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小學作文出現的“假、大、空”現象,我們應采取什么措施,激勵學生寫真話,吐真情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寫作動機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源泉,文摘猶如源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這句話指出了作文離不開豐富多彩的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讓學生寫真話,吐真情。
〓〓1. 創設自然生活情境:如帶學生搞野炊,參觀游覽等。如一次,我組織學生參加了“我的中國夢”實踐活動,游覽了湛江后,要求同學們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于是,同學們寫出了各具個性的文章。如勞楚善看到的是湛江美景,寫出了《風景如畫的湛江》,“……觀海長廊像一幅巨大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蔚藍的大海波光粼粼,壯闊無比,一艘艘巨輪在海上乘風破浪。沿著海岸的草坪就像一張望不到盡頭的綠地毯,岸邊的椰子樹粗壯挺拔,好一派生機蓬勃的畫面……”彭一洲寫的《心中之謎》寫道:湛江一日游結束了,可是我感慨萬分,心中還有許多疑問:為什么瑪珥湖里沒有蛙、蛇、螞蝗呢?為什么瑪珥湖的水位終年平穩?為什么會發生火山爆發?如何防止火山爆發……”這都是真情的流露呢!
〓〓2. 創設校園生活情境。如帶領學生參加田徑運動會,進行升旗儀式,開展有趣的第二課堂活動等。如貼鼻子活動后,有的同學寫貼鼻子的場面:我被蒙上眼睛,悄悄地摸索著走近黑板,我拿著鼻子,“啪”的一聲貼上去,下面立刻哄堂大笑,拉下毛巾一看,原來我把鼻子貼到頭頂上了……這真實的描述多么傳神啊!
〓〓3. 創設社會生活情境。帶學生走進社會,進行觀察實踐,調查訪問等。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后,許多同學都如實地再現了活動的情景。學生王戰鋒寫《實踐活動——賣報》其中寫道:這時,我拿著報紙走在大街上,迎面走來一位老爺爺,我連忙向他介紹說:“報紙今天登載最新的養生保健知識,請您買一張,機會難得。”老爺爺聽后,笑瞇瞇地掏出了錢,買了一份報紙走了……
〓〓二、博覽群書,積累好詞佳句
〓〓有了寫作的第一手材料,許多同學還是無從下筆。因為他們積累的詞匯不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要寫好作文,必須要博覽群書,積累好詞佳句。
〓〓1. 課內詞匯的積累。讓學生準備好“采蜜本”,把課文中出現的好詞佳句,如四字詞、擬人句、排比句等優美句子。還有百花園中的詩歌、名言警句一一記錄下來,做到熟讀成誦。
〓〓2. 課外詞匯的積累。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以要寫好作文必須多讀書。課外閱讀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他們通過圈、劃、點、注、評、摘及寫讀書筆記。讀書筆記類型很多。如:①摘抄型:即抄好詞佳句,優美段落。②提綱型:在讀過一本讀物后,把其中的要點或基本內容提綱挈領寫下來。③感想型:讀過一本讀物后,結合現實和個人經歷寫出對有關問題的認識及感想、體會。④想象型:主要是續編故事、改寫故事,發展聯想和想象能力等。學生根據需要寫讀書筆記,讓學生養成作讀書筆記的習慣,更好地豐富詞匯,積累寫作素材。
〓〓如是這樣,就可杜絕學生“無話可寫,有話寫不出來”的現象。
〓〓三、由說到寫,靈活訓練
〓〓1. 每天說“一句真實的話”。每天利用課前的時間,讓學生說“一句真實的話”,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并讓大家討論簡評:誰說得更好,最有價值?好在什么地方?如:有的同學說:今天雨下個不停,車被堵得水泄不通,真煩人。有的同學說:今天我又遲到了,又要挨批,真倒霉!有的同學說:老師,您調了我的座位,我真有點恨您,但您講明了原因,我理解了您的用心良苦……同學的評價:如發言大膽,感情真摯等。通過表達、交流,讓學生懂得觀察生活,留意身邊的人和事,也讓他們明白生活中處處皆作文,避免“胡編亂寫”,“假、大、空”的現象。
〓〓2. 一次多題,讓學生有話可說。作文課中采取一次習作出多道題的方法,供學生選擇,讓學生各取所需。寫出熟悉的感興趣的話題。如寫“××的愛”這類作文,孩子可寫老師的愛、父母的愛、同學的愛等。這樣讓他們根據不同經歷寫真話,吐真情。
〓〓3. 旗幟鮮明,鼓勵真情。在習作之前,教師旗幟鮮明地反對抄襲,一旦發現抄襲就要求學生重寫,鼓勵學生寫自身經歷的事,哪怕是簡短的幾句話,只要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就要加以表揚鼓勵。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