礙,這時教師可以運用直觀手段進行適當的引導,如模型演示、列舉事例、課件展示、動作輔助等進行必要的啟發和誘導,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經驗,同時引導學生動手做模型實驗,如長方形紙片可折出直三棱柱或正三棱柱或圓柱,也可折出三棱錐或四棱錐模型,碰到折疊問題亦可仿照,這樣學生常常會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從而為問題的回答開辟新的天地。
〓〓例如,(2013廣東文8)設l為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A. 若l∥α,l∥β,則α∥β
B. 若l⊥α,l⊥β,則α∥β
C. 若l⊥α,l∥β,則α∥β
D. 若α⊥β,l∥α,則l⊥β
〓〓對于這類問題,大多數學生由于缺乏空間想象力,常常覺得問題似是而非,如果教師借助于實物,如打開的書本立于桌面觀察書本邊緣線與桌面(線面平行、垂直)、墻角線與地面(線面垂直)、教室門與地面(面面垂直)、手中的筆與桌面或數學模型、課件等進行引導,給學生展示直觀的現象,不僅問題很容易得到解決,而且為學生思考解決同類問題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此外,還可以通過變式練習來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通過合作探究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