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提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這種思想正在深刻地影響著眾多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在教學中,許多年輕教師盡管力避“滿堂灌”“填鴨式”之嫌,但仍顯得力不從心,很難使自己坐到“主導”的位置上來,未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呢?
〓〓一、導在優化教材前
〓〓哲學家培根說:“跛足而不迷途,能趕上雖健步如飛,但誤入歧途的人。”因此,處理教材需講究一定的方法,才不致于事倍功半。
〓〓1. 通覽教材,鳥瞰全局
〓〓要了解初中語文新教材的特點,了解每個單元的單元提示,另外,教科書后面有關寫作實踐、語法知識等內容也在通覽之內。這樣可以確定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案,可以增強教學的計劃性和有序性,維護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連續性,從而在教學中執簡馭繁,縱橫弛騁。
〓〓2. 精心設計,妥善安排
〓〓教師在課前的設置中要體現對課文重點與難點的把握與理解,并精心設計為能啟動學生思維能力的各種題型的閱讀題,作為課前預習作業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找出疑難點,以備帶問題聽課。教師能在課堂上胸中有丘壑,哪些內容需要教師主講,哪些內容讓學生自學,哪些需詳加剖析,哪些只需略加指導;提出的問題高而可攀,設計的問題難而有度。課堂的精心設計,力求開頭引人入勝,中部豐滿堅實,結尾耐人尋味。師生雙方有備而戰,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二、導在興趣培養上
〓〓科學大師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纱丝芍?,興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學習的動力。因此,我們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
〓〓1. 激發興趣于導讀伊始
〓〓在課文新授的開端,應注意導入新課的趣味性,譬如我在教《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時候,首先給學生做了這樣的演示:往透明的各自盛有氫氧化銅和鹽酸溶液的試管內滴入酚酞溶液,請大家觀看。一會兒,學生發現一個試管內的溶液變紅了,而另一個變藍了,興趣盎然,很想知道這當中的奧秘。這種起始階段的興趣激發,使學者進入了亢奮的精神狀態,為進入新課文蓄了勢。
〓〓2. 保持興趣于導讀全程
〓〓根據閱讀訓練的需要,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不同角度,另劈蹊徑,巧設疑問,帶領學生知疑而進,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如《曹劌論戰》這一課,作者通過對比反襯的運用去著意刻畫曹劌的形象,就作品而言,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在分析魯莊公這一人物形象時,大部分學生都說他“鄙”,說他是一位昏君。有的說他政治上無能,竟然把取勝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教師在肯定學生答案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再問學生:在他的身上,是否也有值得我們認可的地方呢?問題提出后,學生踴躍發言。這樣引導,使學者保持了亢奮的精神狀態,學習熱情不減,也便于讓其他同學從發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啟示,得到裨益,使更多的學生“豁然開朗”,從而學到閱讀分析的正確思維方法。
〓〓三、導在恰當點撥時
〓〓我進行作文訓練實驗時,要求學生寫生活中的一件事,交稿后,我發現有的字句難辨,錯別字滿篇;有些篇幅只有一、二百字,最多的不足500字。而且大多數內容貧乏,千篇一律。針對這種情況,我冷靜思考,覺得首先解決的不是依照序列“怎么寫,而是寫什么”,“必須注重傾吐他們的積蓄”(葉圣陶)??墒峭瑢W的積蓄是什么呢?怎樣引來他們的活水源頭呢?由此,我決定選準“文題”為突破口,把作文的水源鑿通,把籠罩在學生頭上的迷霧撥開,引來活水。如,我選了魯訊的《風箏》、《社戲》,張潔的《挖薺菜》和高爾基的《童年》(節選)讀給大家聽,我發出倡議,召開故事會,講述自己童年和小學的故事。通過這次作文的點撥,收到一定的效果。學生們都說:“過去不知寫啥,只會照書上的作文編,這次經過老師的點撥,我懂了,作文就是寫自己經歷過的事?!?/p>
〓〓形式和方法靈活多樣,富于變化,但“導”的作用在我們的教學中是無法被忽視的。恰當不失時機的引導,撥開了學生學習中的迷霧,就如黑夜里的一盞燈,引領著學生走出一片新天地,去領略絢麗多彩的無限風景。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