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過程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學生們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經歷的是一個同化、順應、最后達到平衡并進行內化的過程。知識的獲得并不是通過結果來呈現的,而應該是過程中的體驗和領悟,在過程中獲得知識,獲得提升。教師在教學中注重過程的引導,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們的潛能,提升學生們的各項思維能力。
〓〓1. 用情境化的過程來幫助學生們學習概念
〓〓教學情境化是近年來課程改革中的一個熱點,情境化的教學就是為學生創建一個學習的情境,在情境的體驗和指導下,促進知識的學習。情境化的過程設計可以引用一些與所學知識相關的故事,可以設置一些相關的懸念或者是矛盾的問題,通常可以采用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概念的學習都是比較抽象的,情境化的學習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們理解抽象的概念,把概念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促進概念的理解和深入學習。
〓〓比如說在學習函數的概念時,函數的概念可以說是初中數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因為函數的概念相比起初中階段所學的其他概念,是非常抽象的,這也是初中階段數學學習的一個新臺階,是初中數學的難點,同時又是高中數學的基礎。函數概念的教學是否成功,將極大地影響著函數的學習,像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和二次函數,都是初中的重點,而概念是一個開端,必須要正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好。在上課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把函數的概念直接教給學生,而不注重過程的理解和學習,相信肯定不會有效果。因為函數的概念必須要結合實際問題去體驗這個概念形成的過程。
〓〓在函數概念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實際的例子表現出來并分析,并結合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自主地學習和分析。函數的概念在課本上的描述是:對x的每一個確定的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稱y是x的函數。函數研究的對象是變化過程中兩個變量間的關系。也就是說函數代表的是一種量與量之間的關系。如果教師直接把概念灌輸給學生,他們肯定很難理解,那么可以通過適當的例子來闡明,并啟發學生們自主思考。教師再進行適當的小結,總結函數的概念,也就是判斷兩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函數關系時,關鍵還是要抓住概念中的關鍵字“對于x的每一個確定的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它對應”。那么,學生對函數概念的本質的理解也更進了一步。對函數的對應關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很好地體驗到了函數的概念,抽象的概念也變得更加具體,更容易理解。至此,函數概念的學習和理解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關鍵就是教學中能夠結合實例,讓學生體驗概念形成的過程,同時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
〓〓2. 用設問引導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們思考解題的過程
〓〓不少教師可能會覺得習題課很輕松,不用怎么備課,直接讓學生們讀題目,審題,思考和解答。但實際上,習題課的教學同樣要注重過程化,過程化的習題教學才是發展學生的能力,發散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而要對一道題的細節和過程體現出來,教師同樣要在課前做好準備,設計好能夠引導學生們探究、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更加具體。比如有如下的一道題:如上圖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y=-2x+2與x軸、y軸分別相交于點A、B。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雙曲線y=■在第一象限經過點D。(1)求雙曲線表示的函數解析式。(2)將正方形ABCD沿x軸向左平移幾個單位長度時,點C的對應點C'恰好落在(1)中的雙曲線上。
〓〓教師在這道題的講解過程中就要注重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追求正確答案。在第(1)個問題中,要求的是雙曲線的函數解析式,那么第一步要先設出它的解析式,再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在平時是如何來求雙曲線的函數解析式的。學生們會思考相關的方法,明確知道必須要找出雙曲線上某個點的坐標。接著引導學生觀察雙曲線的點,學生很快找到了目標,就是要找出點D的坐標。而該點的坐標又剛好是圖中直角三角形的一個頂點,那么該點的坐標就轉化成為圖中直角三角形相關線段的長度。線段的長度又與圖中的直線方程聯系了起來,于是,學生又開始從直線方程思考,求出了直線與坐標軸的交點坐標,結合圖中的直角三角形,得到了點D的坐標。第(2)個問題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去啟發學生一步步思考。學生在解題的學習中學到的是思維過程、思考方式以及解題的方法。教師只有在這個過程中重視解題過程的指導,學生才能在過程化的學習中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