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不少文質兼美的寓言故事。當我們指導學生閱讀一篇寓言故事,不應只停留在熟悉其中的情節、人物,明白書中大意而已,還需要作進一步的鑒賞和思考。那么,應該如何實施小學寓言故事的閱讀教學呢?
〓〓一、梳理文段,把握寓言故事內容
〓〓學習寓言,主要探討故事的構思立意,揭示故事的寓意。這樣就需要我們梳理故事的順序,把握文章的大意。寓言故事短小,一般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描寫。小學階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課文,比如《亡羊補牢》、《南轅北轍》、《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白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節,也就是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那么,如何使學生弄清故事情節,把握故事內容呢?可以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梳理寓言故事的來龍去脈。
〓〓把握重點詞理解課文,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點字詞。比方說《揠苗助長》一文中“筋疲力盡”的意思,除了力氣用盡之外,還從中體會到種田人想莊稼快點長大的焦急心情。因此,教學中面對三年級的孩子要指導他們學會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想想從“筋疲力盡”、“巴望”等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從而對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更加深刻。
〓〓加強朗讀指導,啟發學生把故事中表達的意思讀出來。如學習“坐井觀天”時,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小鳥和青蛙對天到底有多大這件事的態度。通過情景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分享體驗,理解寓言故事道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個字,但是幾乎每一則寓言,都有一個生動有趣、情節富于變化的故事,同時語言精練簡潔易于朗讀,這樣的故事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從而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寓言故事往往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們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就像慈愛聰明的長者,總是語重心長地告訴人們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于小學生形象思維較強,理解能力較差,缺乏感性經驗,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故事情境并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在閱讀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學習寓言故事時,一定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身邊以及在電視、電影或讀過的故事里所知道的類似的人。比方說:學習了《亡羊補牢》,可以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有沒有犯過和養羊人一樣的錯誤?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么做?還有學習了《南轅北轍》,可以談一談這個人錯在哪里?你想對這個楚國人說些什么?學習了寓言故事你收獲了些什么?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中通過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寓言教學的延伸應用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大量閱讀優秀的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從而使學生對寓言有所認識和了解。拓展他們的視野,擴大他們的閱讀量。提高學生對寓言的興趣,對語文學習起了推動。
〓〓寓言在作文教學上的應用,可延伸至讀后感的寫作指導。除此之外,可以續寫寓言、改寫故事、換個角色寫作等。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想象力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積極作用。寓言故事是一個充滿了機智、幽默、滑稽、諷刺、膽識和豐富的想象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機。比如《坐井觀天》,我們會設計一個續寫,青蛙跳出井后,看到天,他會說些什么呢?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加深對寓言的理解。
〓〓另外,故事總是從反面給讀者以教育,所以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對寓言角色接受教訓后做正面的描述,進行改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的教學環節,可以根據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訓性、角色少和形象夸張可笑的特征進行設計。例如,《狐假虎威》這則寓言故事諷刺老虎的兇殘、愚蠢和狐貍的狡猾、仗勢欺人的可惡行為。因此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給學生以更深刻的教育。如在小動物看見老虎來了紛紛逃走時,一只劍龍來了,它建議老虎站在旁邊觀看,讓狐貍自己向前走,結果老虎恍然大悟。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