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數學開始由以往傳統的封閉式教學轉變到開放式教學軌道中來,注重活躍課堂氣氛的構建,既讓學生產生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對學生的數學分析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行了培養。本文就對小學數學開放式的教學方法策略做一個綜合探究,以期能夠給同仁們帶來幫助。
[關鍵詞]:綜合探究 小學數學 開放式教學 有效策略
開放式教學是在素質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對過去傳統的封閉式教學進行改革,它注重師生之間的平等和積極互動,強調學生心靈和思維的開放,對學生的學習欲望進行激發,以此來對學生學習的思維能力進行發展,實現充滿情趣和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開放式教學既對小學生的個性發展進行了滿足,又對他們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了鍛煉,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由此可見,實施開放式教學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開放式教學基本原則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人的基本特征就是主體性,它包括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分別是獨立性、創造性以及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只有對學生的這種主體性予以尊重和發展,課堂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開放式教學當中由以往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了自主探究者,從這個方面來說,開放式教學要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把學生的主體地位給突顯出來。
(二)強調學生的合作性
要想讓開放式教學得到順利實施,生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是有效途徑之一。開放式教學注重對集體的智慧進行發揮,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彼此尊重和表達,通過取長補短來達到共同進步,也才能對學生的合作能力進行提高。
(三)提倡教學的開放性
在小學數學當中實施開放式教學主要是對學生自主發現并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張揚學生的個性,對他們的主體性進行發揮并創設充足的個性釋放空間,以此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能通過多種渠道對知識進行獲取,從而對學生的發散和求異思維進行培養。
(四)注重教學的生活化
小學數學與生活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教學當中,教師要對這一特征進行靈活運用,以此對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行激發,使他們在生活中了解數學,并在生活中應用數學。在小學數學中實施開放式教學法可以對各種教學活動進行組織,對生活中的教學素材進行巧妙捕捉,能夠讓學生從日常的生活中對存在的一些數學規律進行發現,對問題結論進行探究,以此來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欲望。
二、綜合探究小學數學開放式的教學方法策略
(一)實施開放式的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中實施開放式教學,首先要把握住開放的教學目標,要對一些正常目標束縛進行突破,多注重知識技能、情感價值以及方法過程這些方面,比如交流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都可以在教學目標中融入進來,盡量讓教學目標趨于全面,要從不同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如在《圓柱的側面積》這一課,教師原本要用15分鐘的時間向學生傳授圓柱側面積的公式推導法,然而在開放式教學當中,由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互動交流,使得這一方法不能很好進行,為了對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進行培養,教師及時調整了教學目標,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去探索,最后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實踐,得出了多種推導方式。
(二)運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在教學當中運用多種開放式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放式的教學方法有很多,主要的有情境教學法、探究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以及變式教學法等。比如,在《比的應用》這一課,教師就可以把探究式教學法融入進來,以印度洋大海嘯為例,印度洋海嘯造成了15.6萬人死亡,并且受傷的人數和死亡的人數比是112:25,那么求出受傷的人數和死亡的人數是多少?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把交流后得出的答案寫在黑板上,并探索此題的算法一共有多少種,進一步對學生應用比例分配做科學引導,然后讓學生發表對印度洋海嘯死亡人數和受傷人數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以此讓學生運用比例分配法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讓學生對新知識進行了掌握,又對學生的價值思想進行了豐富和提升,讓學生掌握了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設計開放式的習題
靈活與開放是開放式習題的特點,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設計開放式習題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變機械的數學學習為趣味性和探究性,能夠對學生的創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激發。比如在《面積單位》這一課,為了讓學生對單位面積統一知識進行理解與掌握,教師可以設計出動手操作的習題,讓學生親自在測量以及觀察中對面積單位進行感受和認識,以此對學生學習引向進行加深,從而對面積的形成過程進行了解。
(四)增加開放式教學內容和綜合評價
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帶動了信息技術的提升,學生對知識信息方式的獲取也在日益豐富與完善,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善于走出課本,增加一些開放式教學內容,讓教學趨于生活化,可以讓學生感到親切,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進來,這也讓數學教學更加具有優勢感。比如,在學到《統計》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走出教材,不用課本中的內容去引導,而是從學生生活中的例子出發:馬上就要到六一兒童節了,班級想要舉辦一個晚會,可是,受限于經費問題,學生只能得到一個水果,小朋友們都對什么水果比較喜歡啊,最后,讓學生幫教師出主意,每一個水果要分別買上多少才能滿足大家的要求?這樣的教學內容就走進了生活,與學生的認知需求相貼近,學生也愿意參與進來。同時,在對學生評價上,教師要把學生的基礎知識評價和學習過程的評價結合起來,通過科學分析與調查來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結語:
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現代教育也在發生著變化與更新,教師要掌握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充分運用開放式教學法,對以往的教育方法進行有效改善,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意識,為學生主動探索和合作交流營造一個愉快的教學氛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開放式教學方法既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行了提高,又對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進行了提升,使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應該大力實施與提倡。
參考文獻:
[1] 王瑞瑞,馮仲科.面向市場的遙感類課程開放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林業教育,2013(02)
[2] 張艷麗.新課程標準下的開放式教學[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3(04)
[3] 李東旗.素質教育理念下開放式教學思路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J].新校園(學習版),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