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為實施新課標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拓展活動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促進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多媒體音像結合,容量大,直觀生動,感染力強,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教學效果顯著。在教學二年級上冊《誠實故事會》時,播放動畫片《狼來了》,利用音畫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引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放羊的孩子為什么要騙鄉親們“狼來了”?為什么后來真的狼來了反而沒有人相信他了呢?接著播放連環畫《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讓學生議一議:國王為什么偏偏選中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為他的繼承人?如果你是這位小孩,你希望自己的花盆里長出花來嗎?由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學生興趣高漲,思維活躍,討論熱烈,較為準確地評價故事中的主人公,課文的思想內涵順利被學生領悟、內化,明辯了是非,懂得了說謊害處大的道理。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夠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感觀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拓寬學生知識面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和寬松的心理氛圍,將生活中的豐富資源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拓展學生視野,擴大知識容量。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好壯麗的一個家》時,由于孩子們的生活閱歷、空間有限,教師通過課件,把音、像、圖、文等融于一體,在背景音樂《愛我中華》歌聲中,播放祖國各地風貌、民俗景觀,把不同的文化、風俗等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兒童在有限的時空中領略祖國的無限風光,知道我國共有56個民族,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大家庭,初步了解一些少數民族的文化和風俗,感受祖國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接著在《大中國》的旋律中欣賞風光片《長江和黃河》,在音畫一體中學生了解了兩河流域的一些名勝古跡,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同時也使兒童認識到祖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有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名勝古跡遍布全國,其中很多被列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看,北京的故宮、長城,陜西的秦陵兵馬俑,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是著名的文化遺產,山東泰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四川峨眉山……是世界自然遺產。
〓〓運用多媒體技術,學生仿佛置身于祖國獨特、壯美的山水之間,拓展視野,豐富知識,情感融入,獲得對家鄉、對祖國的自豪感和美好體驗。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
〓〓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教材中富有說服力的文字、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生活與品德在自主探究中交融,讓學生的自主能力在活動中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二年級上冊《我們這里的農產品》時,讓孩子們課前對家鄉或周圍的農產品進行調查。要求學生去市場、鄉村看看、找找,了解農產品的名稱、價格、用途等,看誰知道的多。提示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如調查表、畫畫、拍攝、錄像、實物展示等來完成自己的調查任務,并附上自己在調查過程中的感受。課堂上,教師把調查結果用投影顯示在大屏幕上,全班交流。生1:我調查了黃瓜、冬瓜、土豆……知道了我們這里有很多農產品,農民種地很辛苦;生2:這是我拍攝的菊花照片,很漂亮,我爸說它能做藥、泡茶、明目,我喝過;生3:這是花生(實物展示),我知道它能做花生油,我家炒菜就用花生油;生4:我調查的是蘿卜,八角錢一斤;生5:我們調查了黃豆,我們幾個人家里都有,可以做成豆腐、豆漿、腐竹……同學們在調查活動中獲取信息,知道了家鄉豐富的農產品和農民勞作的辛苦。最后把課文內容進一步延伸:我們能為家鄉做些什么?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本領,為家鄉建設服務,讓我們的家鄉變得更加美好!整個教學過程富于濃厚的生活氣息,學生在親歷活動中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獲得了許多愉悅的情感體驗。
〓〓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開放、互動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親自去發現、學習的熱情,主動探求新知識,自主學習,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