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斷發展的信息社會,對教育模式也提出較高的要求。小學生生性活潑,具有旺盛的求知欲與好奇心。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征,運用新型教學方式到實際教學活動中,活躍課堂氛圍。筆者在本文為以開放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探索為例,簡略介紹了開放式教學法的內涵與其具有的特征。開放式教學也需要教師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氛圍與成果。教學原則有三條:開放性原則,合作性原則與主體性原則,在教學活動中,要謹記著三條原則,將教學原則靈活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
[關鍵詞]:開放式教學 思維
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方式也需要不斷發展,不斷開放,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從封閉走向開放,為社會培養全面性人才,推動學校教學的改革活動。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雖然受到教育設施的限制,一些教育活動不能得到恰當的實施,而且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封閉式教學方式會壓制學生的個性發展。我們需要不斷努力,不斷開放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改變傳統教師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全面房展。運用正確的教學方式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實現數學課堂活動的真正改革。
1. 開放式教學法的內涵與特征
開放式教學是指素質教育理念為基礎,有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開放式教學利于營造良好的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堅持教師的指引地位,著力于全力開放教學空間,開放學生的心靈。營造開放的教育氛圍,通過多種教學素材、媒體,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開放式教學法并不是單單指開放教學氛圍,開放范圍還包括教學目標、教學空間、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形式、教學評價等,是一種與傳統封閉性的課堂教學相對立的全新的教學模式。筆者認為開放式教學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課堂延伸至學生的生活中,成為學習生活的一部分;教學素材多種多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知識傳播者,而是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建立與學生平等的關系氛圍;學生在開放式氛圍中可以感受更多的樂趣,學到更多的知識。
2. 開放式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2.1主體性原則
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方法中,教師占據了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主體性體現了獨立自主的能動性,也體現了主觀創造性。我們在開放式教學活動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索探究。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倡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堅持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2.2 合作性原則
開放性教學方式不僅需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與自主學習,同樣需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生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而是與其他學生、教師相結合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還利于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開放式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集體性智慧,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在共同合作中,共同進步、互相學習與尊重,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2.3 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教學要求教師的教學思維必須保持開放,不能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限制,不能遏制小學生的思維發展。而是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為小學生提供充分的思維發展空間,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得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3. 開放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3.1 創設情境,調動主體
小學生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對許多新鮮事物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對于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則會容易產生反感。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動態特征,創設新鮮途徑。比如說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多媒體手段,來營造活躍的教學情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借助數學道具來進行原理演示,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數學知識。教師要教學活動中充當的是指引者,所以要為小學生明確探索方向,開放探索范圍,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3.2 引導探索,增強課堂交流
開放式教學方式注重的開發學生的潛能。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不像其他文科科目偏重于記憶學習。數學要求學生在理解基礎上,不斷進行探索、總結。在進行實際講解課程之前,教師可以先鼓勵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積極進行探索、分析、歸納數學定律。為了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根據人數,將班級分成四到五個小組,讓學生進行合作。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允許學生進行自由提問,激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增強數學課堂中的“互動性”。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鼓勵學生真正參與到討論、歸納活動中。讓他們在合作活動中,發揮自己的能力,學習別人的優點。在探索、交流活動中,共同進步。
3.3. 獲得感知體驗,強化知識
感知體驗,將所學到的知識刻在內心,才能進行更深一步的拓展深化。教師在鼓勵學生充分探究的時候,也要引導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獨特體驗,能夠充分理解數學知識。教師可以進行一些開放性的基礎訓練,兼顧班級所有的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4.教學實踐延伸,開闊學生視野
學習任何知識的目的都是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社會競爭力越來越激烈,沒有創造思維的人是無法獲得良好發展機會的,我們要運用開放式教學到小學數學教學中,開放學生的思維,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其主動探索的精神,突破教學課堂的局限性,將教學與社會以及其他學科有機聯系起來,實現由平面向立體、 單向向多向的轉變,開拓學生的視野,解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探索的方向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3.5 制定適宜的能力訓練,鼓勵學生發展
教師要了解學生所存在的個性問題與共性問題,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制定一些能力訓練形成清晰的知識以及能力結構,從而達到教學要求。教師要采用恰當的激勵手法來鼓勵學生,在恰當的時候進行恰當的鼓勵。
4. 總結
開放式教學方方法可以開拓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與自主創造能力,激發他們的數學潛能與數學學習興趣。這種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教學方式也可以運用到小學的其他學科教學活動中。通過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突破常規目標的束縛,改變傳統教學策略。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與自己對開放式教學的理解,提出開放式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我們要不斷突破傳統教學方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慶明 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法的探索研究[J]. 中國教育學刊,2007.08